第31章国师言
年宴于腊月二十三日开宴,辞旧岁迎新年。穆宁皇帝照例请国师到场,于殿外开设祭台,祷告风调雨顺并推演来年运势。
国师深得皇帝信任,所以每年皇帝都会派一位皇子负责安排祭祀礼。
今年恰好就是襄王殿下。
姜思南冷冷扫过一眼不动如山的九皇子,转身哼过一声,临出门前还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谢临香。
待襄王出了门,九皇子淡淡瞥过周围看热闹的各家官员和亲眷。
众人乖觉地收了视线,默默缩回自己的座位上。
然而留了一丝注意力的有心人还是注意的到,九皇子入座后侧过身,对后面的谢临香轻声道:“很适合阿盈,很好看。”
殿内指引的宫人和端茶奉水的宫女来来往往,谢临香颔着首,只答谢道:
“多谢九殿下。”
说着飞快地抬眼瞄了一下九皇子转脸过来的侧颜,鼻梁高挺,眉峰入鬓,嘴唇淡淡抿成纤薄的一线,而后他勾了勾唇,浅浅地笑了。
心脏突然漏跳了一拍。
谢临香飞速低头,装作若无其事地饮了一口酒。桂花佳酿的香甜晕开在舌尖,愈发的芬芳醉人。
她不禁开始胡思乱想。
九皇子方才的举动,仅仅是因为回敬姜思南的率先发难吗?
平心而论,九皇子确实帮了她许多次,在别人避之不及的时候,麻烦的不麻烦的,无论有心无心,他都站在他身后施以了援手。
在此之前她都当九皇子是个值得相交的人,就连收到九皇子送来的吉服,都没有敢有过非分之想。
毕竟此刻,她还是他名义上的未来五嫂嫂。
但方才姜之恒那样自然而然的回护,已轻轻拨动了心底的什么东西。
九皇子再怎样不得宠,再如何命带孤辰,他毕竟是皇后嫡子,就算是为了顾及皇家颜面,也断断不会做出夺兄之妻的举动……
谢临香揉了揉额头。
看着九皇子毫无芥蒂的清澈笑容,忽而惊觉自己的这番揣测是有多么不堪。
原本就是毫无交集的两个人,只是因为对方的出手相助,便叫自己生了这旖旎心思,当真是不该!
可偏偏又非常不争气地红了脸,像是酒意上头一般于心头晕开一阵迷离。
林江雪注意到她的动作,伸手轻轻拍她的肩膀,贴近了小声问道:“怎么了,不舒服?”
谢临香回过神来,轻轻摇了摇头。
*
祭台与宫殿遥遥相对,高度几乎平齐。
姜思南一步步登上祭台,国师大人已经设好香坛,摆好了卦图。
“殷先生。”襄王拱手微微一礼。
“襄王殿下。”国师殷先生身穿一袭青兰色长袍,鬓角染灰的发簪着木簪,手挽拂尘,好一番仙风道骨。
见襄王殿下到了也并未行全礼,只低了低头,看了一眼姜思南后神色淡淡。
“襄王殿下面上不悦,可是有事?”
方才刚在殿内与九皇子起了冲突,此刻姜思南脸色好看才是怪了。
只是没想到面上这么明显,竟就叫人看了去。姜思南敛了敛神色,道:“些许小事,无碍,殷先生不必在意。”
国师捋了捋胡子,起了话头:“前两日淑妃娘娘召见臣,问起了殿下。”
“母妃?”姜思南奇道。
“娘娘关心殿下的终身大事。”
这话听来奇妙。淑妃娘娘身为襄王生母,怎会不知姜思南与谢临香那只差临门一脚的婚事?
只是谢家女回京多时,婚约还未有消息,且襄王又早已到了娶妻的年纪。
此言放在这个时机,不可谓不是意有所指。姜思南心里一突,知道国师是借机有话要说,立马从善如流,后退一步弯腰拱手:“晚辈愿听国师大人教诲。”
“不敢当。”国师微低了头,拂了拂尘,又蘸取了墨汁在符纸上画了些许,这才开口。
“谢氏身负将星,必是要依附帝星而生,襄王殿下自无须多虑。”
姜思南听得此言,面上一僵。
便是朝上宰辅,镇国将军,亦或是说穆宁皇帝本人,都从未说过襄王能成未来的皇帝。
姜思南心知父皇多年宠爱,朝臣之间也早已心照不宣,但只要一日不立储,这不明于口的话便是禁忌。
谁知就叫陛下视为手足兄弟的国师,这样轻飘飘地说出来了!
“国师大人!”
姜思南拱手往前一推,鬓角落了汗,不知是惊慌还是激动,只重重道:“……慎言!”
国师到底是不染凡尘的人,对他的动作熟视无睹,甚至轻笑一声继续道:“殿下不必惊慌,臣只是告诉娘娘,殿下的命盘里落的那颗星,还是命定的那个人。”
至于帝星将星的事情,关乎国家运势,自然是先要告知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