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两全 - 万万没想到准太子是我 - 潇湘碧影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367章两全

太皇太后二话不说先给了杨景澄一下,猜你个头!她深深怀疑自己近来是不是太和气了,弄得混小子越发无法无天!

杨景澄却起身坐到了太皇太后的旁边,低声道:“奶奶,您素来是个见识广阔,鲜少留意家长里短的性子。近来对后宫时时催促,可是察觉到了什么?若有,烦请您指点指点孙儿。”

太皇太后斜了他一眼:“既你来问,便是亦有想法,何必非求我的见解。”

在太皇太后看来,杨景澄是极擅洞察人心的。光凭他与自己的相处,每每看似随意,却能实打实的踩到她的喜好上,代表他看人看事确实有一套。最难能可贵的是,他能把心机掩盖在莽撞与真挚中,让人难以察觉。

那么,他既擅此道,朝堂上隐隐约约的暗涌自然看的分明。无非是没有凭据,无法证明罢了。

“朝堂上,催我最凶的是池子卿。”杨景澄道。

太皇太后点头:“他人不错。”

杨景澄苦笑:“此前,我抄祭田的事,得罪的人的确太多了是吧。”

太皇太后淡淡的道:“我还是那句话,水至清则无鱼,你做太过了。自古以来,便没有对祭田下手的。祭田为祭祀祖宗而设,是用来彰显孝道的。子孙想多孝敬长辈点儿,无可厚非。尤其是你,弑君在前,已然不忠。如今逼人削尖祭田,是为不重孝道。”

杨景澄沉默不语,此事无论是朝堂,还是太皇太后处,皆已讨论过了。但他坚持认为,再放任兼并,恐怕灾祸就在眼前。

“隋炀帝开科举修运河,千秋伟业。”太皇太后毫不客气的道,“然隋二世而亡,正因他太着急。一急工程过大,国力无法负担;二急政令偏激,损了太多人的利益,又没拉拢足够的盟友。”

“你区区祭田改制,可敢与京杭大运河争辉?”

“而你做皇帝,更远比不得隋炀帝的风采。”

“你无他长处,却有他的短处。”太皇太后叹道,“如今朝堂尚算平稳,全因你拉拢了武将。然,治大国若烹小鲜,武将震慑一时有用,日子长了,终究得靠与文臣的磨合。”

太皇太后语重心长的道:“澄哥儿啊,咱们老祖宗,竭力打压武将是有道理的。国之重器在文臣,长治久安亦在文臣。恩威并施,方是为君之道,懂么?”

“有件事,我一直想问您。”杨景澄道,“我问了您别生气。”

太皇太后嗤笑:“你又不是没问过,你最耿耿于怀的,不就是我放任贪官横行么?”

“是。”

太皇太后抬手摸了摸杨景澄的头,怅然道:“唐时武后,也不是一开始便是明君的。”

杨景澄愣了愣。

“咱们祖孙两个,说点体己话。”太皇太后笑道,“你在宁江时,我常写信教导你。但是呀,我也会同你学东西。”

杨景澄呆住。

“我对你的偏爱,并非毫无缘由。我一辈子,可谓杀人如麻。”太皇太后斜晲着杨景澄,“凭你登基后杀的那些,怕是连我的零头都凑不够。”

杨景澄:“……”

“你问我为何放任贪腐?”太皇太后又笑了两声,“有能力的贪了总能做点子事;没能力的,光一身正气顶什么用?”

“汤宏也贪,你华阳哥哥不一样十分重用他?”

“你要用人,便得学会妥协。”

杨景澄想说什么,却被太皇太后抬手阻止:“当然,这些都是我的借口。”

杨景澄再度无语。

“没带你个混小子以前,我的确没考虑过天下苍生。”太皇太后摇了摇头,“我出身名门望族,打落地起,便是家里的嫡出大小姐。纵然继母算不得宽和,我亦呼奴使婢、锦衣玉食。待到选秀进了宫,母仪天下,宠冠六宫。哪怕做到了太后,面对的是文武百官,是宗室勋贵。我的眼里,就没看见过苍生。”

“那些向我投诚的朝臣,只是贪点小钱,饿死个把贱民,又有甚要紧?他们捞点好处,我掌控朝堂,岂不是皆大欢喜?”

“我没觉得我有错。”

“就如我哥哥,到死都不觉得自己有错。”

“皇帝没本事,叫他操控了,天经地义理所当然。庶民命不好,投胎到了百姓家,被权贵欺辱,同样天经地义理所当然。”

杨景澄忍不住道:“但我们管不好朝政,被人造了反,也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

太皇太后笑出了声:“你说的对。”

杨景澄哀怨的看向太皇太后:“奶奶……”

“奶奶已经开始反省了!不然你以为,祭田改制我为何不赞同,还依然竭力帮你?凭你生的好看?”太皇太后道,“奶奶是个女人,头发长见识短,还不兴我犯点糊涂?”

杨景澄牙疼的道:“您还头发长见识短,天底下就没几个有见识的了。”

“然而,你做事还是太着急了。”太皇太后转回了方才的话题,“你得谢我,在你登基前,我做了许多准备,留了无数的后手。而不是任由你跑到边疆,简单粗暴的带兵杀回来。一力降十会,爽快是爽快,却后患无穷。你要知道,朝政牵一发而动全身。你还年轻,有的是机会慢慢磨死他们。”

“我觉得,待宣国公回了边疆,我更难收拾弊端了。”杨景澄实话实说。

“欲速则不达。你莽撞了,便要为莽撞付出代价。我与池子卿并胖丫与众朝臣,为何不住催促你生育?真当我们闲的慌?”太皇太后神情严肃,“太子,国之储贰。有了太子,背地里想搞小动作的人,便多了层顾虑。咱们家人口不丰,废物又有一群。你连个继承人都没有,那些黑了心肠的会不会想——把你弄死了,大家各自挑个废物,群雄逐鹿?”

杨景澄道:“我现生来不及。”

“是。”太皇太后道,“可有,总比没有好。至少,你有了太子,哪怕真到了那一步,多数人还是会选正统。哪怕沦落到东汉那般频繁废立,至少不会立时分崩离析。”

说着太皇太后又毫不留情的批评道:“你但凡在朝政上缓点儿,也不至于被逼到如此境地。此番算你一个教训,仗着我活着,暂稳住了局面。待我死了,可就没人给你兜底了。”

太皇太后接着道:“你不喜我哥哥,但他不动声色伏线千里的本事,你得学。你若不学,将来死的便是你。”太皇太后的语气越发严厉,“我是没把家国天下放在眼里,我认。可我从不敢把从科举中厮杀出来的朝臣当傻子,这是你的不足,你也必须认!”

杨景澄被训了个无话可说。

“是我思虑不周。”杨景澄爽快承认,“我的错。”

太皇太后的神色缓和了几许:“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但是我生孩子真的来不及。我十六岁便成亲了,直到胖丫才给我养下个女儿。真不是我立时纳妃,她就能立时怀孕的。”杨景澄长长的叹了口气,“咱们家这样子,不能总指望我沉迷美色吧。”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