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一更
明华公主出嫁这一日是个阴天,一大早便有厚厚的云层挂在天上,将带来温暖与光亮的日头遮了个严严实实。
平安殿内处处挂红,然而没有一个宫人脸上带着发自内心的笑意。
长寿帝站在闺女的寝宫前望着自己亲手写就的牌匾愣了许久,才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走了进去。
彼时明华刚刚穿戴好厚重的礼服,生得一脸福相的嬷嬷将手中的红盖头举起,准备盖在公主殿下的头上。
明华却伸出手去将嬷嬷的手抵住,声音冷冷淡淡地道:“不必盖这个玩意儿了,本宫就这样上轿。”
喜嬷嬷的脸上浮现出一丝为难:“启禀公主,可是没有这个规矩……”
没听说过新娘子上花轿不用盖红盖头的,且不说吉利不吉利的,就是抛头露面被旁人看了去,不是也惹新郎官一家不悦么!
明华没有半分退让的意思,只轻笑一声道:“本宫是公主,嫁给他蒙达是下嫁,何须守这些无谓的规矩?”
喜嬷嬷还是想挣扎一下,结果这时外面传来皇帝陛下充满威严的声音:“一切听公主的。”
明华的身子一颤,自从她擅自去见蒙达定下婚事后,便再也没见过自家父皇——并不是她不想去看长寿帝,而是爹爹根本就不肯见她。
她原以为是自己的自作主张惹怒了她的爹爹,可是现在他还是来了。
无论是做皇子的时候还是登基为帝后,长寿帝一直都是阔达性子微胖身,一直到最近为着爱女婚事焦头烂额,才愈发肉眼可见地消瘦下来。
望着长寿帝的身影,明华的眼中渐渐盈满了泪水,她快步地走上前,不顾满头的贵重首饰叮当摇晃,一下子跪在地上哽咽道:“爹爹,女儿不孝……”
长寿帝原本在心中告诉自己,不要太过流露出悲伤神色,可是见明华如此,他还是忍不住红了眼圈。
“你们还愣着做什么?还不快把公主扶起来?”
宫人们立马小心翼翼地将明华从地上扶起,又将她头顶微微有些乱了的头饰整理好。
明华呜咽了一声,凝望着长寿帝低声道:“女儿还以为,爹爹您不会再见我了。”
皇帝陛下重重地叹了一口气,挥了挥手让其他宫人都退下,自己走到了明华身边。
他试图伸出手去摸摸闺女的头,但是瞧见她好不容易戴好的满头珠翠又放弃了这个念头,只是轻轻拍了拍明华的肩膀。
“傻孩子,天底下哪会有记恨女儿的爹爹呢?”
他惆怅地说完这句话,心中也跟着叹气起来,之所以不见明华,并非是不愿而是不敢。
长寿帝从未想过成为先祖那样开疆扩土名垂千古的帝王,他只是将这江山平稳地传给下一代,护好自己的儿女。
也许比起一国之君,他更适合当一个闲散王爷吧!倘若当初不是他的兄弟厮杀得只剩下他这一个独苗苗,长寿帝想无论如何这皇位也轮不到他来坐。
明华的眼中又有了泪水,引得长寿帝摆手道:“行啦行啦,你不要再哭哭啼啼的,真是烦死朕了!”
他故作恼怒地瞪了女儿一眼,引得明华破涕为笑。
长寿帝坐在了一旁的椅子上,紧接着从自己的衣袖中摸出了一块玉佩放在桌上。
明华慢慢地走了过去,瞪大了眼睛道:“爹爹,这是……”
长寿帝将玉佩塞进了明华的手中,言简意赅地道:“明华,朕将朕的亲兵分出五百人来给你,凭着这块玉佩号令他们。”
公主殿下下意识摆手道:“不,爹爹,这怎么使得?”
能够护卫在一国之君身旁的亲兵必定都是以一当百的人物,这五百人着实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长寿帝轻轻拍了拍桌子道:“你的心思朕明白,亲兵给你你用得着,朕也放心些。”
说罢,他轻轻地触碰了一下另一块玉佩,倘若一切顺利的话,现下在明华手中的玉佩本应是这一块才对。
*
眼看着吉时将至,明华坐进了十六人抬的喜轿之中,从皇宫里慢慢地朝着北城门走去,而蒙达就等在城楼之上。
北方边境的几场战争以及北城外的流民暴动,已然同明华公主出嫁这件事交织在一起,还原出了一个版本的真相。
为了平息来势汹汹的北辽大军,明华公主舍身远嫁。
曾几何时,公主殿下可谓是备受诟病的人物,甚至还有谣传这一切的灾祸都是因她而起,可是当她真的要远嫁时,所有关于她不好的声音似乎都消失了。
人们都只记得,有一朵娇贵的牡丹花即将离开她自幼生长的故土,去到遥远的北方草原上,只为护着她的子民。
天边的乌云似乎多了起来,层层叠叠地压在半空中,将大白天活生生遮得昏暗乌黑。
有年纪尚小的孩子甚至被这天气压抑放声大哭起来,引得他的娘亲急急忙忙慌里慌张地把他抱得远了些。
“今儿不会下雨吧?看着这天不太对啊!”
“好端端的吉日怎么会下雨呢?真是……”
百姓们小声地嘀咕着,倒也不敢将“不吉利”三个字说出口。
这时,街头传来一阵锣鼓声,一队侍卫快速地走过来将道路两旁的百姓们拦住。
公主殿下的嫁妆早就由护送的军队送至城门外,此刻在城中伴着明华到城门的是平安殿的陪嫁以及扮做宫人的亲兵们。
欻欻走在明华的轿子外,听着里面的公主殿下念叨:“我不是说了让你留在京城,你跟出来做什么?”
小宫女倔强地道:“要奴婢丢下公主独自一人留在京都城是万万不可能的事情。”
她这话说得干脆果决,可是一扭头便瞧见站在人群中的花石,登时便没了动静。
明华见欻欻突然没了回应,还有什么猜不到的呢?
欻欻始终感觉到那人的目光流连在自己的身上,让她根本不敢抬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