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赐
赏赐
杜子越去年出门赏花,和铁根两人很有默契,今天便索性又叫上了铁根,只是铁根这一路走来,基本没有和他们说过话。
李简和王景乐知道杜子越去叫铁根时,也跟他到铁根屋内看了看,见到铁根的画作,两人都啧啧称奇,没想到这小小的石溪村还真是藏龙卧虎,竟还有一位作画这么好的人,小小年纪水平就比他们还好,可见以后能达到怎样的高度。
杜子越来的时候,学宁启他们去年那样,带了吃的喝的和玩的,三个人刚好斗地主,至于铁根,他对这些不感兴趣,只专注的画画。
“杜兄,这郑夫郎到底是何许人也,怎么知道的东西那样多?”李简问道,他对郑夫郎好奇极了。只是这些东西不好探究,便一直憋在心里。杜子越在石溪村比他们待的时间久,相必一定知道些什么。
“郑夫郎从小就在石溪村长大,村里人都认识他,这点是没有问题的。至于他知道的这些东西,据他所说,是偶然从一上看到的,但是那现在不见了。”杜子越认真道。刚去年也好奇这些,还问了悄悄问了郑云。
“总感觉郑夫郎有大才,在这小山村就像是明珠蒙了尘,虽然也发光,但毕竟是有限的。”李简道。
这样的人,只是在小小的石溪村,就能研究出这么多从没见过的东西,要是生在其他地方,肯定能做出更大的一番事业,造福更多人。
“是啊,而且看郑郎君,就是普通的农家户,看起来糙汉一个,好像和郑夫郎不是特别相配,也不知道郑夫郎怎么喜欢上他的。”王景乐也感叹道。
他到现在,面对郑夫郎,还是总被他惊艳到,而且郑夫郎懂得又多,郑郎君虽然放在石溪村里算不错,但和郑夫郎比实在没什么优点。
“这话你们可莫要当着他们的面说。”杜子越叮嘱道。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郑云更在乎宁启,但他跟他们相处了这么久,他知道,宁启对郑云的感情也很深,容不得其他人看低郑云。
“其实郑夫郎是有大智慧的人,我曾经也有过这样的疑问,但是他告诉我,现在的生活他很喜欢,不管在那儿,他都能发挥作用。”
“而且郑夫郎还问了我一个问题,那就是,假如他嫁的是别人,会支持他做这一番事业吗?”
杜子越说完后,李简和王景乐就陷入了沉思,确实,如果郑夫郎嫁的不是郑郎君,而是像他们这样的人,可能真的不会做出这一番事业,他只会被困在内宅中,相夫教子,一日日失去他的光芒。
像现在这样,也是郑郎君支持的结果,如果不是郑郎君的信任和支持,在这个时代,哥儿想要闯出一番事业很难。
京都有多少哥儿和女子,出嫁前也很有才华,名声响亮,但是成婚后,都被家里的后宅的事务缠身,再也没有做过自己。
两人一下子就被这句话惊醒了,因为他们所受的教育和阶层,注定了他们的另一半要像菟丝花那样依附他们而生,不能绽放自己的光芒。
樱桃花盛开之后,石溪村的人越来越多了。有些是从镇上过来的,他们离石溪村很近,去年樱桃花开过一季之后,有人听说这里有好看的樱花,今年花开了之后便约上两三好友,前来踏春欣赏。
这个时代,娱乐活动少,每到春季,有条件的人就会踏春游玩。
“刘兄,怎么样,这里风景不错吧。”
“确实,往后我们每年都可以来此处踏春,以前去的那些地方,都没有这里风景好。”
这两人便是镇上的,他们两家都在镇上做生意,且生意做的不错,从小便一起玩耍,听说石溪村有樱花便相约一起来欣赏,早上过来,晚上便回去,中午自己带了些吃食。
还有一行人,他们是镇上的读书人,他们人人都能背诵杜子越的诗文,知道石溪村就离镇上不远,便过来一观。
总之,樱桃园这几日时常能看到三三两两的村外人过来看花。
至于找到宁启家里住宿的,也不是没有,只是宁启家里只剩一间房间了,最后接待了一位从江南过来的游人,再多的人,他们家也住不下。
远些的,县里的有些人,便找到了村里其他人家住宿,有些条件不错的人家,家里又空闲的房子,便借给他们住宿,条件也不错,就是食物可能没有宁启家里那么好吃。
连翘花在樱桃花之后盛开,盛开之后,来石溪村游玩的人照样不少。
在看完樱桃花和连翘花之后,李简和王景乐便准备辞行,虽舍不得宁启家里的吃食,但是两人离家许久,也是时候该回去了,免得家里人担心。
“杜兄,我们准备回去了,你要和我们一起回京都吗?”辞行前,李简和王景乐找到杜子越,询问他是否和他们一起回去,之前杜子越曾和他们说过,这次来石溪村之后,便直接回京都,不去其他地方游玩。
“阿简,景乐,我准备等樱桃成熟之后,带些樱桃再回去。”杜子越回道。
“樱桃,好吃吗?值得你在此等待?”王景乐疑惑。
“很好吃,保准是你们从没吃过的味道。”杜子越回道。
“不能运往京都卖吗?”李简道。京都据此也就五六日的路程,也没有特别远。
“这樱桃皮薄,摘下之后,即使用冰块,也不能保存很久,去年我让小吉带回去的时候,许多都坏了,郑郎君和郑夫郎考虑到这情况,没有打算往远处卖。而且他们种植的樱桃,光是中州郡,还有石溪村近些的镇鱼县上,就能卖完了,他们也没必要冒那么大的风险,卖到远处。”杜子越解释道。
“表哥,我想吃,要不我们也在这里等一段时间吧。”王景乐看着李简哀求道。对于没见过的东西,他一向最感兴趣。
“景乐,我们已经在外面呆的很久了……”李简为难道,出来之前,家里人让他照顾景乐,景乐想留下,他不能不理,但是确实该回程了。
“表哥~”王景乐拉着他的袖子撒娇,他从小便是如此。
“阿简,既然景乐也想在这里,你们就在这里再住一段时间吧。你给家里人写封信写封信回去,告诉他们情况,我也给李伯伯、王伯伯写封信,告知他们,届时与你们一同回去,让他们放心。”杜子越看李简犹豫,便劝说道。
“那好吧。”李简妥协。
“好耶,多谢表哥,多谢杜兄。”王景乐一下子高兴起来。
------
“郑猎户,启哥儿,有几个穿着官服的人来你家啦,说是要给你们封赏,你们快出来迎接。”村里的一个婶子到了宁启家便大声喊道,她今日在村口刚好碰到那些人向她问路,一听说是官员,便赶快跑回来给他们报信。
“谢谢婶子,我们这就出去。”宁启和郑云听完,虽很疑惑怎么会有官员过来,但依旧赶快收拾之后,走出门去迎接。
他们出来的时候,几位穿着官服的人刚好到宁启家门口,周围还围了许多石溪村的百姓,都是过来看发生了什么事,这次的动静很大,惊动了很多人,除了收税,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官府的人来石溪村。
见到他们出来,有位太监模样的人走上前,细着声音开口:“石溪村宁启接旨!”
宁启听到之后赶快跪下,连几位穿着官府的人也跪下,周围百姓见到这种场面,也赶忙跪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石溪村宁启为人聪慧机敏,且有善心,为解决石溪村干旱问题发明水车,造福一方百姓。朕念其大公无私,献上水车制造方法,解决困扰各地多日的百姓田地灌溉问题,为朕分忧,特赐黄金百两,良田百亩,绫罗绸缎各百匹,金银首饰一箱,钦此!”
“草民接旨!”宁启道!
公公走上前将圣旨放在宁启手中:“郑夫郎,快请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