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忠义无双陈见之 - 别惹这位公子 - 高帅穷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别惹这位公子 >

第171章忠义无双陈见之

对于数据分析,产品、运营需要懂多少才算懂?

数据分析能力对于产品和运营人员都是重要的,有多重要?我们直接上数据。

我们用python爬取了前程无忧网上500条关于活动运营、内容运营、用户运营的职位要求,把他们进行词频分析,得出了以下的图表。

我们得出以下结论:用人需求方普遍认为,数据分析能力对于运营人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更加重要的核运营核心竞争力是产品思维和营销策划能力)。然而有趣的是,很多的运营人员过分地专注于自己的营销能力上(如文案能力、活动策划能力)却忽略了数据分析能力的提升,我所带的团队也有这个弊病,故写下这篇文章,供大家参考。数据分析在运营中的作用

运营人是与业务最贴近的人群。拥有高效的数据分析能力,有助于我们快速制定与业务增长高度相关的运营决策。优秀的运营人做出来的数据分析,对业务更加有实际的指导意义,不会流于形式,不会沦为单纯的“取数”、“做表”、“写报告”。

对于互联网时代的销售——运营而言,数据分析主要有三个作用。具体化地描述当前产品的状态、用户的状态,发现问题,帮助作出运营决策;验证所做的运营策略,是否有效;探索与预测未来的可能性,实现产品与运营的优化;

这三个作用也是逐级递进的,从现有行为挖掘数据,通过数据反推行为,再通过数据预测未来。数据分析不可能脱离产品,所有分析的数据源自产品与用户行为,分析的结论又服务于产品和激活用户行为。应有的分析思维增长公式思维

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要有力或场的存在,产品规模增长和用户增长,必然有其增长引擎。

企业的增长=系数1*因素1+系数2*因素2+….+系数n*因素n

通过对业务的理解,找到驱动业务的因素,这是经验之谈,基于我们对业务的熟悉,用户之敏感,对营销的理解来确定,通过快速迭代与实验来验证我们所选定的各种因素是否合理。

先谈谈因素,举个极度简单的例子:

收入-费用=利润

企业利润下降了,是什么原因?核心驱动力就是收入减少了或者费用提升了。

可不要忘记了在因素前,还有一个系数,因为影响核心业务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我们应该找到关键因素,这个系数就是描述因素对于核心业务的影响程度的。

再举一个极度简单的例子:

商场营业额=商场负1楼收入+商场1楼收入+商场2楼收入,负一层是商场停车场、一楼是男女时尚服装、二楼是美食广场。我们按照个人经验,加上了系数,商场营业额=1*商场负1楼收入+30*商场1楼收入+5*商场2楼收入。具体理由是服装商场毛利高,人们过来也是冲着商场的核心业务的。所以,商场1楼收入就成为了最关键的因素,当我们要考虑的因素太多的时候,系数大的因素就成为了我们需要首先考虑的关键因素了。这里说的并不是数学公式,增长公式里面的加号是指增长因素的有机叠加,而不是数学上的简单相加。金字塔思维

金字塔原理有一个核心法则: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它是优秀的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相互独立,说的是每个分论点彼此应该没有冲突和耦合,都属于独立的模块。完全穷尽,则是所有的分论点都被提出,不会有遗漏。在初期,我们很难做到完全穷尽,但是我们必须带着这个思维去思考。

有一天,我的下属找我汇报,跟我说:

豪哥,这次活动参与用户只有30000多人,报名转化率只有30%。最近产品转化也不佳,服务器经常宕机,渠道引导注册乏力,貌似用户的需求也下降了,竞争对手的动作也让一些用户跑到了他们那里了。

听完之后,我是一脸萌逼的,孩子你在说啥?

我们的大脑很难同时记住多个独立的论点,如果我们把它们用一定的逻辑串联起来,听你说话的人才会理解你的观点。

按照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思想,我们可以把他汇报的点先列出来:活动参与人数30000人(这到底是多还是少?需要对比过往数据进行分析)报名转化率30%(这到底是多还是少?需要对比过往数据进行分析)产品转化不佳服务器宕机渠道乏力用户需求下降竞争对手行为

我们在用金字塔方法整理之,其实汇报人的核心思想应该是最近产品的销售额下降了,其它都是支持这个销售额下降结论的表象可一些可能的原因,我们运营销售额=新客销售额+老客销售额和新客销售额=新客流量*新客转化*新客客单价两条增长公式,找出增长关键因素为流量、流量转化、老客复购整理出以下金字塔。

分类思维

用户分群、市场细分、产品细分,在进行运营决策时,我们处处用到分类思维。事物之间均存在共性与差异性,分类思维的基本思路是,核心指标差距甚远的事物,我们可以把他们分开。如上文提到的企业增长因素,我们就可以把相关的关键因素加以分类。

通过销售增长率与市场占有率两个相互制约的因素,波士顿矩阵把企业产品分类成明星、现金牛产品、问题产品、瘦狗产品,进而分析和规划企业产品组合,以达到企业的盈利目的。漏斗思维

漏斗模型是产品运营分析的万金油,用户从进入到最终转化,每个环节都会有流失,每个环节都会有转化率,每个环节的人数都在依次递减,用户的每一条路径就形成了一个漏斗。

漏斗思维有两个要点,第一,要关注漏斗的每一步的流失情况,分析每一步流失背后的原因,逐步减少用户流失。第二,不仅要考虑流失原因,我们还需要考虑上下层的关系。举个例子,某产品为了拉新,进行有诱导性文案“注册送iphone”,勾引用户进入,虽然在第一阶段,可以带来大流量,但是用户进来后若发现货不对板,则很有可能导致后续转化率很低,并且让用户感受很差,对产品产生负面评价。应该懂得分析工具

始终要记住,我们是运营或者产品,我们不是数据分析师,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你需要精通两个工具,一个是excel,一个是ppt。excel主要是进行数据处理、数据清洗、数据可视化的,而ppt则主要是用来展现数据分结果、撰写报告以指导运营的。

对于产品和运营而言,数据分析的最终目的就是解决问题。不要一味追求图表的好看与高级的数据分析方法,掌握20%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就能够解决80%的数据分析的问题。数据分析的流程

对于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定义为: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收集回来的大量数据,加以汇总和开发,以达到提取信息、形成结论、指导工作等目的。

我认为,数据分析应该有以下流程:1.明确目的与思路:这次数据分析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这是数据分析的第一步,我们必须带着问题去找答案,数据的量是巨大的,而且数据之间又相互关联,不带着问题上路就会迷失在数据的海洋中。

不仅要带着问题,我们还需要带着正确的问题去上路,下面举一个例子。不好的问题:为什么新用户下单量一直没提升?怎么样才能提升新客转化?合理的问题:最近下线了用户注册后自动送新手大礼包,是否导致了新客转化下降?

明确目的之后,要确定自己的分析思路,分析思路主要是各种商业分析模型和营销分析模型,这些商业模型是我们运营的核心竞争力,相比起数据分析师,我们更加了解营销,更加了解产品,这里不展开叙述。

《谁说菜鸟不会数据分析》里面提到了一下常用的营销管理方法论。pest分析法:用于对宏观环境的分析,包括政治(political)、经济()、社会(social)和技术(technological)四方面。5w2h分析法:何因(why)、何事(what)、何人(who)、何时(when)、何地(where)、如何就(how)、何价(howmuch)。4p营销理论:分析公司的整体营运情况,包括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促销()四大要素。用户行为理论:主要用于网站流量分析,如回访者、新访者、流失率等,在众多指标中选择一些适用的。2.收集收据:从站内数据库或外部找到与问题相关的数据

人类每一天的行为,产生了海量的数据,当你睁开双眼,你的体重、身高、心率、血压,统统都是数据,外面的温度、湿度、pm2.5也是数据。

那么,我们去哪里寻找我们需要的数据呢?按照从宏观到微观,我们把数据来源分成了一下五个阶段:宏观数据、对应行业用户数据、互联网用户数据、同类产品数据、自有产品数据。其中,产品和运营的同志,需要着重关注关注对应互联网行业数据、同类产品数据、自身产品数据。

3.数据处理与清洗

数据清洗是指发现并纠正数据文件中可识别的错误的最后一道程序,包括检查数据一致性,处理无效值和缺失值等。

这里用几个例子来说明,首先是数据一致性:根据每个变量的合理取值范围和相互关系,检查数据是否合乎要求,发现超出正常范围、逻辑上不合理或者相互矛盾的数据。例如,性别为男却有妇科的治疗记录。对于这类型数据,我们可以拿出数据源重新核实,有时需要直接删除掉。无效值:用户的身高为负数,两条完全重复的数据,这些都可以视为无效值。而缺失值就如字面意思,缺失的值,对于无效值或缺失值,我们可以对其进行估算或删除。

使用删除重复项来清洗数据4.建立数据模型,数据分析

终于开始真正的数据分析了。是的,我并没有坑你,数据分析师每天要花80%以上的时间在收集和清洗出符合数据分析,数据分析过程主要是这样的。观察数据,看看当前产品状态是怎么样的?为什么会这样子?大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做了什么动作?判断接下来可能发生什么?

数据分析有以一些基础的分析方法,熟练使用这些数据分析方法,我们就能够通过研究数据,回答上面的问题了。

对比分析法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出他们的差异,从人揭示了这些数据所代表的事物发展规律。我们经常会听说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在同一挑时间条件下不同指标的比较,就是横向对比,如对比中美俄日各国的gdp。纵向比较则是对比同一条件下不同时期的数值,如我国每年的gdp对比。

在进行数据分析的时候,选择恰当的对比系尤为重要。与目标对比、不同时间对比(环比、同比)不同主体对比(如对比不同引流渠道的转化率)业内对比(对比统一渠道不同产品的引流转化率)运营动作前后对比(发放优惠券用户与未发放优惠券用户对比)与平均水平或中位数进行对比(小学生最喜欢拿自己成绩和班里平均分比较了)

通过对比,我们才能判断指标背后反映的情况,判定产品当前的状态。

增长公式与加权分析法

前文我们提到,核心指标会有其对应的增长公式,而每一个对应的增长驱动力所占的权重又是不同的。此处介绍一下,如何确定权重的简单方法——目标矩阵法。目标优化矩阵的工作原理是把人脑的模糊思维,简化为计算机的0/1思维,最后得出量化结果。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