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7见故人 - 七零之从高考开始 - 远上天山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七零之从高考开始 >

067见故人

067见故人

第六十七章

林叙两辈子生日都过得很少,平常生日是不过的,只有10岁、20岁这种整生日会郑重其事下碗长寿面,年岁渐长之后,日子过着过着,林叙就会忘记自己今年是多少岁。

而重回到青年时代,他自己忙得把生日忘了,同事们倒还替他记得。

“这船估计得明年才能下水了,现在天太冷了,工人们下不了水。”

大家一边吃蛋糕,一边聊着散货船的事。

“别说工人们了,我今天趴到甲板上检查了一会儿,凉气嗖嗖地往我手里钻。”

“这造船,热的热死,冻的冻死,一般人还真干不来。”

造船这活计,既要脑力又要体力,林叙在交大的时候,指导员老师要求他们注重身体锻炼,以健康的体魄为国家建设事业添砖加瓦,工作之后林叙经常忘记锻炼,好在他平时往船坞跑的次数多,步数至少是足够的。

如果是别的船,这个季节倒是可以下水,可惜他们这艘船船头和船身还没接在一起,在动用技术把船头和船身接连起来之后,船的涂装和一部分设施的安装都需要工人们来行动。

设计的环节完成,他们这组人可以稍稍松一口气,然而,船下水之后依然会遭遇种种问题,尽管在设计中他们已经排查出了不少问题,可一艘船建造的重点是让船在海上肆意航行,现在还远未到终点。

但不管怎么说,这段时间,技术员们可以休整休整,等待春节的到来。

林叙也可以先休息一段时间。

他桌上还放着一份设计图,是他承诺为厂里创外汇的小玩意儿,之前一直在忙散货船的事,林叙只能抽出一点空闲时间做这个。

临近春节,林叙也计划着回家了。

上学的时候他一年能回家两趟,工作了就只能回一趟了。

南江厂的技术员们都来自天南海北,工人们却大半都是本地人。

散货船的建造基本结束了,领导们自然不会催着员工加班加点,发过一笔奖金之后,他们技术科这边基本都在等过年了。

林叙今年的收获可谓满满当当。

被任命为项目主管之前,荣光厂给他送了一堆福利和物资,容易过期的那些,林叙先和同事们分了,至于生活用品的部分,他打算等放假了带回红河村。

这些物资在海城这样的大城市已经不紧俏了,可在红河村那样的乡下地方,小舅他们掏一样的钱,却买不到同品质的产品。

问题是——宋仁发实在给得太多了。

林叙离开荣光厂的时候,宋仁发用的是“寄”这个词,可在他回到南江厂后不久,宋仁发“浩浩荡荡”地给林叙送福利来了。

之所以用上“浩浩荡荡”这个词,是因为宋仁发派了辆卡车过来,是荣光厂平时运送生产材料的卡车。

一辆大卡车,外加司机进门时恭恭敬敬的一声“林工”,林叙在南江厂狠狠扬了一回名。

不管是科长顾大成,还是副厂长施家望,都用一副“你小子可别犯原则性错误”的表情看着他。

林叙心里格外委屈。

别表现得好像他敲诈了宋仁发一样。

明明是他的表现过于优秀,宋仁发看到了他身上闪闪发亮的技术之光,出于对技术的崇拜和热情才作出此番行为。

总而言之,这事最终惊动了厂长程安民,问清楚情况之后,他做主叫林叙把东西给收了。

林叙表现好,给南江厂争了光,人家荣光厂才会有表示,换成其他人过去,不给荣光厂解决技术问题,也造不出导弹艇,荣光厂会是这种态度吗?

宋仁发虽然只是一家三线船厂的厂长,可在领导这个位子上坐过的人都知道,领导愿意大方,必然是员工让他获得了远超期待的回报。

据程安民所知,宋仁发绝对不是那种慷慨大方的人。

宋仁发送的福利放到一边,林叙升了项目主管之后,一个月工资涨了十几块钱,现在到手已经近百了,加上散装船这个项目的奖金,还有年底厂里发的奖金和福利,在这个年代,林叙是妥妥的高收入群体。

可以说,他才上班几年,就达到了顾国前未退休前的工资水平。

不管是上辈子,还是刚回来那一年,林叙都没有想过自己可以有这样的工资水平。

于他而言,工资高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现在每天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80年代要比70年代开放得多,哪怕是在工作相对单一的南江厂,林叙依然能够感受到外界所存在的那份躁动。

南江厂也有员工辞去了稳定的工作,投身下海的浪潮,还有人瞒着厂里给外面的小船厂、配件厂做技术指导。

后世有个梗叫“改革春风吹满地”,这股风,眼下的林叙是切切实实体t会到的。

不过林叙自身还是喜欢稳定的生活,他个性上没什么冲劲,相比往外闯,他更喜欢造船、做设计,把造船这一件事情吃透就行。

他只愿意为造船一件事付出耐心,人家是向外拓展无限大的天空,他是专门往造船地里钻,钻得越深越好。

又一张图纸画完,林叙把这些图纸塞进文件夹里,等过了年请厂里师傅帮忙安排一下。

明年林叙的工作也大概定了——厂里接下了海军扫雷艇的订单,这个订单工期不长,依然交给林叙来负责。

这个项目厂里也挺重视,虽说散货船的利润不低,造得贵也赚得多,可有些合作是一杆子买卖,这些船东世界各地找船厂,今年找的是南江厂,明年可能就去西欧,去隔壁的日子国和韩国找工厂。

虽然各国都有造船业,但国际造船市场依旧只被几个国家垄断。

海军不一样,眼下海军的需求量少,有一些舰炮也会找国外采购,但无论如何,海军的订单最终还是会由本国船企瓜分的,这属于源源不断的订单,走长线的。

现在的南江厂不会放弃任何一笔订单。

80年代的国际船舶市场依然低迷,南江厂毕竟家大业大,有上万员工等着发工资,每个月光是支出就是一笔天文数字。

趁着散装船完工的间隙,林叙也去找了不少扫雷艇的资料。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