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为营 - 弹幕总喊我取宋代之 - 豆角开花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步步为营

步步为营

厚颜无耻的人,永远都不会认为自己的想法有错,利益被损及的时候,他怨恨那样一个人,也会以最大的恶意去猜度那样一个人。因为只有这样,才会让他们心下稍稍平复。

柴平既然将自己在澶州的事情捅到明面上,又打了休养的名号留在澶州,澶州刺史奉令一定要好好的照顾柴平,自然体贴给柴平安排好院子,命人伺候好柴平。

只是,澶州刺史与柴平碰面时,柴平瞧着脸色有些发白,人也显得削瘦,但却神采奕奕,丝毫不像是历经磨难的样子。

见到澶州刺史,柴平语气平静的道:“有劳刺史。”

作为一个劫后余生的人,柴平能够稳住心神。凭这一点已然值得澶州刺史高看几眼。又想到近些日子澶州发生的事,柴平将制纸的法子教授于人,对澶州甚至可能整个天下都会产生极大的冲击。有些不确定柴平到底知不知道后果。

“陛下|体恤郡主受惊,让臣为郡主安排此处,不知郡主可还满意?”柴平知不知道后果并非澶州刺史该问的,作为一方刺史,他须得做的事只有一样,稳住澶州。

澶州当年是柴荣镇守过的地方,百姓们甚是拥戴柴荣,此处的官员早年也都是柴荣提拔的得力之人,如今这地方虽然不比从前,得柴荣提拔上来的人也并非全都已经被捋干净,有用的人,纵然心里未必真正认可大宋,但凡人不闹事,尽为官的本分,赵匡胤也是要容下。

再说了,边境重地,并非谁都愿意到澶州,愿意留下来的人,为国为民,赵匡胤尤其须重用。

“甚好。”柴平不算一个有多高要求的,有地方住,没有人敢随意进入,足够。

澶州刺史收获一句肯定心下稍安,“这是陛下和三皇子给郡主送来的信件。”

是的,澶州刺史还得送信,与柴平奉上,一旁的青碧接过,转呈柴平。

柴平拆信迅速扫过,赵匡胤无非叮嘱柴平好生将养,在澶州若是遇上什么事,自有澶州刺史为她解决。

如此态度,不管澶州刺史到底有没有这个能力,赵匡胤能把话说得漂亮,柴平岂能不肯定。

赵德林的信满篇都是对柴平的关心,柴平观之不禁长叹,他们之间有真情,却又不只是真情。柴平所有的谋划没有办法告诉赵德林,也不可能全都告诉赵德林。他们之间所求的不同,赵德林甚至已然不需要谋划,可柴平必须为自己经营。

“刺史极是用心,我定上禀于陛下。”柴平阅览之后,没有忘记肯定的告诉澶州刺史,他的用心她定会告诉赵匡胤,好让赵匡胤知道,他是有心人。

澶州刺史面露喜色,谁能不喜欢懂事的人,柴平如此自觉,澶州刺史求之不得。

“有一事请问刺史我能不能做?”柴平为何选择在此时暴露自己的身份,自然是为了更方便的行事。

既要行事,也得让人都有所得利,才能做到双赢。

澶州刺史正高兴,结果柴平这样一问,不确定的反问:“不知郡主所谓何事?”

柴平与澶州刺史对视道:“想来你们都曾听闻,当年我父皇在世时,曾镇守澶州,是以在这澶州之内,我父皇留下不少书籍。书嘛,为一家所得,得益的不过一家之人。若示于天下,得益于天下人。故,我欲建一处书阁,将早年我父皇所藏的书借阅于天下人。不知刺史以为如何?”

作为一个只有郡主名号,无权无势的人,柴平纵然知道澶州内有不少依然怀念柴荣的官员,那又如何?

怀念是怀念,前途是前途,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况且,想不引起赵匡胤的怀疑,柴平不宜和那些心念柴荣的人有过多往来,否则将会适得其反。

做好事,能够让澶州多几个读书人,还不需要澶州刺史多费心。凭白能够得到的功绩,柴平料想自己提出,对面的澶州刺史很难不心动。她需要澶州刺史成为她的后盾。很多事,柴平要的是名,而澶州刺史将得到真真切切的利。

“世宗陛下在澶州内留有藏书?”澶州刺史震惊无比,擡眼与柴平对视,尤其想知道柴平所言是真是假。与之而来也不得不考虑另一个问题,柴荣留下的藏书在哪里?他怎么从来不知道?

另外,他瞅了瞅柴平的年纪,他记得不错的话,当年柴荣驾崩时柴平并不大,藏书一事柴荣为何告诉柴平?柴荣在盘算什么?

“是。本非有意为之,但确实如此。这些藏书只有我一人得知所在。还是当年父皇特意交代我,若有一日天下一统,也将是天下大治之时,我可以将这些藏书都拿出来,以利于传承。”柴平将目的道破,澶州刺史自然是大受震撼,谁能想到柴平一个姑娘家有这样的胸襟气度,能为天下人着想。

“刺史认为可行吗?”柴平自知这样的好事没有人可以拒绝,澶州刺史一时不回应,并非不认可,纯纯是因为受到惊吓,半响没缓过来。

柴平再一问,终于把他唤回神,澶州刺史立刻激动的道:“可行,可行,怎么不可行。只是不知郡主希望下臣做些什么?”

对啊,书是柴平交出来的,但不知柴平告诉他是何用意?

“刺史既为一方刺史,我初到澶州,短时间内还得叨扰刺史。若能做出一些对刺史政绩有利的事,也算我一番心意。我不求其他,只求在澶州安安生生。”柴平将话说到这个份上,眼中流露出一丝伤感,谁还能不知道柴平是怎么从汴京到澶州的,柴平能保住一条命不容易。

而柴平为t何叫人容不下她?好些事是澶州刺史该管的吗?

但柴平留在澶州只求一个安生,赵匡胤显然也是同意的,赵匡胤同意的事,澶州刺史定然要配合完成。

“郡主放心,陛下有所交代,郡主在澶州一日,臣都会尽职尽责保郡主安全。”澶州刺史既然认为不宜再提其他事,立刻配合无比向柴平保证,定保证柴平的安全。

“如此,我欲开放书阁之事,待我寻好地方,又将书本都备齐,一定请刺史亲自前来为书阁开幕。”柴平须和澶州刺史达成一定共识,她出人出力,为自己造势,从而也让澶州刺史得利,澶州刺史所需要做的事不多,配合既可。

“彼时郡主给臣送个帖子,臣一定到。”澶州刺史答应得分外爽快。

柴平颔首,两人也不道其他客套话,澶州刺史毕竟还有正事去办,不宜久留。

澶州刺史利落离去,弹幕又开始讨论起来了,〖但凡柴平不是女子,就她现在做的事,赵大一准在第一时间把她弄死。造纸的方子说给就给,纯纯收拢人心。再开放书阁,让人可以随意阅书,啧啧啧,这回收拢的是天下读书人的心。一般这么做的人都是野心勃勃,有所图谋的。〗

〖现在我们的柴郡主同样有所图谋。不过,舆论可以让人有所顾忌不假,赵二就不是个正常人,否则能有他杀兄的传言?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对上赵二,赵大一个能压住他的人落了一个英年早逝的下场,还需要再说其他吗?和赵二成为敌人的人,必须有赵二发疯发狂的准备。别拿他当正常受人约束的人。〗

对此,柴平相当认可。

赵光义疯起来压根不在意结果。狩猎时意图射杀花蕊夫人已然是最好的证明。

舆论,确实需要,但柴平的底气绝不仅是如此。

“郡主,群主,听说前几日边上契丹又来袭扰,抢了不少东西和人,转身就跑。”柴平正想事儿,关何一脸忧愁进门,将外面传来的消息禀告柴平。澶州明显的不太平,柴平偏往这儿凑,真不怕有个万一。

关何心里急得不行,却又莫可奈何,外头的情况他是一点不敢怠慢,一有些风吹草动他立刻禀告,本意是让柴平知道澶州的凶险,最好能够劝退柴平。

柴平一顿,昂头与青碧对视,青碧自觉接过话道:“中原失了天险,眼下陛下将兵力放在南边,边境各地自然顾忌不上。唉......”

未尽之言,谁都明白。

柴平沉默半响道:“去看看。”

话音落下关何和青碧都连忙拦人道:“郡主,不成,去不得,去不得。咱们不能去。”

是的,怎么能去。契丹兵马来去无踪,谁都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来,纵然是刚刚走了的,谁敢保证他们去的时候不会遇上。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