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击? - 弹幕总喊我取宋代之 - 豆角开花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反击?

反击?

当年的柴平一翻起旧账,认为要钱一事属实不太上得了台面的柴家人们,真不敢和柴平正面吵。

想当初他们得知柴平竟然跟人要私库,当时是拼命的拦。柴平才不管他们,他们视钱财如粪土,不好意思,她不是。

钱她出面讨,她讨来就是她的,不想丢面子的以后别问她要钱就行。

得,一个个都不想出面的柴家人立刻答应下,保证绝对不会在以后同柴平讨要半分钱。

怎么着?他们是不讨半分,直接想让她把钱都送出去,便宜别人而已。

当柴平傻呢?

江山都是别人的了,她要私库是为免受制于人。

试问将来要是赵家的人想让柴家人不痛快,直接断他们的钱,他们一个个去挣钱?

别管被人怎么说,柴平一直坚定她的钱她讨来的就是她的,谁也休想抢她的。

最终,柴家的兄弟们明白柴平的说一不二,钱,谁想要自己去跟柴平讨,他们做不了主。

钱在手里的柴平,想吃什么用什么都不曾受制于人,至于别人的日子好不好过。在其位就得考虑这些问题,不想考虑,有本事别坐在那个位置上。

想要占尽便宜,算盘珠子打到她的脸上,相当行。

她不配合!

有了柴平表态,自那以后柴平的钱再一次被她牢牢捏在手里,私库在哪儿,有多少钱,柴平明明白白的告诉赵匡胤,并且希望赵匡胤派人前去看管。

这意思,钱在她手里,没准有人敢来偷或者抢,一但过了赵匡胤的手,钱是柴平的,但不见了的话,赵匡胤须负责。

赵匡胤当年能答应将私库归于柴平,怎么可能去打柴平私库的主意,对于那些打柴平私库主意的人亦无奈之极。

不过是派人看管,表明他对柴平私库的态度,到柴家只剩一个柴平时,赵匡胤更不可能让人动柴平的私库了。

这样一来,钱都在柴平手里,如今柴平要用,一波一波从开封运出来。

柴平不忘和赵匡胤报备,表明她的钱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边境不宁,须团结上下,一致对外,唯有如此才有可能令契丹不敢贸然行动。

再说了,边境内的人太杂,若契丹探子混于其中,对大宋是好事?

就得发动t群众们的力量,把探子找出来。

她先一步把澶州清洗一番,待来日赵匡胤平定中原,到了与契丹一战的时候,也可以有一个相对好的环境。

赵匡胤看到柴平送来的信,也是哭笑不得。

但不得不承认,他心情很好。

契丹之患,燕云十六州,他怎么可能不想夺回来。

想是一回事,做不做得到又是另一回事。

赵匡胤清楚自家的情况,大宋短时间内不可能是契丹的对手,这种现实让他想到的办法是赎,攒得多多的钱,或许有可能在将来的某一天,他能够从契丹的手里赎回燕云十六州。如果可以,他这一生也就无憾了。

但也得做最坏的打算,他一定要做好准备,一但赎不回来,战事一开,接下来他们必须只能打,倾尽全力的打。

柴平是在做最坏的准备,用的还是自己的私库,这时候让赵匡胤想起当年有人打柴平私库的主意时,柴平说过的话。“于国家危难之时,钱我可以给,但是我把私库交出去,最后用到国家,用到百姓的身上有多少?一但将来陛下有需要,只要陛下一句话,我绝无二话,一定都给陛下。”

瞧,柴平如今拿了私库是在做什么?

正是做的当年她说过她会毫不犹豫做的事。

有时候赵匡胤其实是羡慕柴荣的,羡慕他有一个好女儿。

如此,赵匡胤既安排人将柴平的库房盘点好,一笔一笔记下,绝不能少,甚至更派人亲自给柴平送去,以昭示他对柴平的信任,以及对打柴平私库主意的人一番警告。

花蕊夫人在得知此事后,与赵匡胤道:“郡主有心为陛下分忧,妾也想尽一份力。边境多有不宁,妾也有一些私库,有心送往澶州交与郡主使用。”

赵匡胤颇有些诧异,毕竟先前花蕊夫人与柴平相互之间并没有过多的往来,不过上回柴平救下花蕊夫人一命后,花蕊夫人上门亲自道谢不假,然柴平并没有因此同花蕊夫人来往甚密,两人相互之间一如从前,并没有例外。

花蕊夫人突然提及想助柴平,嗯,重点在于为赵匡胤分忧,赵匡胤怎么可能会拒绝。

是以,柴平不仅得到自己的私库,还从花蕊夫人那儿得到一大批的粮食,以及火药的原材料。

同时,花蕊夫人还给柴平送来几个人,有男有女的,用花蕊夫人的话来说,他们是给柴平用的,至于合用不合用,在于柴平。

行,柴平懂得花蕊夫人的不易,也知道她在大宋朝堂想争得一席之地,保全她的性命和孟氏一族人的命,都须经营。

合作当然可以合作,柴平从其中挑出一个人,专门教人读书识字。

那一位三十来岁,姓孟单名一个润,是个性子相当好的,好到看到柴平让他教的人里有男有女,他亦没有任何异样,甚至在上了半个月后,给柴平送来一份名单,“郡主,这几个都算可塑之才。”

柴平一眼扫过名单,重重的点头道:“那就有劳孟先生加以培养。”

“在下分内的事。”孟润有心探探柴平的底,可惜他以为可以从中探出一些柴平的态度,实则不然。

不管是在军中练兵也好,还是日常柴平和澶州各方的相处,都很难让人看出她是怎么样的一种心态。

比起孟润,柴平手底下跟他读书的人都机灵着,一个个分别同柴平论起孟润,“郡主,这位先生不错,跟我们讲课,浅浅易懂,有几分本事。不过他总想从我们嘴里探听郡主的打算,比如下一步。”

眼前最先开口的是一位少年,能文能武的少年,也是在当初拦下吴服的少年。

他父亲早年被契丹所杀,和母亲相依为命的长大,为了活下来,他挣扎过,也为自己诸多谋划过。

在柴平来之前,他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冲出去和契丹兵马同归于尽,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能赚。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