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将
众将
愿意与否。
赵德林听到柴平的询问,反问道:“倘若我不愿意助你,你当如何?”
柴平并没有任何迟疑的道:“我会让母亲临朝称制。”
赵德林是柴平最好的选择,如果不能说动赵德林,柴平唯有退而求其次,请符太后临朝称制,执掌大权。当然,这对符太后而言是极大的考验。
但柴平非常的清楚一点,赵德林有勇有谋,而且他的身份让他一但成为柴平的助力,于柴平远征在外的情况来说,利大于弊。
赵德林凝望着柴平,自柴平登基以来,他们再没有一起单独说过话,柴平为了坐稳皇帝位付出所有的心力,也没有功夫管赵德林到底是t何心思。
于赵德林而言,他也要适应当年柴平曾经同样经历过的身份转变。
外面的冷言冷语,那些轻蔑与不屑,以及每一个人对上他时流露出的恨其不争。
然比起柴平来,至少赵德林该庆幸柴平并没有像当年赵家给柴家的压迫一般,让赵德林感受到生命的威胁,饶是如此,赵德林的日子依然很煎熬。
由此,赵德林也就明白了,为何柴平会不愿意再受制于人。
“好。”赵德林问完柴平的打算后,一个好字脱口而出,也让柴平心中大石可以放下。
但等柴平提出将亲征契丹,由赵德林代理朝政,一个个重臣都错愕不矣,柴平还真是半点不担心,不害怕的吗?
想要出面表示反对的人,余光瞥到赵德林在一旁,想到柴平算是一个果断的皇帝,而且还有几分专断,她决定要做的事,完全不给人说不的机会。
赵德林代理朝政一事是板上钉钉,不想在这种时候,赵德林提议道:“不如请太后代理,臣以辅之。”
对,请符太后代理朝政,作为皇帝的母亲,在皇帝出征时管好后方,以令柴平无忧,想必符太后会比谁都要尽心,赵德林辅佐,以为副位,这一点也能让底下不认同的臣子们都认同了。
果不其然,一个个本来欲言又止的人马上接过话道:“臣附议。”
“臣附议。”
〖赵德林还真聪明,柴郡主打的主意他有数着,配合不配合自不必说,反正观赵德林现在的提议,既中了重臣的下怀,又可以适时的让自己不必太引人瞩目,挺好。非常的好。〗
〖所以,赵德林是和柴郡主斗上了吗?刚刚当着柴郡主的面答应好好的事,一个转身又想出别的主意。符太后的能力,嗯,不好意思,没有机会真正见识她处理朝政的能力,实属不知道她到底本事怎么样。赵德林总理朝政,其实确实让人相当不安,谁也不敢保证赵德林不会有别的盘算,万一要是赵德林借机夺了江山怎么办?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可是,柴平的视线落在赵德林的身上,两人又一次对视,赵德林幽幽道:“太后是绝不可能害陛下。”
没错,满天下的人谁都有可能对柴平不利,独一个符太后绝对不会。
只要这一颗心在,符太后并非那糊涂的人,她一定会知道应该用哪一种方式让柴平在前线无忧。
“臣必助太后。”赵德林知道柴平想让他站在最前面,但赵德林并不想迎对无数人的暗算,也不想被人一再推动,企图让他做成他不想做的事。
有符太后在,能让无数想让他借机复国夺位的人心生忌惮,这一点,赵德林同样希望柴平能够理解。
这个事,柴平要用人,并不好强人所难,尤其赵德林这样的人,她不宜只考虑自己,而不想想赵德林的处境一但真成了代理朝政的那个人,也会很烦。
“如此,花蕊夫人共佐之。”柴平没有忘记自己的目的所在,她要的是赵德林在这个位置上,也需要赵德林的能力。之后其他人,柴平道:“朕以亲征,诸位各司其职。边境无忧,天下无忧。倘若朝中谁有动摇军心或议逃者,诛。”
对,当着之前那些臣子的面,柴平大方的让他们跑,想跑的只管跑,那是她在的情况下,她若亲征,为定人心,哪一个敢诉逃者,皆以诛之。
一群人都立刻应下,心知非常之时本该用非常之法,绝对不宜乱来。
柴平既然定下亲征,无二话,既论起粮食的准备。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粮食是根本,倘若无粮,仗根本没办法打。
可是,等柴平说起她早让人准备的粮食所在,都是离北边最近的,底下的臣子们眸中都流露出诧异,分明柴平早有筹谋,边境纵然打赢一仗,并不代表战事休矣,故柴平才会早早让人准备粮草,要的是在契丹以为自己打得大端一个措手不及的情况下,却早有准备,等的正是契丹的出手。
所以,柴平连亲征都是早有准备的?
无数人的脑中闪过这些念头,都不及弹幕上的精彩。
〖契丹进犯这个事,傻子都知道肯定是免不了的,咱们得说,柴郡主别看不显山不露水,自登基以来什么事情都没有做,实则大方向都在她的掌握之下,没有人动也就算了,谁要动,柴郡主一定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粮草,就没有人注意柴郡主调动粮草?〗
〖知道又怎么样?成了皇帝,名正言顺,郡主又不像别的人篡位,她可是天下人拥护上的位,在这一点上,只要不是打定主意要反郡主,只有听话。然后这些事想报上去,那也得能报得上去。无心反郡主的人,受制于郡主,他们在外敢乱说话吗?真以为郡主没点手段?〗
〖别说了,所以在没有直播的时候,柴郡主到底在背地都准备多少?〗
〖别问,问也不可能得到答案,你看郡主像是想回答我们的人?〗
柴平确实不怎么想回答,她的安排她有数即可,用不着昭告天下。
是以,柴平在契丹举兵进犯的消息传来后的第三天,御驾亲征,喊出口号是,凡有她柴平在,绝不让契丹有机会再犯大端边境。
哎哟,这样硬气的话,叫无数被欺压的百姓们都振奋了。
没错,他们华夏子民,自来没有被人打不还手的道理,契丹欺人太甚,竟然接二连三进犯,真当他们没有人了吗?
柴平亲征,纵然是为女子,却展示他们骨子里的不屈不挠,没道理柴平都不怕,他们反倒怕。所以,上!参军去,不怕死的都只管报名参军,一定要将来势汹汹的契丹兵马击退。
这一回,柴平算是一边往北去,一边征兵,而且不拘男女,便有卫国保家之心者,来者不拘。
一时间大端朝上下愿意参军的人不知凡几。
于女子们而已,柴平作为女子登基,论功行赏,于国有功之人,无分男女,皆以行赏,相对的公平,叫一群想找柴平麻烦的人都找不出来。
至于现在契丹来者不善,举二十万兵马三路来袭,城池接过告破,如今的大端朝需要振奋民心。
柴平亲征达到了一定安定人心的目的,接下来等的是柴平在抵达之后能不能打上一场胜仗。
其实各地的守将对柴平吧,因柴平在澶州那几年的表现,确实让他们长了见识,知晓柴平是要干事的人,大好的江山任人践踏,不可能。
柴平尚未抵达前线,相应的部署已经下达,只一句话,卫我边境,不计一切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