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迹 - 弹幕总喊我取宋代之 - 豆角开花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神迹

神迹

听到柴平这一命令的时候,不少人心里浮现了一丝异样,但没有一个人能说出不对劲的地方到底在哪儿。况且这样的诏令下达,得利的是百姓,谁能挑出刺?

不仅如此,在办丧仪的期间,柴平更是顺势将不作为的官员捋了一批,提拔了一批真正干事的人,以至于等赵匡胤和杜太后下葬后,开封府内的官员都换了新的面孔。

纵然有怨声,可是干实事的人占据开封的每一个位置,而他们都是柴平一手提拔上来的人,这些人对柴平是存了何种态度,当他们明明能干却没有办法成为国家的支柱,反而看着那些无能之人身居于高位之上,自不必说,难免让他们心生怨愤。难得遇上识才之人,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可以出头,他们焉能不把握。

与之而来,开封的局面变了,所有人都认为柴平一准是要扶赵德林上位的,往日一心要争太子之位,想成为未来皇帝的赵德昭,此时相当的安静,不管谁想跟他搭话,一但论及皇帝的事情,不好意思,他一点都不想,完全没有任何抢的意思。

皇帝的位置,有命坐上去才是好,一旦命都没了,要那个位子干什么?

赵德昭算是一个识时务的人,无论他心里乐不乐意,不好意思,他面上就是乐意无比。

以至于花蕊夫人都不得不由衷称赞,这样一个只要安分t守己,倒是可以让他平安度日。

柴平笑笑不答,斩草除根这个事,如今连赵光义的子嗣柴平都还没动呢,别的人先放着吧。

对此也有人提及,赵光义作为一个弑君杀兄的存在,赵元佐他们更是直接起兵谋反,这事不好一直不管吧,该处置赵元佐他们了。

饶是符太后也认为应该早早将赵光义的血脉斩草除根,永绝后患。想想柴家死去的那么多人,那些人都是死在赵光义的手里,这些仇,符太后忘不掉,也相信柴平绝不可能忘记。

但柴平一直没有说到底应该怎么处置他们,也让符太后略有些不安。

毕竟赵光义的势力不小,如今开封看着太平,如果柴平的心思公之于众,接下来反对柴平的人会很多,在此之前解决一些麻烦不好吗?

柴平只让符太后莫急,先把赵匡胤和杜太后的丧事办好了再论。

也对,皇帝之死,太后之死,国丧也,柴平对他们的丧事越看重,越能证明在柴平的心里是如何的看待这两位的,来日柴平登上那个位置的时候,完全可以借此堵住无数人的嘴。

柴平没有过多的解释,将赵匡胤和杜太后的丧事办到极致,等他们下葬之后,已然是将近一个月后的事,一个月的时间,大宋没有皇帝竟然没有生出半点乱子,也是让人感慨无比。

契丹那儿倒也收到消息了,边境兵马有动,柴平呢,即让军中将士随机应变,一应战事都由将军们做主,所谓的监军全都给撤了。

这事做得让一众将士拍掌叫好,花蕊夫人心下有些担心,同柴平论及监军的存在虽然相当的恶心将士们,但有一定的好处。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倘若一个将军连打仗的自主权都没有,国必将亡之。我知道夫人担忧,可我也是为将者,我当年吃过的苦,如今是万万不会让别人吃。”作为一个也在边境打过仗的柴平,相对不合理的制度该废就废。朝中的大将们,能打仗的,会打仗的,就应该放开让他们打。

只要边境安宁,那是他们的功劳,谁也别想抹去。

花蕊夫人心中的担忧与柴平道来,柴平相对更直接,“一但我迈出那一步,契丹一定会大举进攻,同时各地不认同我的人也会更多。这一个多月的时间,我能做的有限,也算尽我所能。倘若将来契丹进攻,守在边境的都是些无用之人,更是处处受制于人的将军,夫人以为天下将会如何?比起各人私欲,天下何重?百姓何重?”

此话落下,显然柴平做了最坏的打算,她料到丧仪过后,柴平迈出那一步,迎接她的将是什么。

这样的情况下,柴平如果只想死捏权力,不愿意放出去,天下才会真正大乱。

花蕊夫人忙与柴平赔不是,是她鼠目寸光了,她竟然只想到自己那点私心,而没有考虑到家国天下。

“夫人是为我着急,才会事事以我为先,我谢夫人。”柴平并非那不识好人心的人,花蕊夫人站在她的角度为她着想,因此才会事事以她为先,以至于连家国天下的利都被她放在后面,柴平感谢花蕊夫人都来不及,焉能怪罪。

不得不说,花蕊夫人对柴平越发心服。

而随赵匡胤和杜太后下葬,接二连三的各地皆有神迹显出,比如乌龟身上竟然有字,上面写了女主临朝,国泰民安。

再比如,空中雨后显字,柴氏守天下,天下得安。

再有晴天降雷,雷声阵阵,竟然都能发出一阵喃语,传扬四方而令人闻。

弹幕里的人才们,针对柴平所处的环境,这样一个相信神迹的时代,人造的神迹,用科学的办法会很难吗?

一个个都给柴平出主意,让柴平挑着几个能用上的,大大方方的用,一定要让人们相信,柴平是上天认可的未来女皇帝,她登基成为皇帝这个事,没什么可说的,完全可以操作让人心服口服。

如此一来,满天下的人都觉得,嗯,这是上天认可的皇帝,没准他们要再出一个女皇帝。

底层百姓们压根不在意谁当皇帝的事,他们唯一在乎的只有一样,他们能不能过好日子。

柴平已然下令免三天的赋税,因而在老百姓们的心里,柴平是有把他们放在心上的意思。

最重要的一点是,柴平早已经让人准备粮种,更教各地的百姓增产粮食的,在之前柴平已经让人操作起来的,当时收拢了一波民心,如今听说她要当皇帝这个事儿,不好意思,至少开封城的百姓们觉得,那都不是个事儿。

在柴平之前又不是没有女皇帝,既然之前的人能当,现在怎么柴平不能当了?

相比之下,不乐意的从来都是那些高高在,吃饱喝足,一门心思只有争权夺利的人。

察觉到柴平有问鼎之意,朝中不少的文武大臣傻眼了,第一时间有人赶往赵德昭的府上,只有一个目的,想弄清楚赵德昭知晓此事吗?

赵德昭那叫一个心里苦,他倒是不知道,只以为柴平是要扶赵德林上位,万万没有想到柴平竟然存的是这样一种心思。

比起别人寻他要一个答案,他更迫切寻上赵德林,也要一个答案。

赵德林语重心长的道:“此事由不得我们。”

道明他们现在的处境,他们兄弟没有一个有资格和柴平说一个不字。

柴平同样并不需要从他们的嘴里得到一个肯不肯的答案,皇位,她要定了!

赵德昭张了张嘴,意识到柴平有心要扶赵德林上位,他虽心有不甘,也知道自己完全不可能阻止。

结果倒好,赵德林跟他说,柴平打的主意并不是让赵德林上位,而是要自己上。

不是,柴平如此野心勃勃,她不怕天下人非议?不怕天下人群起攻之?

这个问题很明显赵德林有答案。

“所谓野心,谁人没有?身处于绝境,既然不想落入别人的手中,由旁人主宰命运,只能另谋出路。二哥但凡有能力,你也一定会登上那个位子。”同样作为一个有野心的人,赵德昭只是没有机会罢了,并不代表他不想。

同样作为一个有野心的人,赵德昭就莫要再说什么柴平疯不疯的话。

疯狂只是对于外人而言,对他们本身,一切难道不是理所当然?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