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张伟带我蹭诺奖 - 都重生了,全能一点怎么了? - 过关斩将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58章张伟带我蹭诺奖

第158章张伟带我蹭诺奖  在今天之前,如果有人告诉孟鹤鸣,三天时间可以写一篇能上权威期刊的高水平论文,打死孟鹤鸣也不会相信。

但现如今,事实就摆在眼前,哪怕是再离谱,孟鹤鸣也只能相信了。

关键是这三天里,张伟还去考了一天的驾照,也就是说,真正用来写论文的时间只有两天!

就算是不吃饭不睡觉不上厕所,两天满打满算也就是48小时,区区48小时能写出这种水平的论文?孟鹤鸣只能用天赋来解释了。

“别跟天才较劲,要不然就是找不自在!”孟鹤鸣默默的安慰着自己。

整整过了一分多钟,孟鹤鸣才缓过神来,他长叹一口气,开口说道:“张伟,你这英语水平可以啊,看来这交换生还没白当!”

“您别光看我英语水平啊,指点一下我这论文写的怎么样!”张伟开口道。

“论文内容啊……”孟鹤鸣略显尴尬的笑了笑,总不能说这论文,我指点不了吧!

于是孟鹤鸣只好开口答道:“写的很严谨!”

“您就没有什么问题么?”

“论文里已经把你的科研成果介绍的很清楚了,实验数据也很充分,我没什么问题!”

“跟我想象的有些不一样啊!不应该是来一波论文答辩么?咋啥问题都没有呢!”张伟心中暗道。

想到这里,张伟接着说道:“孟主任,要不你再仔细看看,万一要是能找到点问题呢!”

“我都看第五遍了!”孟鹤鸣心中暗道。

“孟主任,我发现你只反复看前几页,这最后一页,您还没过目呢!”张伟继续说道。

张伟这么一提醒,孟鹤鸣这才察觉到,最后一页关于核苷修饰未来应用方向的内容,他还没看呢!

作为学者,关注点当然在科研成果上,至于科研成果的未来应用,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但既然张伟已经提到了最后一页内容,即便是对于孟鹤鸣而言,完全没啥吸引力,但他还是耐着性子看起了最后一段的内容。

“mrna疫苗?”看到这个概念,孟鹤鸣心中顿时一懵。

这个时代当然是没有mrna疫苗这个概念的,所以当孟鹤鸣看到mrna疫苗时,第一反应是,这是什么东西?

以孟鹤鸣的学术水平和经验,他本能的觉得,这个mrna疫苗应该是個很厉害的东西,但这毕竟是从未出现过的概念,孟鹤鸣只是隐约的能够有点意识,却不能马上理解mrna疫苗的含义。

张伟则开口解释道:“近些年我们使用的疫苗主要是灭活疫苗,是先在体外培养病毒或细菌,然后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其灭活,使其失去致病能力但保留抗原性。

当灭火后的病原体或其部分被注入人体后,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针对该病原体的抗体和免疫记忆,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也就是说,灭活疫苗通过向人体注射失去活性但保留抗原性的病原体或其部分,引发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

而mrna疫苗将会是一种全新的疫苗,其原理就是将病毒的mrna片段注入人体细胞内,细胞就会根据病毒的mrna片段,生成相应的蛋白质,也就抗原。抗原会激发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

“原理我明白了,但是你说的这个mrna疫苗,跟传统的灭活疫苗相比,会有哪些优势呢?”孟鹤鸣立刻问。

张伟接着解释道:“第一个优势就是安全性,mrna疫苗只是利用了病毒的基因序列产生抗原,疫苗没有携带有病毒的成分,所以也不会有感染的风险。

与之相比传统的灭活疫苗,虽然使用方法对病毒进行了灭活处理,使其失去了致病的能力,但依旧是具有感染风险的。既然会出现感染,必然会有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

第二个优势是有效性,mrna疫苗是让生物自身的细胞产生抗原,来激发免疫系统产生抗体。而传统的灭活疫苗则是利用病毒的抗原性,来激发免疫系统产生抗体。

从效果上说,生物自身细胞产生的抗原,肯定要比外来的抗原,更能够激发免疫系统的快速和有效运转。

第三点优势是疫苗在研发周期和生产速度上会更快一些。传统的灭活疫苗,需要先培养病毒,然后进行灭活处理,再制作成疫苗。

而mrna疫苗只需要掌握病毒的基因序列,就能快速的完成研发和生产的过程。以目前的科技水平而言,分析病毒基因序列并不是很难的事情。

如果遇到那种基因变种比较快的病毒,mrna疫苗可以更快的做出应对,短时间内就能生产出疫苗。与之相比灭活疫苗的周期就要慢许多。”

“也就是说,这种mrna疫苗将会是一种更加安全、更加有效、也更加快速的疫苗?如果真像你说的那样,灭活疫苗怕是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啊!”

孟鹤鸣说着,眉头微微皱起,他在思考张伟所说的这些,符不符合科学原理。    张伟则继续说道:“我觉得至少几十年内,灭活疫苗肯定还是会继续存在的,毕竟跟灭活疫苗相比,mrna疫苗也有很多缺点。

首先就是一种新疫苗刚诞生,有没有不良反应,有多少不良反应,免疫反应如何,我们都还不知道。所以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还需要大量的临床试验来验证。

其次就是运输条件肯定会比较苛刻。mrna是一种单链核糖核酸,本身不稳定,容易降解且半衰期短。如果温度太高的话,mrna就无法保持稳定状态,疫苗就会失效。”

“想要保持单链核糖核酸处于稳定状态,得零下70到零下80度吧!这样的环境条件太苛刻了。”孟鹤鸣开口道。

“没错,也就是说mrna疫苗必须要依靠专门的冷链系统,才能够进行运输和保存,即便是短时间的保存,也需要冰柜。

世界上有很多贫穷国家,基础设施并不完善,这些国家不具备运输和储存mrna疫苗的能力,也就无法大规模的使用mrna疫苗。灭活疫苗仍然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孟鹤鸣微微低着头,继续思考mrna疫苗的可行性。

想要获得一种病毒的基因序列并不是一件难事,而一旦有了病毒的基因序列,设计和优化抗原序列,只是多做几次试验的问题。

一旦有了抗原序列,可以直接将其插入质粒dna中,然后利用吞噬体rna聚合酶,就可以大量的生产出mrna。

只要有了抗原序列的mrna,生产mrna疫苗应该没什么问题。

也就是说在技术层面,生产mrna几乎没有什么障碍。

但关键是如何确保mrna疫苗有效!

理论上,让带有病毒抗原基因序列的mrna进入细胞,产生抗原,激发免疫系统产生抗体,这套理论是合理的,随便一个生物系的大学生都能听得懂。

但外来的mrna本身就过不了免疫系统这一关,又何谈进入细胞,产生抗原,激发抗体呢?

张伟的这个核苷修饰mrna的技术,显然是解决了这一难题,mrna可以突破免疫系统进入到细胞,让mrna疫苗变成了现实。

想通了这一点后,孟鹤鸣的表情变得豁然开朗起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