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2、飞剑传书
青云老祖话音刚落,掌门李青云便开口说道。
“丹房,三日之内,炼制出五百枚真元丹,一千枚疗伤丹。”
“符师,两日之内,炼制出三百张金刚符,五百张疾行符。”
“阵堂加强宗门防御,增设阵法。”
他的话语不多,非常简略,但是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充满力量。
接着,他将更加详细的任务,下发给十几位金丹长老。
“燕长老,你负责统筹炼丹事宜,确保丹药按时按量完成。”
“赵长老,整顿战堂,训练弟子,随时待命出征。”
“钱长老把控财务,确保资源充足供应;孙长老,处理好宗门杂物,保障后勤……”
基本每一位金丹长老,都被派发了一定的任务。
“若在约定期限内没有完成,按照门规处罚,超额完成,则有重赏。”
李青云不愧是掌门,哪怕面对同样是金丹修为的十几名长老声音依旧平静而坚定。
这样一来,门内的战堂、财务殿、杂物堂以及执法堂,都被安排了任务,一切看起来井井有条,有种临危不乱,处变不惊的感觉。
对此青云老祖微微点头,非常满意的说道。
“掌门安排得当,宗门之事,那就照此执行。”然后便让一众筑基期弟子各自散去。
在一众筑基期弟子离开大殿之前,掌门李青云还不忘记叮嘱。
“禁止向门内低阶弟子,传播恐慌情绪,违者严惩!”
所有筑基期弟子都被下了封口令,剩下的十几名金丹长老,留在这里继续讨论对敌之策,还有各自的任务安排。
走出议事大殿,李志勇的心情复杂而沉重。
他意识到,即便是在表面看似平静和谐的宗门之中,也隐藏着不容忽视的实力与复杂的关系网。
东域六大宗门并非浪得虚名仅凭着名号立足,而是拥有深厚的根基与难以估量的潜力,这一点在今日的议事大殿之中愈发明显。
青云宗被誉为东域六大宗门之一,还不是最强的存在,真实力量远超外界的一般认知。
宗内的金丹长老,除了常驻山门的核心成员,还有诸多来自散修或小家族背景的金丹长老。
他们或是客卿身份,或因年龄增长而选择退居故土,但仍保持着与青云宗的紧密联系。
据初步估算,仅青云宗可直接调动的金丹真人数量便接近五十余位,这样的阵容足以令任何势力为之侧目。
而在筑基期弟子的数量上,青云宗更是展现出惊人的规模。
山门内部虽仅有两三百筑基弟子,但这仅仅是个开端。
其他筑基弟子,分布于青云宗各处产业遍及东域,乃至在整个大陆游历的筑基弟子加起来,保守估计超过千人,实际数目很可能更加庞大。
李志勇清晰记得,自己修为突破到筑基期时,去到宗的魂殿,用魂力点亮自己的魂灯时。
大殿中那近千盏闪烁的光芒,如同璀璨星河,昭示着青云宗筑基修士群体的兴旺繁盛。
面对如此庞大的数字,李志勇不禁感叹,青云宗不愧为一方巨擘。
其影响力之深远、底蕴之雄厚令人震撼。
庞然大宗所带来的压迫感,也让他深刻体会到,为何众多散修和小家族,在未至绝境时,皆极力避免与六大宗门产生冲突。
在绝对实力面前,任何轻率举动都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
这次经历对李志勇而言无疑是宝贵的财富,他开始重新评估自身的定位,以及与宗门之间微妙而又复杂的联系。
在强大力量的映衬下他更加坚定了努力修炼的决心,立志在浩瀚的修真界中留下自己的足迹。
同时他明白日后要谨慎行事,追求修为突破的路上,既要勇于挑战自我,也要审慎处理人际关系,以免不经意间触碰某些隐秘的底线。
这次的经历对于李志勇来说,既是压力,更是动力。
离开青云大殿,李志勇和朱雪燕、白云龙三人拱手作别。
朱雪燕微微颔首,神色有些凝重的说道:“李师弟,多加小心,咱们各自珍重。”
白云龙上前拍了拍李志勇的肩膀,沉声道。
“师弟,若有需要,随时联系。”
李志勇也郑重地点了点头,“师兄师姐,你们放心!”
随后,李志勇脚尖轻点飞剑,身形一跃而起,御剑向自己的洞府飞去。
一路上李志勇眉头紧锁面色阴沉,大战即将来临,青云宗的内部显得格外萧索,气氛压抑得让人几近窒息。
热闹非凡人来人往的山间小径此刻鲜有人迹,只有呼啸的风声,在耳边如鬼泣般嘶吼。
路过的山峰一片死寂,往日里一众弟子修炼时的呼喝声消失不见,只剩得那摇曳的树枝仿佛在低声呜咽。
平日里热闹的坊市,如今也是门可罗雀。
摊位大多空着,摆摊的弟子,大多被召集去执行各种任务了。
任务大殿前只有寥寥几个弟子行色匆匆地进出,再无往日的熙熙攘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