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檄文即出,名扬天下★
一听这话,吓得我原地“蹦出”三尺高,连忙摆手,急声说道:
“老先生,这话可不能乱说啊!如今的天下仍是大汉的天下,天命这种事情,岂能随便说出口?”
然而,那老先生却神色镇定,依旧喃喃自语,不断重复着“天命”之类的话语。
我看着他,心里一阵无奈,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转身准备上马离开。
就在这时,他突然伸手拉住我的衣角,然后从怀中掏出一个锦囊似的袋子,硬塞给我。
他的眼神充满一种异样的坚定,并郑重地叮嘱我,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能打开这个袋子,只有在最危急的关头,才能将其打开。
我心中一惊,心想这难道又是那些江湖术士的把戏吗?
这种情节在武侠小说里屡见不鲜,但没想到今天竟然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还真是稀奇。
“老先生,这个真的没有必要,您快让开吧,我还要赶回营地去休息呢。”
我试图解释,但他似乎完全听不见我说的话,只是自顾自地念叨着一些关于“天命”、“天下”、“真龙天子”的词汇。
实在拿他没办法,我只能硬着头皮收下收下他的锦囊,把他推到行道一旁,给骑兵弟兄们让开道。
他仍是一副自言自语的样子,像是着了魔一样,整个人看着十分奇怪。
我骑上马,也绕过了他,不过他正直勾勾地盯着我,着实莫名其妙。
在马上,我随即便掏出那个锦囊,再次端详起来。只见它外表朴素,没有任何华丽的装饰,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我好奇地打开锦囊,伸手摸了摸,发现里面有一些粗粗的、一节节的东西,不知是什么东西。
我好奇地研究了一番,却始终无法确定这些东西的用途。
或许只是一些用来吓唬人的小玩意吧?我这样想着,随手将锦囊塞进了外衣的口袋里,决定不再去想它。
随着几阵微风拂过,转眼间,我们已经抵达了营地。刘备和其他士兵们早已等候多时,他们排成整齐的队列,热情地迎接我们的到来。
我礼貌地抱拳示意,并露出一个微笑,表示感谢。然而,我并没有停留太久,迅速转身离开。
没过多久,我随意找到一处卧榻,疲惫不堪地躺下来准备休息。
刚闭上眼睛,我就感到一股强烈的困倦袭来,仿佛眼皮被千斤重的重物,狠狠地压着一般,怎么也睁不开。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当我再次醒来并睁开双眼时,映入眼帘的并不是帐篷的内部景象,而是刘备那张忧心忡忡的脸庞。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让我吓了一大跳,身体猛地弹起,紧张地看着刘备。
我心中暗自猜测,难道刘备已经听说了那个“天命所归”的传言?也许他真的认为我就是那个所谓的“天命所归”之人。
毕竟,这个词汇在古代可是非常敏感的忌讳之词。
然而,当刘备开口说话时,我的担忧瞬间烟消云散:
“天成兄,你可真是大功臣呐!几招断粮和偷袭,直接使曹操前锋不战而溃。真乃天纵之才!”
“但据部分线报所述,曹贼已经决定急行大军,强攻徐州了。鉴于此,我们又有事情可能要麻烦下你了。”
我刚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眉头紧蹙,语气有些紧张地问道:“具体是什么事情呢,可以具体的说一下吗?”
只见他深吸一口气,然后缓缓吐出,眼神坚定而严肃地看着我说:
“我需要你写一篇檄文!”
檄文?!这两个字如同一颗巨石砸入我的脑海,掀起千层浪。这个词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
在我的中学时代,我就对历史上各种著名的檄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那时的我痴迷于古代语言的简洁与魅力,常常抱着一本厚厚的古文词典,整日沉浸其中,不断翻阅。
那时候,我喜欢模仿那些历史上著名的檄文,试图用自己的笔触去感受那种激昂慷慨、义正言辞的力量。
所以,当他说出"檄文"二字时,我心中的激动和自信瞬间被点燃。我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好!”仿佛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没有多想,我要他把纸笔递上来,结合这几天的所见所闻,我提笔写到:
“噫吁呼,今汉室衰微,暴逆曹贼乱权,以致天下大乱,人心净失。逆贼上压天子,饮鸩而死,下害百姓。
由可观之,朝堂奸臣为伍,惑乱朝纲,朝野臣贼乱子,民不聊生。天下大势,大有生灵倒悬之急。
溯源何昔,徐州之域,本逸足之地,黎民丰衣,未识兵戈。
然曹贼氓逆之徒,上瞒天子,下锢苍生,违朝堂之令,毁九州之信。
裂疆土,迫袍泽,私谋僭越。吾州忠谏,图扶正道,其反恶语,辱吾州之真心。
时遇董贼乱权,以挟天子,屠戮朝堂肱骨,弑汉室宗亲。
徐州玄德,心系社稷,睹天地动荡,观朝野崩溃,遂召冀并之壮士,兴义兵,集三军,以反暴董!谓之曰“关东联军”。
天下义士,本齐心协力,意图反正,奈何曹贼作梗,乱世民之耳目,传妖邪之歪风,其蛮横无礼之态,可谓独绝。
宗其本性,乃犬吠之嘤嘤,做狼嚎之丧音。辨其本质,若戏童之孩言,无君子之遗风。观其行为,粗民仿文士,猿拟人之态也!
今日兴兵守之,图保礼仪正气,扶大汉威严。护百姓安危,传仁德正义,于天下黎明!”
就好像是触发了什么被动,这几百字直接从我脑海里倾泻而出,几乎没有多余的思考,一气呵成。
写完笔停下的那一刻,我感到自己身上所有的疲惫都已消逝,回到了最初的那副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