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晋江文学城首发 - 全家穿六零的海岛日常 - 容榕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104章晋江文学城首发

第104章首发

第104章房子

自从不去粮仓干活之后,纪香兰和白静经常往李冬梅家蹿,今年生孩子的军嫂没几户,所以这会大家有事没事都爱往李冬梅家跑。

聚在一起聊娃娃、聊生活、聊男人。

这不,纪香兰和白静才走进去,就听见她们看着纪香兰羡慕地说:“哎呀,还是香兰同志的命好,有陆副团这么好的一个人,今天一大早,我就看见他把水挑回来了,你是真幸福啊,我那会怀着孩子t都是一个人去挑水做饭洗衣服的。”

李冬梅这会躺着喂娃娃奶喝,听着她这么一说,还没等纪香兰开口说话,就说:“那你这么说就不对了,不是香兰命好,陆副团也命好呐,你看香兰多优秀一个人,这些事情不是两个人你情我愿的嘛,她也帮着做了很多事情呢,不过,她家男人确实很好,我经常也羡慕得很啊,总归算是两个优秀的人相互优待,这么一想呢,自己心里就又平衡了一些。”

纪香兰进来坐在一旁,就看着她们打趣自己,这个话题也不是第一次说了,那会自己还会辩解一下,现在听听就得了。

她走过去,逗弄了一下花花,“花花,吃饱饱了呀,哎哟,笑了咯。”

白静这会和他们聊起,说她能感觉到胎动了,脸上那笑容是掩盖都掩盖不住,自己说着说着就笑了。

初为人母,又是等了这么久才来的这个小生命,白静比谁都要上心,顾六也是比之前对她更呵护了。

白静笑了笑后,叹了一口气,“如果不是香兰,我这辈子可能都不能够享受到这份幸福,顾六其实从我怀孕开始,也变了很多,以前大老三粗的,现在也变得会体贴人了,当然了,和陆副团比起来,那还真的差远了。”

纪香兰逗了一会儿花花,直起身子来,“这人和人的个性都不一样,那多少会不一样的,你们也不能这样比,那别的地方,陆卫也不一定比得过呢。对了,赵来娣最近干嘛去了,老是不见人,连小壮都没看到。”

“老人走了,赵来娣得回去处理。”

“还没来啊?上个月就回去了,这么久不来。”

“哎,家里事多,回来的话小壮学习可要跟不上了。”

“怕什么呀,纪老师在呀,人纪老师教全科的,什么都能给补。”

纪香兰有些无奈,“再过段时间,我也要生了,红星学校总共才十来个学生,基本还都是军属院的娃娃,村子的娃都不肯给来。我们岛上已经算很好的了,搁在岛外,那真的是有些乱的。”

纪香兰的这番话倒是因为都是自己人,所以敢在这里说开来。

正因为她们都在岛上,所以运动的影响对于他们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岛来说,影响几乎没有。

军属的孩子总不能不上学,所以这才成立了红星学校。而村子里的人不来,不是惧怕运动闹得沸沸扬扬,而是因为他们对学识的不重视程度。

这一点上,纪香兰倒很是佛系。

她现在虽过去支教,但是并没有那种要劝导大家都让孩子上学的观念。

一来,这事得看孩子。二来,得看孩子的家长。

三来,是她这心也操不完。如果说是她所认识的人,或者说是信宜村的人,她或许会去劝劝。

若放在整个三岔岛上来说的话,他们饭都吃不饱了,她是不会去劝他们,让他们把劳动力分出来的。

因为纪香兰知道,运动还有十年就结束了,届时会有一大批要上学的人。

何况,就算现在他们不上课,他们私底下干完农活,要学的也还是偷偷在家里学。

他们一边要赶农忙,一边要上学,这才是不实际的。

倒是白静对这事比较上心,她在国外留学归来,想当然想把她的见闻和见识传播下去。

而且,现在身子还允许,时不时会走访村子,劝说老农民让家里适龄孩子去上学,往往都是无奈归来。

纪香兰倒是提出了一计,“你不如先给他们送课本,三月后,你再上门看看课本的新旧程度,如果课本很旧,那么我觉得你可以再相送。咱们老师团队都在这里,他们要真的爱学,遇到难题了,欢迎来询问。这样,对大家不也是好的吗?”

白静似乎被纪香兰点醒了,他们可以忙农活,挣到生存的根本,另外一边,她们随时都在,如果他们有需要的时候,也随时欢迎他们来求助。

“香兰,你是对的,保持大门敞开,远比自以为的助人为乐要强。”

其他几名军嫂倒是不操心这些事,“好了,难得过来冬梅家看小花花,你们还聊工作的,你们看看,这小子吃饱了就睡,睡饱了就吃,才长得壮壮的,你俩也要这样,多睡,多吃,少操心。操心多了,肚子里的可要不乐意了。”

一阵笑声在军嫂间传开来,几人聊了一会儿才说要离开。

纪香兰想离开的时候,被李冬梅给留下来了。

“香兰,我上次和你说的事是认真的,我借你们买自行车的钱等有钱了是要还的。”

纪香兰白了她一眼,“我不是说了吗,你不肯说花花的红包,那就当自行车的钱已经还了,这事别再说了,你找我说和找白静说也是一个道理的,别再说了啊,你真啰嗦。”

说着纪香兰也不等李冬梅反应过来,就赶紧走人了。

冬梅现在有了孩子也不容易,大家有难的时候都是相互扶持的,不是说因为她不缺钱所以大方。

而是因为大家都是用真心对待彼此的。

在这个岛上,就算有很多的票子,那也是无处可花的。岛上的供销社才刚成立,运来的货物也相当少,还不如他们在山里的野味呢。

何况,很多手工活可以自己做,扁担孙大娘砍了竹子可以自己编,木制品纪景和可以帮忙做做。

军嫂们自己酿酒回礼,纪景和帮忙打点家具。

就连杜初春时不时都会教点知识,亲自自己种点东西示范,该怎么做才能得到更好的收获,品质更高的种子,一代代淘下去。

一些嫁接的知识点,杜初春也会开班教学,给军嫂们开班的消息不知道怎么的,传着传着,整个操场的人都坐满了。

每当这个时候,纪香兰还会帮忙泡点下火茶分发一下,这个天气炎热,山风虽凉,但是人聚在一起还是相当热的。

这样的日子过得惬意又忙碌,岛上的发展速度也快了起来。

邮政局这会的人手多到已经可以派送进村子里了,终于村子里也有了一手时政报纸的消息,外面确实很乱。

导致很多粤城的人都逃难似的迁徙过来岛上,镇长简直开心坏。这人来了就都是劳动力,想留下来岛上多的是地方可以住人,还可以单独开出一条村子里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