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狼牙土豆
第131章狼牙土豆
他从白晓晓手中接过糖炒栗子,谈话中,得知这次会谈,宋荔与罗老爷毕老爷相处游刃有余:“我都没帮上忙,宋掌柜还给我买包糖炒栗子呢!”
陆承好笑:“一份糖炒栗子就把你收买了。”
白晓晓:“当然不,宋掌柜还夸我聪明呢。陆捕头,我不跟你说了,我要回去给阿奶做
饭。”
陆承叮嘱着白晓晓:“替我给你阿奶带句话,陆掌柜说过给她老人家养老,到我这里依旧做数。让你阿奶以后莫要再给人浆洗衣物,年纪大,身子不好,每月发放的养家银子也别舍不得花。”
“知道了。”白晓晓一蹦一跳跑走。
他捧着包糖炒栗子进了府衙,迎面撞见杨习清,心道不好,调转个方向便走。
他不调头还好,杨习清还没注意到,这下子立刻注意到,快步追来:“陆捕头,你躲我做什么?”
靠得近了,杨习清鼻子嗅了嗅:“是什么,好香。”
陆承护住:“糖炒栗子,要吃自己买。”
“小气。”杨习清还不至于跟他抢一包糖炒栗子,咂咂嘴:“这么一说,突然有点想吃炒栗子了,我这就让人去买。”
说罢,杨习清扭头就走。
走了几步,停下,觉得不对劲。
陆承平时不像护食的主儿,这包栗子怕是大有来头,正回身举目四望,找不到对方的人影。
“跑得倒是快。”杨习清感叹了句,吩咐小厮去集市买糖炒栗子。
进入新的一月,立冬后,上月播种的麦子,冒出大片大片的绿意。
南边的集市验工完毕,正式开始售卖。
凤仙郡内的商户们得了小道消息,知道宋掌柜是南市的话事人之一,鉴于北市的引流成功,纷纷打起了购买商铺的念头。
现在北市的商铺价格与东市基本齐平,当初购买商铺的人,真真是大赚一笔。
要知道北市一开始售卖商铺的价格,仅有东市的一半,短短一年时间,价格翻了番,比做小买卖还赚钱哩!
王福所在的米粮商会,会长也是南市话事人之一,听会长口透露了点口风,这次南市的引流策略,必定能吸引到比北市更多的城镇居民来光顾。
听说背后出主意的人是宋荔,王福抓耳挠腮地想要知道她们又要玩什么阳谋策略,奈何会长颇为谨慎,不肯透露更多信息。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南市的部分商铺出售,王福瞅着价格比当初北市铺子的价格贵了两成,忍不住跟南市管事说笑:“乖乖,还没开始正式开始经营,卖这么贵?”
管事老神在在:“等正式经营后,就不是这个价了。”
王福一想也是,用朱笔圈了几处面积较大的商铺,爽快付了银钱。
这日,“一点小食”铺子打烊后,木湘湘拉着宋荔问:“你们南市的铺子是不是很贵?”
宋荔觉出话音来:“你想买商铺啊,南市最小的商铺,大概一百七八十两,大概二十来年回本,当然投资有赔有赚,你要提前想清楚。”
“一百八十两!好贵!”木湘湘吃惊,掰着手指头算了算,一脸颓败说:“算上我做工攒下的银两,阿爹去年今年种植棉花的收入,家里攒下的余钱,勉强才只有一半,我二叔家想与我家合伙买个铺子,各出一半,我们想明天去看看。”
宋荔点头:“你们认真考虑好就行,买了商铺,以后不管是自己做买卖,或是租赁给旁的商户,每月得几两银子的租金,轻轻松松,比种田强多了。不过高利润,往往也伴随着高风险,回头你跟二叔家说清楚利弊。”
木湘湘也是这样想的:“嗯,回头我再跟二叔二婶说说。现在靠种田只能维持一家吃饭穿衣,想要赚大钱,还得会做小买卖,不过我们都不擅长做买卖,打算把铺子拿去租赁,两家分一分,每月有一笔银子进账,收入稳定,只是买了铺子,未来有一段时间家里可能过得紧巴巴。”
除了木湘湘想买铺子,次日,杨安慧和方文静也在同她打听商铺的事情。
宋荔让罗老爷毕老爷保密,自己当然不会泄露消息,大致说了自己有新的引流策略,但不能完全打包票。
“世上哪有稳赚不赔的买卖,放心,即便亏了,只怪我自个儿的眼光不行,肯定怪不到你头上。”方文静恨不得拍着胸脯保证。
今年下半年,府衙将耗费无数人力物力研究出来的去棉籽机,率先送到薛记棉布行试用,同时将三锭纺车的技术给了本地布商。
有了三锭纺车技术,其它布行生产的棉布匹又快又好,薛记布行在纺织棉线上再没有优势,不过在脱棉籽的步骤上,遥遥领先其它布行。
有了脱棉籽机的加持,生产棉布匹更简单便捷,大大缩短了人工脱籽的步骤,棉布的价格一跌再跌,从刚采收棉花时的一两五百文一匹,到现在每匹棉布售价一两一百文。
短短两年时间,棉布的价格从四五两银子一匹,下降到一两一百文,快要赶上麻布匹价格。
吃了府衙给的甜枣,各大布行疯狂收购棉花,种植棉布的农户更多了,百姓们大部分能穿得起塞了棉花的冬袄。
现在棉布利润低,靠着走量赚钱,方文静便想到炒商铺,去年在北市买了商铺的人,都挣了钱,今年南市这一波机遇,可不能错过了。
薛老爷也是这个意思,去年在北市添置的商铺,翻了一番后,总念叨着买少了,得多买些商铺子。
方文静不似薛老爷那么大胃口,本着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打算挑个七八间商铺,若是亏了,伤不到薛家元气,如果赚了,那就更好了。
杨安慧与沈书兰和何芸玉尝到投资的好处,金玉绣坊在京都与苏州的分店,还未开始盈利,但老店早已回本,每季度都能分到一笔利润,从最开始几两银子,到现在每季度十来两银子的分红,十分可观。
原本靠着每月二两月例银子过活的贵女,有了旁的进项,手头也宽裕许多。
杨安慧手头富裕,专捡地段好,面积大的商铺挑,沈书兰和何芸玉靠着自己手头上攒的几十两银子,家里添的一二百两,买不起大商铺子,挑些中等面积的铺子。
木湘湘带领着阿爹阿娘和二叔二婶抵达南市时,瞧见马车里一晃而过分杨安慧,连忙指给阿爹阿娘和叔婶:“那是知府家的杨小姐,她们怎么也来这里?”
进入南市,在仆役的带领下,一群人看了绘测的图纸,实地考察店铺位置与面积。
木湘湘心尖尖上一阵忐忑,毕竟快二百两银喜,是她家与二叔家一起凑了银子,勉强才够买下最小的一间铺子,所以还是要谨慎些。
一群人将铺子横看竖看,里里外外看了一遍,确房舍建筑没有太大缺漏,木湘湘突然想起在入口时遇到杨安慧,随口问了一嘴:“杨小姐来这里是做什么?”
仆役以为她们认识,没藏着掖着:“你说知府家的杨小姐啊,当然是来买商铺啊,对了,同行的还有沈知州家的千金,与何家的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