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从内心击溃对手
前言:主要是用我自己理解的西方哲学史以对话的方式表达出来…
何为哲学,不同的哲学家有着不同的见解,但是始终都没有一个定义性的语述来界定它。虽然我们不能得到“何为哲学”的答案。但是,至少我们能够通过一把剃刀,把这个世界上,不是哲学的东西剔除。而最终留给我们的那个,必然是哲学。
前苏格拉底时期哲学,我把它叫作存在论。这个普遍迷信的时期与中国早期商周时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对迷信的怀疑逐渐打开了人类智慧的大门。西有三贤,中有百家。随着古希腊神话与现实生活的脱节,宗教被人民逐渐放弃,而悠闲的生活环境与怡然自得的哲学家把生存问题抛之脑后,目光注视起了世间万物。(吃饱才有力气做梦,闲人才有余力哲学)
日子一天天过,大家发现老天无常,万物生灭不已,草木荣枯。那么真的有吃饱了撑着没事干的老哥们就不经开始专注这些变化。于是就有了哲学的几个问题:变化莫测的自然之中有什么是不变的?世界究竟是由什么构成的?
泰勒斯这时候有话说。
泰勒斯:“水,它可以穿越世界任何的角落,甚至我们脚下的大地也被它托付着。它不仅构成了万物,还是生命之源。而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说明万物有灵,它们身体里的灵魂驱使着它们运动”
泰勒斯把流动的水归为变动中不变的部分,并且以水的普遍存在性作为水是万物根基、世界的本原,这个观点让他弟子阿那克西曼德不服气。
曼德:“毛,水要是本原,那你不就是水做的?要我说,‘无定’才应该是不变的东西,因为万事万物都在变化,只有这种‘没有限定’才是不变的。所以世界的本原一定是有‘无定’的特性。”
泰勒斯:“那你倒说说‘无定’究竟是个啥?”
曼德:“你想,变化的世界产生了‘绝对’和‘相对’的概念,那么万事万物不都被‘相对’由比例来包含着吗?比如说水:热比冷高的时候是热水,干度比湿度高的时候就会越来越少。同理,小孩也是因为某种比例低才比大人活的久,月满则亏,物极必反,尘归尘土归土,我们都应该是‘无定’的本原通过一定比例变成现在这个世界的”
阿那克西曼德的对于命运以本原的方式解释让他的弟子阿那克西美尼觉得很有道理。
美尼:“既然老师说‘无定’,又像师尊说的那样又在变化的中保持不变的东西那只能是‘气’了吧。只有气无影无踪无色无味流动于世间万物,钻入身子里也就有了灵魂,让万物动起来。那么这种‘气’应当聚而沉,蒸而散,通过比例变成世间万物,才有了充满气而坚固的土,而没那么有气的水,与纯粹的气——灵魂”
毕达哥斯拉就觉得这一家子么很扯淡,世界这么可能是‘无定’天上的星星都参北斗,就算天要下雨你要嫁人,但是万事万物都是有规律的,只不过现在没有办法解释而已
哥斯拉:“‘数’应该才是万物的本原,而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和逻辑构成了世界变化的原因,比如音乐艺术,都是数字比率达到了和谐才能产生美感。比如牛顿力学也得用数学公式才能解释物理定律。数不一定是一个客观物体,但是它揭示了与表示了万事万物如何达到和谐”
哥斯拉:“也就是有了数,才可以表示机遇、和谐。数目产生了点,点连成线,线连成面,面构成体,有了体才有了金木水火土,总之万事万物都是数变得。”
赫拉克利特惊了,你这数看不见摸不着你还好意思说是本原,但是他对哥斯拉与三位师徒在本原的特性与不变的观点上达到一致
赫拉克利特:“既然一切皆流,无物常驻,那不正说明‘变’才应该是不变的。所以,要说宇宙是什么,更像是一团活着的火焰,总是在灭与生的循环变化之中。但是,宇宙这团火应该是符合某种规律来运作,总不能说停就停,你看咱们也不会说死就死,所以这个规律就是‘道’”
赫拉克利特:“道可道,非常道。这不是我们人能够说出来的,只能用心去感受。而且,这个世界既是由‘火’构成,又以‘道’的方式运作,应该是一种二元的世界。一方面两者互不干扰,独立存在。另一方面世界又依照着两者运作。而对于世界的运动规律,学过马克思的都知道,世界的运动来源于‘斗争’,只有两个对立的东西争个你死我活,二元对立才能达到平衡与和谐,构建美好生活。但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世间万物又只能通过斗争归回平静,所以对立才是进步的根源,‘斗争’造就运动”。
恩培多克勒觉得世界这么可能简简单单只有两个本原组成,怎么说至少有三个
恩培多克勒:“首先‘四根’:水火土气构成了万物,然后它们通过‘友爱’的力量聚集起来,又被‘斗争’的力量给分开,这六类东西才应该是构成万物的本原。而且正因为这些‘友爱’和‘斗争’,我们人才会有感觉。因为我们人是由水火土气构成的,所以可以用我们身上的水火土气通过两种力量感应到,这才是感觉!”
阿那克萨戈拉:“不对,四根应该包含在一个‘种子’之中,虽然咱不知道种子是啥有啥,但是它应该是一种永恒存在的东西,随着‘理智’的运作,变成世界万事万物。况且感觉应该是相对的、苦尽甘来的,没有只有通过不苦,才能感受到苦,只有感觉到不热,才能知道冷。”
巴门尼德觉得很奇怪,科技还没那么发达呢,你们一个个还说得跟真的似的,搞得真的亲眼目睹了宇宙的一系列变化一样。都是人才,是个高手。巴门尼德的真理之路与意见之路
巴门尼德:“存在与思维是一回事!首先,如果世间万物是被谁生出来的,因为‘无’怎么可能能够生‘有’,所以总会有一个东西是起点,我把它叫做‘存在’。不过世界上可能会有一个地方叫做‘非存在’吗?不可能,因为世界不会有地图的边界,也不可能会穿模,倘若真的有虚空,那人不是走着走着就会被掉到虚空里了吗,那谁过去踢一脚,那脚就没了?。因此,存在是铺满世界的,那么存在也是静止的与唯一的了。所以存在也不可能生存在出来,因为世界已经被存在铺满了,没地可以生出存在了。所以,存在不仅平均、静止、唯一、连续,而且还超越了时空的概念。因为,它不能生别的东西,别的东西也不能生它,以它为对象没有先后的意义,时间在它这里没有讨论的意义”
巴门尼德:“最后,可以思想到的对象只能是‘存在’,世界上没有‘非存在’,也不会想象得到不存在的东西,因为不存在的东西在你想的时候已经存在你脑子里了。而‘存在’的对象也只能是思想,因为如果靠我们手摸,我们只能摸到存在物。但是如果我们不带脑子,我们不可能‘知道’这个是‘存在’。比如你问猫,水在不在,它摸了一下发现水是在的,它感觉得到水的存在,却不会闲到问水是不是存在。而只有人这种带脑子的生物才会有思维的能力,才会认识到存在物,从而认识到存在物‘存在’的存在。综上所述,思维=存在”
巴门尼德:“一句话,‘存在’就是‘是’。研究‘存在’就是在研究‘是’。而不管世界怎么变换,这个‘是’一直都蕴藏在这里。就算一切都炸了,我们还能用‘是’描述这个世界,比如:一切都是假的(英文中的系动词be/being/been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用)这就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东西。”
德谟克利特:“绝了!那我给大家总结整理一下。首先组成世间万物的单位我把它叫做‘原子’为什么呢,其实没什么理由,就是组成世界的单位应该是世间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所以叫做原子(原子希腊语的愿意就是不可再分),但是世界上存在虚空, 虚空不代表虚无,而是单纯的没有东西,比如空箱子的内部的空间。原子因为是单位,所以长得都一样,就是物理学上的质点,而运动是它的唯一功能。所以宇宙就是由原子不断运动旋转形成的啦,由于‘道’的作用而构成了世间万事万物,因为,所以的一切遵循‘道’所以没有什么不是决定好了的”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所以我不要你觉得,我只要我觉得,不接受反驳”
早期朴素的哲学思想是由‘世界的本原’与‘变化中的不变’两个问题引发的讨论,从而引导出哲学的两个重要问题的研究代表:本体论,存在论。巴门尼德对于存在最深刻且辩证性的讨论终结了前苏格拉底时期哲学思潮对存在论的探讨,存在论的讨论方向是存在物之存在的根本,也就是‘是其所是’的根本的讨论。而本体论研究一直作为乃至形而上学起源的发端,显然,朴素且缺乏科技实力的古代哲学家们没有任何物质依据为他们的本体论提供证明。但是他们揭示出‘存在’本质,甚至是‘存在’具有某种特性,为后人对存在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前苏格拉底时期的终结也就意味着存在论在巴门尼德这边达到了古典哲学的巅峰,也为后人对思辨性与论证性结合哲学研究奠定了基础。由于苏格拉底对本体论的不屑(因为科技水平实在不够,根本脑补不出个所以然)本体论的研究也从柏拉图开始转向了形而上学,而柏拉图对存在论向存在者论的转向成功地让两千多年的哲学思潮围绕限定在了本体论,而对存在论“避而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