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除夕夜
很快就到了除夕。
这天,小陆和张峰都放假了,初八才上班。苏晓泠中午没去帮父母烧饭,而是在家里准备晚上祭祀用的菜,以及年夜饭吃的菜。
今年祭祀,家里准备了一只整鸡、一条红烧鲤鱼、一只红烧蹄髈、一碗油泼塞肉、笋干、一份什锦素菜、青菜、黄豆芽,四荤四素八个菜。
这边祭祀的规格,也没有特别的规定,由每家自由发挥,丰俭由人,但大抵都是传统的几样,出入不大。
祭祀的前五个菜,以及年夜饭用的荤菜,苏晓泠大抵都已经准备好了,剩下三个祭祀用的素菜,祭祀前直接下锅就好。
下午两点半,苏父苏母回来了。
苏母接管了厨房,苏晓泠配合着苏父,揭掉旧对联,贴上新对联,一起给客厅后堂的正中间,挂上“福禄寿三星”的画轴。
画轴底下,是一米高的长条香案,苏晓泠用果盘,把几种瓜子、开心果、桂圆、苹果、橘子等,各装了一盘,供到香案上。
又把苏父苏母刚带回的,两整根长长的紫皮甘蔗,斜靠在香案两侧的墙上。
两支黄铜的蜡扦,各插上一根大蜡烛,香炉里装上插香用的米。
最后,供上苏母在厨房里刚煮好的,一小碗素面。
苏父点蜡烛、点香、三拜、插香,到院子里放完两个大炮仗,一家人来到厨房,每人吃一小碗青菜面,大年夜的流程正式启动。
“四点半了,你去准备过祭吧!”苏母吩咐苏父,“早点结束,等下也早点吃年夜饭。”
当地人称祭祖宗,为“过祭”。
客厅中央的一张八仙桌,以及靠着桌身东西两侧的两个条凳,都是苏父刚回来时,重新擦过的。
祭祀专用的酒盅和筷子,刚才也都洗过并沥干了,苏父在八仙桌的东西两侧,整齐地摆上酒盅和筷子。
苏晓泠进厨房,把祭祀的八个菜一一端上八仙桌,再奉上和供“福禄寿三星”时差不多的瓜子、坚果、和果盘。
苏父开封一瓶黄酒,一一往酒盅里倒酒,随后,点燃八仙桌上的蜡烛,再点香,插香,跪地三拜。祭祀正式开始。
苏晓泠也跪地三拜后,回到厨房给苏母打下手。
“等下主要就一个暖锅吧,也别特地煮汤啊炒菜什么了,端上锅没吃几口就凉了。边煮边吃,省事!”
说罢,苏母把煎好的小蛋饺、洗好的大白菜、剥好的鹌鹑蛋、浸泡过的粉丝、还有煎好的爆鱼,各适量装了一盘子。
把之前煮鸡、闷蹄髈和肉的白汤,打了一些到电暖锅里,一会过祭完就能插电煮了。
“对了,妈妈想叮嘱你,你现在别找男朋友啊!”
“放心吧!我忙得很呢,没空。”
“你除了学习,还忙什么?”
“除了忙学习,还是忙学习啊!对了,我在学习计算机编程。”
“什么是‘计算机编程’啊?学了有什么用吗?”
“用处可大了,说了你也不懂!反正学好了,可以赚很多钱就是了。”
“哦……好吧!你觉得有用就学吧!”
此时提“学编程”,是为提前在苏母这里做个铺垫,便于她开展后续事宜。
苏晓泠回到客厅时,苏父已经加过两轮酒了,苏晓泠再次跪地三拜。
苏晓泠和苏父,一起坐在靠墙的另一张条凳上,看着客厅里正在进行的仪式。
“爸,你觉得我们做的这些,家里的老祖宗们看得见,吃得到吗?”
“呵!谁知道呢!反正都是老一辈留下来的。从小,我奶奶在除夕、清明、中元,就是这么祭拜的。”
苏父接着道:“告诉你妈,可以把饭端上来了!”
苏晓泠来到厨房,苏母已经打好了一小碗热腾腾的米饭,苏晓泠端起碗,回到客厅,把米饭供上桌。
苏父为每个酒盅第三次添酒。
完毕,从一边端上一口铁锅,里面已经装满了锡箔纸叠成的“银元宝”。
苏父拿起一个“银元宝”,在蜡烛上引燃,放进铁锅,小心翼翼把其余锡箔,往这个点燃的上面轻堆,不一会儿,铁锅里的锡箔越烧越旺。
苏母也来了,跪地三拜。
苏母:“我特地买了这种水头好的锡箔纸。有便宜的,我没要!那种烧给你家老祖宗,老祖宗们收到了,花出去也不值钱!”
苏父:“呵!死了,万事皆空,谁知道他们收不收得到呢!”
重生前,苏晓泠也和苏父讨论过“轮回”的事。苏父是个不相信轮回的人,他认为,人死了,一把火烧掉了,就什么都没了,没有魂魄,没有来世。
苏晓泠很想问问父亲,既然认为死后万事皆空,那他一年年重复做着这样的祭祀,是为什么呢?
图他自己心安?图不被周围人背后说他不过祭?还是仅仅图个仪式感?
因为别人都这样做,所以父亲也这样做?因为自古以来就这样做,所以他也必须这样做?
父亲循规蹈矩到不敢和世人,有哪怕一丝的不同。
吃完年夜饭,苏母拿给苏晓泠两个红包:“我和你爸给你的压岁钱,祝你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苏晓泠也掏出准备好的两个红包,分别递给苏父苏母:“这是我给你们两位的,祝你们身体健康,平安如意!”
苏父苏母很意外,但都笑容满面,大方地收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