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和二十四年前的父母重逢 - 对待重生,你不妨大胆一点 - 叶莲戏鱼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27章和二十四年前的父母重逢

车夫按苏晓泠的吩咐,在瑞丰桥北面桥堍停下。

苏晓泠付了5块钱,提着行李下车,走上瑞丰桥。

甫南镇古镇的街道,是清一色的石板路,只通行人,偶尔也有古镇内部住户的非机动车。

古镇对接外部马路,一共有四个出口,分别位于古镇的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个角。

瑞丰桥就是通向古镇西北角出口的枢纽,它的桥堍北面有停车场,桥堍南面就是步行街道。

瑞丰桥,是一座始建于北宋年间的石拱桥,桥身并不宽大,底下是半圆形的桥洞。

桥面由青砖和大块石板嵌合构成,桥面顶部的栏杆,由八根石柱固定。

八根石柱的顶端,分别立着一只石狮子,石狮子身量小巧,每一只都姿态各异,灵气生动。

这是苏晓泠读小学时的必经之路。这一刻,她像小时候每次经过瑞丰桥时一样,走到桥的一侧,伸手,把所经之处的所有小狮子的脑袋,都摸了个遍。

上一世,这桥在2008年左右重修了,重修后的瑞丰桥,没有了青砖,全部是石条石板,看着很新很亮,却再不见记忆中,由青砖层层密合排列铺就,所呈现的沧桑和质朴。

临下桥时,苏晓泠转身,默默和瑞丰桥打了声招呼:很高兴,能重新见到您本来的样子!

南面桥堍,右手边的第一家店,就是苏父和苏母的服装店。

搬到这里以后,苏父和苏母的店就改变了经营范围。

一半店面不变,继续卖成衣,面向中老年人群;而另一半店面增加的业务,是量身定制男女式唐装。

店里正好有两名三四十岁的女性客人,苏母在给其中一人量尺寸,另一名客人站在一旁观看。

旁边有一位三十出头的女裁缝,踩着缝纫机,是父母搬来后新雇的帮手,苏晓泠记得,是叫小陆。

“这个地方不能太收,不然你的胳膊抬不上去!这和新式的西装外套不一样。”苏母边量,边和客人交流。

“一尺三,两尺七寸半……”苏母嘴里报着量得的上衣尺寸。

一边的苏父埋头在本子上记录。

此时的苏母和苏父,也不过才四十几的年龄,比重生前的自己也就年长了三四岁。

但此刻,两人的整个容貌和精气神,比自己重生前的他们,则年轻了许多许多。

苏晓泠突然有些鼻酸。

“又来客人了!”其中一个客人对苏父苏母道。

“妈妈,爸爸!”苏晓泠站在店门口喊。

“啊呦!泠泠回来了!”苏父苏母同时转过头来,望着门口。

踩缝纫机的小陆也抬起头,看了眼门口,冲苏晓泠笑了笑,继续手里的活儿。

“先把尺寸量完吧!”苏父催促苏母。

“兰香阿姨,这个是你们女儿?”其中一位客人问。

苏母:“是的。”

客人:“刚读书回来吗?”

苏母:“是啊,在江城读大学,刚刚放寒假!”

苏母一边回答,手里的皮尺也没停。

客人:“读大学啊!很好很好!”

客人:“长得很漂亮!多大了?”

苏母:“过完年二十!”

苏晓泠家这边人论年龄,说的就是虚岁,再加上苏母用了将来时,苏晓泠的实际年龄,妥妥就被虚抬了两岁。

两名中年女顾客夸赞的功夫,衣服的尺寸量好,料子选好,价格谈好,定金付完,随后离开了。

苏晓泠熟门熟路地把行李放到店后面厨房隔壁的杂货间,又走回到了外间店里。

苏母:“你还没吃饭吧?不是说上午十一点才到海市,最快下午三点半才能到镇上吗?”

苏母指挥苏父进厨房,给苏晓泠热饭菜。

苏晓泠解释,自己沾了林爱珍的光,搭了她男朋友的便车回来的。

省去了从海市火车站排队买火车票、候车、坐两个小时慢车到平市火车站,再从平市火车站坐公交回到甫南镇,这一路辗转的时间,才提前到了。

“林爱珍男朋友?”苏父的话从厨房里传出来。

苏母:“就是那个xxx的儿子!”

苏父:“哦!对了对了!”

小镇上,实在没什么秘密可言,尤其像自己父母这样,开店做生意近十年的。哪里有一点儿风吹草动,不消半天,汇总过来的舆情就能超过十个版本。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来来往往的都是这些人,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口中话题的中心人物,就算不是这些人本人,就是他们中某个邻居或亲戚,大不了再转上三四五六七八个弯,总之都是能攀上点关系的人。

“你知道吗?妈妈前段时间参加了甫南镇旅游公司举办的,‘民间服饰制作工艺大赛’,拿到了金奖!”苏母高兴地同苏晓泠报喜。

“恭喜妈妈!”苏晓泠真诚道。

苏母继续道:“后来,旅游公司要我给他们做了30套民族风工作服,都是给工作人员们量身定制的。旅游节开幕那天,整个镇轰动了!都问衣服是找什么人做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