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平安夜
平安夜这天,正好是口语课。
苏晓泠所在的二班,以及一班的口语老师叫karl,是一个胖胖的美国老头,今年60岁,刚退休,退休前在华盛顿大学工作。
三班和四班的口语老师叫judy,她是karl的太太,也是60岁,退休前是华盛顿国家图书馆的管理员。
这对米国夫妇,退休后的第一年,受江大外聘,成为了苏晓泠他们的外教。
而平安夜这天,karl和judy,把都上一二节课的二班,和三班,聚集到了一起上课。下午,一班和四班也是一样。
以圣诞派对的形式上课,一个班人数太少,不热闹,四个班又无法凑到一块儿,但两个班一起上课是可以的。
karl背着他的手鼓,judy背着她的古典吉他,两人穿着同款应景的红色卫衣,一起走进教室,微笑着和大家打招呼。
夫妻俩的同时出现,立刻迎来两个班学生的鼓掌和欢呼。
"merrychristmas!"
学生们和老师彼此问候。
以往,早上一二节的口语课,不少学生来不及吃早饭。
每次上课前,老头karl都会带上两大包奥利奥或者趣多多,拆开发给第一排的同学,第一排同学拿了后,再一个个往后传,等同学们吃完饼干,karl再开始上课。
但是这一次,老头karl给学生们端来的,是一大碗切糕。
老头在讲台,给大家讲述买切糕的经过。
他和judy昨天傍晚,去学校后面那条街上逛,见到这种好看的糖果,觉得和圣诞节正好应景。
老头问价格,对方朝老头比了1根手指,老头说"ok"。
对方在糖果上比划,意思问他切到哪里,他用手比划了个位置,对方切下来,称重后,问他要了400块。
正好有个学生路过,给他们做翻译,才知道卖糖果的人说的是,10元钱50克。
而老头比划的这一块,一刀切下来,共有2000多克。
karl讲完,judy微笑着摊手,摇摇头瞥了karl一眼,做了个无奈的表情。
学生们一边会心狂笑,一边纷纷夸赞这个糖果味道很好,以示对二人的心灵安慰。
等众人吃完切糕,karl和judy开始上课。
这次的课,和往常一样,穿插了小游戏,并教大家唱英文歌。
但这次的歌,不是以往那些脍炙人口的“傻歌”,也不是乡村音乐,而是两首圣诞歌曲。
一首是曲调脍炙人口的jinglebells,另一首是平安夜的silentnight。
karl和judy夫妇,戴着同款无框眼镜。
karl光溜溜的大脑门,头发花白,上唇修剪整齐的,海豹款大胡子,花白而浓密。大肚腩,脚上是厚棉袜加沙滩凉鞋。
他坐在凳子上,打着他的手鼓。
judy的短直发也已花白,她体型不胖也不瘦,优雅的站着,边唱,边弹拨她的古典吉他。
她用了假声,六十岁的人,声音却依旧如同天籁。
所有学生跟着深情合唱,静谧安宁的感觉,就像教堂里的唱诗班。
这天正好是周五,下午五点时,苏晓泠和陈旭苒,一起坐公交车去上班。
天空被厚厚的云层蒙着,像盖着一床土黄的蓬松的厚鹅毛被。空气并不寒冷,快下雪的节奏。
“渡口”今天举办平安夜派对,苏晓泠和陈旭苒到时,里面早已张灯结彩,节日气氛拉得满满的。
其实,苏晓泠重生前的十几年,从不过洋节,但重生回来,职业需要,只好身不由己。
既然是工作,那么就必须敬业,尽量做到尽善尽美,这是苏晓泠在重生前养成的习惯。
因为是圣诞派对,苏晓泠和猫姐两人,取消了苏晓泠上半场,猫姐下半场的分工。
整个晚上,两人时而你一首我一首的穿插唱,时而合唱,酒吧里的气氛前所未有的高涨。
过圣诞,自然少不了圣诞歌曲!
今天口语课教的jinglebells,就是首要必唱曲目。
舞池里的众人,随着节奏,跳起了水兵舞。
由于人数众多,场地有限,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碰撞,不会跳的客人们,竟然自动站到旁边。
他们把中间的场地空出来,留给跳水兵舞的众人,而站旁边的人,则是围着中间的人,跟着节奏摆动。
今晚,乐队除了演奏beyond的《光辉岁月》,还奏起了伍佰的《挪威森林》。
主唱是猫姐以及base手菲哥。
今晚,“渡口”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带着圣诞帽,在每一位客人推门进来时,服务员都人手送上一根银光棒。
所以,在唱silentnight时,场内所有的客人,手举荧光棒,跟着歌声挥舞,全场透出静谧和安详。
窗外飘起了稀疏的雪花,不一会儿,铺天盖地的鹅毛大雪,从漆黑的天幕中撒下。苏晓泠也应景的接上新歌——letitsnow。
oh,theweatheroutsideisfightful.
butthelightissodelight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