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还有什么筹码
“我帮你把头发吹一下吧。”苏晓泠扬了扬手中还没来得及放下的吹风机道。
“不用,很快就干了。”冯骥接过苏晓泠手里的吹风机,放到电视柜上。
拉起苏晓泠的手,把她带到餐桌边的单人沙发上坐下。自己坐在她旁边的双人沙发。
冯骥拿起红酒瓶,打开已经开封的木塞,把红酒倒了一半进醒酒器,捻起醒酒器微微晃了晃,闻了闻,往两个酒杯里各倒了一点儿。
举起自己面前的一杯,朝苏晓泠示意。苏晓泠也举起自己面前的那杯,两人轻轻碰了碰。
苏晓泠三指握着杯颈,逆时针晃了晃,举起酒杯对着灯光观察了下,将杯口凑到鼻尖嗅了嗅,轻抿一口,酒在舌尖打了个转,轻轻吞咽,酒液顺着舌根滑入。
“怎么样?”冯骥问。
“不错,颜色很纯,很透亮。”说着,又抿了一口,道,“入口很干净。”
“什么时候学的?”冯骥问,“品酒。”
“没学过,”苏晓泠想了想,道,“天生的吧。”
冯骥笑。其实自从过年去了苏晓泠家里,见了苏晓泠父母,他也相信了很多能力或许真的是天生的。
苏晓泠确实没有学过,她重生前就不喜欢喝酒,不论香槟、红白葡萄酒,其它洋酒,或者是国产白酒。只是偶尔因为应酬,她不得不喝点,久而久之就耳濡目染了。
要说唯一觉得好喝的酒,只有从小喜欢喝的自家酿的醪糟,以及某些地方土法酿制的醇厚香甜的黄酒。
后世还有红酒品酒师之类的培训,苏晓泠从来没参加过,她一则没兴趣,二则完全不想跻身什么圈子。而至于那些装模做样的动作,她觉得更加不必学。
“那晚呢?也是天生的?”冯骥眼带风情地问。
“额呵额呵额呵……”苏晓泠被口里的酒呛液到,忍不住咳起来。
冯骥从餐桌上抽了纸巾递给她。
苏晓泠接过纸巾,擦了擦嘴角并不存在的酒渍,止住咳,美目一瞪,反问:“你觉得呢?”
冯骥伸出食指,刮了刮她挺翘的鼻尖,口气宠溺,道:“我觉得也是。”
随即补充道:“我老婆真聪明,看看就会了。”
苏晓泠知道,冯骥一直记得自己之前跟他说的,和宿舍同学一起看过动作小电影的事。
苏晓泠不理他,拿起刀叉细细切起了鱼排。
边切边道:“我这刀叉用着就一直不利索,早知道应该让服务员再送一双筷子来。”
冯骥接过苏晓泠的盘子,帮她把鱼排和羊排全部切好,又放回她面前。
冯骥的用餐顺序还是照着西餐秩序来的,刀叉运用得也很熟练,让人不禁怀疑起他是不是也在国外待过。
“对了,你上次说高森曾经是交换生。你呢?”
“我也是。”冯骥道,“不过我只去了一年。”
这就难怪了,苏晓泠心道。
酒喝完,餐用完,趁着苏晓泠回卫生间重新洗脸刷牙,冯骥让服务员上来把餐盘全部收走了。随后也进卫生间洗漱。
等冯骥出来,苏晓泠正坐在沙发上翻着一本杂志。
冯骥上前看了看苏晓泠手里的杂志,一把抢过扔回茶几,坐到苏晓泠身边,一把捞起她,让她跨坐在自己腿上。
苏晓泠伸出双手,环住他的脖子,和他对视。他双手环着苏晓泠的腰,盯着她的眉目和双唇。
也许因为喝了酒,她的双唇更加艳丽,冯骥一低头,撅住了她柔软鲜红的唇。
苏晓泠感受到他炙热的气息和强健的心跳,小腹正对的那处,有蟒蛇复苏。
她略微扭动了下,想暂时离那东西远一点,不料被两只大掌固定住,轻轻一带,渐渐契合,严丝合缝。
她只听见喉间发出一声闷哼,不知道是她的,还是他的……
邮件发出两天之后,也就是2月16日,才收到米方公司回复。
内容大意是:感谢贵方的热情接待和介绍,我方将会在内部讨论之后,再给您反馈。
“很明显,看样子对方是在广撒网,需要做一番对比筛选之后再定了。”陈旭苒道。
“货比三家嘛,这也正常。”苏晓泠道,“接下来,我们不妨一起分析一下江城的优势,看看我们手里还有什么筹码。”
高森最近每天都会来这边的办公室待上半天,等待项目的最新进展,以及这边需要进一步沟通和准备的事宜。
高森道:“根据市里的调查和侧面了解,对方目前考察的地方有五处:首都、海市、粤州、平市、和江城。对于制造业来说,首都和海市的优势明显,但劣势也同样明显,大概率不会把制造业放到这两个地方。所以目前最大的竞争就来自平市和粤州。”
高森说完,看向苏晓泠和陈旭苒。
苏晓泠和陈旭苒对视一眼,道:“作为一家兼有研发的制造工厂,成本和人力招聘是第一要素。
平市的优势在于:工业园起步较早,各种配套和供应链较为成熟;位于沿海,物流和交通便捷,进出口的话物流成本较低。
而江城的优势是:高校多,招聘选拔技术和管理人员资源多;位于中部交通要塞,依托长江和公路铁路运输网,发往全国各地都很方便;离电子产业集中的g省更近。
所以,如果他们的移动产品主打内销的话,江城的优势反而更大一点。”
苏晓泠继续道:“如今,电子行业的产业工人主要集中在g省,东部沿海地区次之,平市的话虽然起步比江城早,却还没形成明显规模。
出来到平市流水线打工的,不管平市本地还是外地,基本都是农村人口,到把他们培训成为熟练的产业工人,还需要几年。所以产业工人这一块,不论平市还是江城,都没有优势。”
陈旭苒点点头,道:“有道理。粤州的话,虽然电子产业发展较早,但和首都跟海市一样,房价已经是平市和江城的5倍以上,单单这一点,用人成本就没有优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