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停薪留职
停薪留职前,趁着交接的两周,苏晓泠按照“腾辉”当下的规模,以及不久将来上市后的配置,重新更新了2001年由她自己编写的集团组织架构。提交后,便离开了江城。
她先回了一趟甫南镇,苏父苏母问起怎么这个时候回来,她就说是出差几天,顺便回家看看。
苏父苏母在“泓湖花园”的别墅里住得很好,店继续开着,但接单不赶时间了,等得了就接,等不了就不接。不会像之前那样,每天为了加班加点赶工,住到店里的阁楼上。
老年大学依旧在上,苏母的缝纫课也还继续兼着,如今二人的生活节奏已经愈发从容,神态和气质都有了改变。
今年也是苏父苏母结婚25周年,苏晓泠给父母各送了一件于田白玉的玉佩和玉镯,二人收到后都喜不自胜。
苏母又亲手为苏父的玉佩串了简单大方的璎珞,让他挂到脖子上。
“对了,”苏母对苏晓泠道,“你这个木头,记得你说叫沉香吧,味道真好,放在书房和卧室里都有幽香。”
苏父:“沉香啊,有名的。”
苏晓泠还去了一趟崔志坚的门店和杨山工作室。
上次“腾辉”危机时,她和冯骥二人在“玲珑苑”的西边户,都是委托崔志坚售卖的,之后也是崔志坚帮着办理的过户,她和冯骥都没有到场。
崔志坚按照市面价的五折收的中介费,苏晓泠这次是特地作为老朋友来串门子,顺便感谢。
杨山这位不久以后的非遗大师她也不能断,每年至少得抽空登门个一两趟。
苏晓泠还约了黄建伟见了个面,黄建伟在苏晓泠买了“甫南步行街”上的两套商铺后不久,也买了两套,又是好巧,这次买在了苏晓泠的对面。
苏晓泠自己不常回来,甫南农贸市场和甫南步行街上的铺面,日常黄建伟都会顺带帮着掌掌眼。
前不久,林爱珍毫无悬念地和沈康分手了。应该说,是林爱珍的父亲得了癌症,看病花了很多钱,还问亲戚借了20万,最后还是走了。
沈康父母和林爱珍家结亲,是因为沈康父亲和林爱珍父亲当年是老战友,二人性情相投。如今林父走了,林爱珍还有个正在上高中的弟弟。
林母骨子里重男轻女的性格,沈康母亲很不喜欢,怕结亲后,受林母和林爱珍弟弟的拖累,就让儿子主动和林爱珍退了亲。
苏晓泠单独约了林爱珍。林爱珍如今在平市的一家设计院工作,为了替父还债,她业余经常接些设计图的私活。
苏晓泠把她介绍给了“腾辉”在平市的设计部负责人,请对方如果需要找外援设计师时,可以找她这位江大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的学霸女同学。
安顿好平市这边,苏晓泠给邱学姐打了个电话,说了自己想去支教的想法。
邱学姐一听,立马来了兴致,道:“正好,‘薪火小学’那儿去接我班的那位老师,教完这一学期就要走了,你有没有兴趣过去接一下?”
苏晓泠:“可以啊,支教嘛,去哪里都一样,只要有需要,我就去。”
邱学姐:“需要需要,我先帮你联系一下那边,打个招呼先。现在支教老师也比较缺。对了,待遇方面……”
苏晓泠:“待遇方面没有要求。”
苏晓泠本想说不需要给她发工资或者补助,但一想,工资只是代表上级部门对她身份的认可,也是她在当地的一重保障,便换了措辞。
当然,如果她去了,光是经济方面给于学生和学校的帮助,一定会远远比她拿的工资多得多。
这几年,苏晓泠虽然只在2001年亲自和外教等人去了一次“薪火小学”,但她的助学始终没断过,每年六月和十二月各一次,汇款都是以她和陈旭苒二人的名义。
不一会儿,邱学姐就回了她电话,愉快道:“我给村支书校长打了电话,对方一听说是你,立马鼓掌表示强烈欢迎。只是说怕你不习惯当地的环境。我说,既然打定主意来支教,肯定都能克服。”
苏晓泠开始为去支教进行大采购。如今,她的“保险箱”已经扩容到了相当于560升,半个立方多一点,但用作行李箱却还是太小,也只能捡着最重要最需要的东西放。
“五一”的时候,苏晓泠飞去了c市,之后几经辗转,到了“薪火小学”。
距离第一次来,已经过了近三年,部分学生已经小学毕业,在县城上初中,部分学生已经长高了。现在学校学生总人数略微增长,为31人。
苏晓泠的宿舍被安排在原来邱学姐住过的那间,这里条件是清苦了点,却让人心莫名宁静,尤其是在繁星满天的夜里,天幕那么低,风儿和星星都在诉说着彼此亘古至今的故事。
苏晓泠白天上课、备课、批改作业。她这次也带了一把古典吉他过来,日常用来给学生们上音乐课,下班以后,她就自娱自乐,用来写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