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计划全部完成
2008年10月,苏晓泠把06年年底以16刀单价买入的sd,和5刀单价买入的ts太阳能股票,分别以88刀和40刀的单价抛售。
这波操作,她在港城证券账户上的金额一下就涨了6倍多。
同年年底,邱学姐结婚了,新郎是秦咏川和苏晓泠一起帮着介绍的,秦咏川在c城的一位做连锁餐饮的朋友。这位朋友比邱学姐年长四岁,自身和家庭条件都不错,日常也喜欢旅拍和做一些公益。
二人见面后,都对彼此表现出了好感。他们的婚礼上,多多还充当了他人生的第一次花童。
2009年初,苏晓泠用账户上所有的外汇,以不到17刀的单价,买了约90万股名为ms软件公司的股票。
2013年7月,她以36刀的价格卖出35万股。次月,以14.99刀的价格,把账户上的现金全部买入某新能源车sl的股票,共计84万股。
至此,苏晓泠在境外资本市场的投资正式全面启动,这就是苏晓泠对秦咏川说的,未完成的计划。
2016年的时候,苏晓泠帮陈旭苒把她在江城的10个铺面、3个公寓,以及苏晓泠自己的3个公寓,全部卖了。
顺便帮陈旭苒在九溪商业街的铺面也卖了。此时,是卖商铺行情最好的时候,在互联网经济的浪潮下,越往后,商铺的售价和租金都将走下坡路。
苏晓泠把陈旭苒的卖房所得,全部汇入了陈旭苒那个收房租的账户。陈旭苒临回去前跟苏晓泠说她能收到,苏晓泠觉得那么就应该能收到。
而苏晓泠自己的11个铺面,她经过深思熟虑后,没卖。自己和秦咏川如今的资产大头都在境外的股市里,收割着境外的股市,总不能再来收割国内的房产。
两头通吃,她成什么了!
而且,她俩目前手头在国内也有其它固定资产和存款,不管到时能带走多少,即便什么都带不走,他们回去以后的日子也还能过的。不比如今富裕,但也算得上个中产。
就算是如今,他们日常生活也从不铺张浪费,相对他们的收入来说,简直称得上节俭。说起节俭,不得不提一提秦咏川那辆b开头logo的大牌车,开了10年,还在服役。
苏晓泠从“腾辉”辞职后,过了两年,秦咏川也改行了,有人高价收购“圆和”,他也乐得从此淡出这个圈子。
他开始接活,帮人做企业策划,纯靠卖创意和构思,收入比之前少太多太多,但主打一个稳定和顾家。
凭着之前多年的人脉和口碑,找他的人也不少,他并不全接,会介绍一些给信得过的同行。而他自己每年随便做个四五个策划,年入也有一两百万。
苏晓泠辞职后,终于可以一门心思做自己喜欢的事,她花了一年多时间,2009年年初,考了个美术专业的研究生,从此专注于绘画的系统学习。
毕业后,又继续专攻造像,多年后,成了业内小有名气的工匠。
2018年8月,苏晓泠以370刀的价格,卖出42万股sl;同期,以80刀单价,用账上的三分之一外汇,买入65万股ms。
账面上剩下的三分之二外汇,以投资华国各种新兴产业的形式,通过渠道转回内地。
2020年9月,她以2000刀,接近历史最高价,卖出37万股sl。又以200刀的单价,买入10万股ms。
账面上的外汇,又以各种产业投资的形式,陆续转回国内。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好在最后转移成功了。
2021年9月,她以349刀单价卖出30万股ms,又以1100刀单价卖出3万股sl。这是华国人资产逃离某托拉斯帝国,回归祖国的最后时机。
前面苏晓泠各种不全卖出,以及卖出搭配着买进,都是为了表示自己还不想撤。包括如今她留了点尾巴,也是为了给大头资本转移作掩护。
其实,2020年将最大一笔撤回,已经让该国对此行为有所注意。她也已经做好该国把她剩下的股票和资产全部吞没的打算。
毫不意外的,2021年的这波操作更是困难重重,最后,生生被剥去了一半,才得以成功转移回国。但即便这样,苏晓泠还是为整个操作感到庆幸。
他们全家最后一次以旅游的名义去该国,还是2019年上半年时,后来就一直在国内。不然,估计家人法律安全不保。
而如今剩下的最后15万股ms和2万股sl,就算抛掉,要把资金转回来已经不可能,全当她这十几年给该帝国交的场地费了。
做完了这一切,苏晓泠对秦咏川道:“老秦,我在这里的计划全部完成了,你可以准备,把我们送回去了。”
秦咏川便按照回来前俞师的吩咐,开始一系列回去的准备工作,却遇到了障碍。
日子很快就到了2022年的除夕夜,近十来年的除夕夜,“无畏”会经常性地保持缄默,而这个除夕,却突然给苏晓泠释放了一个信息,就是,她的“保险箱”容量,在和秦咏川以及多多团圆的那年起,就没有再升级过。
其实,关于这点,苏晓泠自己也有所察觉,只是她无从检验和确认。
无畏:你的“保险箱”,也是你们全家通往那个世界的通道。但是,财富和亲人,你只能带走一样。
而秦咏川,也同时收到了来自“与愿”的相同提示。
每个人从这个世界出生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夫妻二人虽然想带着多多,但还是想听听他自己的想法。
二人当晚就问了多多的意见:“多多,如果爸爸妈妈要去往一个平行世界,你是想继续留在这里,还是跟我们一起去呢?”
从苏晓泠和秦咏川二人婚后起,多多便提出想让爸爸妈妈给他生一个弟弟或者妹妹,但二人始终未能替他如愿。
一晃,多多已经17周岁,在读高二。这些年,一到假期,父母就带着他到处行走,十几年来一直过着“三人行”的生活。
苏晓泠虽然认同“读书使人进步”,但她更相信“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加上秦咏川更是个喜欢行走的人,一家三口十几年的足迹,早就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和三四十个国家。
夫妇二人这些年不但默默做着助学和公益,还一直致力于植树造林。多多也经常被二人带着参加这些有意义的活动,让他从小就树立起关爱守护的责任心、以及自身的使命感和担当。
而且,多多自小在父母的熏陶下,以及这么多年和父母一起行走,见识过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故而从不怀疑一些“超自然”的现象。
多多:“你们要去多久?还会回来吗?”
夫妻二人:“可能是永远,不会回来了。”
多多几乎毫不犹豫,道:“那我要和你们一起去。”
夫妻二人对视了下,秦咏川问:“多多,你不问问那个世界会是什么样的吗?不问问它比这里好还是不好吗?”
多多坚定地道:“我不想问。不论什么样子的,也不论比这里好还是不好,我都跟着你们。”
苏晓泠道:“多多,哪怕在那里,爸爸妈妈的经济条件比这里差很多,也许还会影响到你的生活质量,你也愿意吗?”
多多又是毫不犹豫,道:“妈妈,我愿意。不论你和爸爸富贵还是贫穷,我始终愿意做你们的儿子,和你们在一起。而且,照顾你们也是我的责任。”
苏晓泠和秦咏川对视一眼,秦咏川眼里满是欣慰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