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大汉日月换新天 - 三国之七雄归汉 - 思无邪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410章大汉日月换新天

由于首相杨彪、集贤相赵温以及贾诩、杜畿、司马防等朝廷重臣一致认为停战积攒实力的缘故,大汉进入了一个韬光养晦期。  新近修复和开辟的河山需要治理消化,旧有的辖区也要巩固。新汉律推行,重新回收田地以及利益分配等等。

因此中原大地近几年来都没有发动过超过一万人的战事,天下也重现了久违的安稳。

有了数十万免费劳力驱使,大汉的基建工程出奇的快速。短短三年时间,长安通往关内、陇右、山南、河南、河东等地的驰道全部宣告竣工。

各地百姓也在官府组织下开拓县道乡道,改善区域之间的联系。

轨道建设方面,也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

以帝都长安为中心,辐射出京洛、京宛两条主干路。以及在原有秦直道上,修建京九线(长安至九原)。

其中长安到成都的京蜀线,只有北段长安至汉中的轨道线完工。

在荀攸等工程师看来,相比起重山环绕四周的关中,洛阳地处天下正中,其实更具优势。

若由东都洛阳为中枢交汇点,南北东西呈十字形辐射线。北抵代州,南达樊城;西至陈仓,东到海州(连云港),形成一个大纵深的轨道联通网。

当铁道司提举荀攸就提出时,政事堂一众宰辅,也大多同意了这个方案。不过,刘协却不太赞同将洛阳打造成中枢。

他认为洛阳地利上比关中强不了多少,同样四面被山岳包围交通闭塞。而且,山道轨路不易建设,成本和工期也是平地的好几倍。

不过,就目前来看作为一个交汇点还是可以的。

最终,铁道司便在刘协的意见下将计划里的中枢改为中原大地上的汴州。此地地势平坦水运方便,而且延伸纵深足够。

无论是北去燕蓟,南往淮扬,东临齐鲁西连许洛,都是一片坦途,是绝佳的中枢辐射点。但这不过是以后的长远计划,当下要建设完毕的则是洛阳的辐射带。

另外,一条自南阳出发呈东北走势途径方城、许州、汴州、曹州、齐州至临淄的宛青线已经进入了验修期。

这些都是主线国有轨道,至于支线轨道,则被秦陇、巴蜀、中原等大商贾承包了出去建设。

建成之后,归属权为国家所有。但朝廷只取五成过路费所得作为赋税,其余则为承包商所有,期限是二十年。

虽然这种分配法看似很坑,但看到了关中的东西线每年收入的巨大,不少商贾甚至世家大户都趋之若鹜。

有了这些初期的轨道交通网,朝廷更有力控制地方。无论调兵,还是颁布政令,检举官吏都比以前强了不知多少倍。

相对的,商贸也日益繁荣。商业活动的兴盛也带动了工业的蓬勃发展。各种工厂,研究院拔地而起,各式各样新物品呈现于世。

其中,最大成就莫过于太学明工科师生们共同研发出的革命性建筑材料——水泥。

这种水泥不同于以往的糯米汁粘土,遇水不会松散反而更结实。使得现在像渭水这样的地方级流域,也能够架设稳固的桥墩了。

这项发明使得大汉基础建设事业如虎添翼,从此河网密布的中原,修建公路轨路不再是难题。

这些,都是基建方面的成果。另外一个,就是工业军事上的。

经过秦朗以及他的团队不懈努力下,大汉第一台蒸汽机已经闻世。这种烧煤的钢铁怪物,以它最原始的形态显露于世。

不过尚在初试阶段,炸缸的事件还频频发生,极其不稳定。所以,用蒸汽机作为机头,还需要一定的时日。技术积累是急不来的,刘协和天下人都有时间等。

不过在其他方面,却得的成就也不亚于蒸汽机。比如玻璃,已经能够生产出全透明的了。还有织布机,脱粒机以及耕播机等等。

现在中原一带的南阳、许州、汴州、徐州以及临淄街头,都用经提纯过的石油作为燃料来照明。同样,石油也应用到了军事上,作为火燃武器。

而军事上,汉军基本实现了盔甲板甲化。兵马也扩充到近百万。其中,骑兵有近三十万之多。

步兵也有四十多万,不过多为戍守地方的不对。真正的作战部队,主力军还是由骑兵,重甲兵以及巴蜀的山地军和水师。

神机营经过几次扩充,现有兵力已经超过了一万人。他们所配备的枪支弹药更加先进,甚至连开花弹,都基本能列装部队了。

当然,这些年大搞发展建设的不单是长安。东南边的英雄联盟们,也是拉起了一股跟风潮。

孙吴大力发展水上力量,水兵扩充至十万,各种大大小小的战船一千多艘。而且,经曹操的技术出卖,现在他们以及将火炮装上了战船。

古往今来最大规模的水师,当属孙吴无疑。

而曹操近年来也不断引进老实听话任凭使唤的倭奴,几乎把东瀛的倭奴,全部掳到了江淮一带来了。

根据鹰眼的情报显示,曹魏手中的倭奴竟然多达六十多万,比起当地的汉人还多。曹操,无形之中竟然成为了天王!

这些吃苦耐劳而且点头哈腰的倭奴,身影大多活跃在筑城修路搭桥开矿这些苦役场中。而汉户,则负责生产屯垦。

由于有了汉廷的放松全天下贸易的政令,曹操也稍稍搭上了中原发展的顺风车。

原本输得几乎一无所有的曹操,家底竟然也慢慢积攒了起来。甚至纳了好几房倭国小妾,给世子曹昂添了好几个矮小的弟弟。

刘备则是占领了洞庭湖畔广袤肥沃的水田,靠山吃山。关张赵时常被派到武陵零陵等郡的大山中,抓山上的蛮夷下来耕种。

还有将山上采来各种草药,偷偷贩卖给北面的长安医学院。还有荆南丘陵地带适合种桑养蚕,靠着北贩廉价生丝以及竹木料这些经济作物,刘备家底也逐渐丰厚了起来。

有了钱自然不愁没有人跟随,生活在南岭以及云贵一带的蛮夷纷纷来投。就连蛮王沙摩柯,也拜入了刘备麾下。

只有河北的老袁家,还沉浸在昔日旧梦中……

长安,古城和新城基本没什么大变化。就是渭水对岸多了不少焦炭场以及钢铁厂。一座座高炉宛如祭棚里的骨灰缸,密密麻麻而且还烟雾缭绕。

目前,朝廷正计划着以后将铁厂迁移到河北一带沿海地区去。

情报局长李清此刻正脚步沉稳而快速地往养心殿而去,手中拿着一份红头文卷。

这个李清是鹰眼第一批人员,由刘协亲自发掘。由当年侦探李傕叛军立了功到现在,已经功勋卓著,而且忠诚度极高,可以委以重任。

“陛下,此乃东南片甲鱼传回的情报!”

正在奋笔疾书的刘协闻言一动,接过了文卷。

甲鱼便是贾诩的代号,是刘协当年的调侃,不成想贾诩干脆用甲鱼作为自己的代号。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