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第73章
宴泽川解释完,见谈思立面色并未太多变化,就接着道:“先生,这里的事情忙完了,我准备回去继续读书。”
宴泽川这句话,顺利把谈思立从他对自家闺女称呼的纠结中拉了出来。
问他:“遇到的事都解决了?”
宴泽川心想,自己突然不去学堂读书,别人都说是因为贪玩懒惰,先生想到的,却是自己遇到事了。
果然聪明人就是不一般。
宴泽川思考了一瞬,回答:“现在能考秀才功名。”
在谈思立听来,就是还不能继续往上考。
科考一事,关系重大,宴家和他们家的亲戚,都是安居守法的普通人,没有出过能影响宴泽川参加科举的事。
宴泽川在两年前马上就能下场的时候,突然退学不读书了,教他的先生没少往三里村跑,说明不是学堂的原因。
既然不是自身的原因,也不是学堂的原因,就只剩下官府的原因了。
两年前退学,现在又能回去参加明年的童生试,结合县衙的普通小吏都是春溪县本地人,在县衙一待就是一辈子。
谈思立心里已经清楚,导致宴泽川避开科举两年的原因了。
他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交待宴泽川:“别人若问起你回去读书的事,切记不可再像今天这样回答!知道了么?”
宴泽川看他,道:“面对先生,我才这么说,别人若问,我只说在外面也没意思,还不如读书有趣。”
这个答案听起来很任性,但是结合他学的好好的突然就退学了,却又不显得奇怪了。
谈思立听完,心里叹了口气,谈家和宴家关系并不是特别亲近,和宴泽川也只是他少时指点过几次,可是这样一个有天赋的晚辈,不能顺利参加科举,还是让人觉得遗憾。
谈思立也不好往深里问,还是当初劝他回学堂读书的那句话:“以后若有难处可以来找我,能帮的我一定尽力帮你。”
宴泽川心里满是感动,感动之余,心里又有一种奢望,奢望于自己如果向晓兰提亲,先生能同意。
只是这个想法刚在脑中浮现,就被他给摁下去了。
宴泽川心里清楚,先生说帮自己,绝对是真心的,自己若是找他借百两甚至千两的银子,他若有,会借给自己。
但是想让他把谈晓兰许配给自己,自己就算拿出万两的金银,只要看不到自己的真心,他也不会把闺女许配给自己。
宴泽川先对谈思立表示了一番感谢,然后又说:“先生不用过多替我担心,我也只是这几年不好参加乡试,若是先生希望,十年后就能继续参加科举,若是有幸考中举人,自然可以参加春闱。”
宴泽川想娶谈晓兰,是想结亲,不是想结怨,自己面临的隐患就不能一丝不露,在谈思立已经猜出一部分的情况下,还得让他知道并非不可解。
去临关之前,宴泽川清楚的知道,对谈晓兰,自己不可能放手。
想娶她,自然就开始积极的去想解决办法。
蛰伏十年,是宴泽川从临关回来时想到的最稳妥的办法,其实本质上和宴父的办法一样,只是当初的宴泽川突遇变故,心里所有的想法都是消极的。
但是自从心里有了想要共度一生的人,宴泽川觉得,蛰伏也好,逃避也好,只要能保住平安,都不是问题。
宴泽川想,十年后,自己也要三十岁了,到了可以留须的年龄了,十年光阴,面容绝对有变,那个时候自己亲生父亲去世也三十年了,就算是他曾经的故人看着自己面熟,也绝不可能再往深里想了。
宴泽川这样说,谈思立对刚才的想法却又不那么确定了。
不管是什么原因吧,只需避其锋芒十来年就能解决,也比自己一开始想到原因要好一些。
“十年光阴虽主贵,但是和一家老小的平安相比,蛰伏十年,也不是不能接受。至于以后是否要继续参加科举,你和宴兄好好商议就好。”
谈思立说完,宴泽川就应了声:“是”
心里却想,我要不要继续参加科举,您现在不发表意见,十年后您绝对是考虑最多的那个人。
他们在待客间说话等人,
被等的万川商行少东家禹伯良,听下面的来报,说谈思立请自己去一趟商行,有个东西问自己收不收。
禹伯良听完就知道这是遇到好东西了,骑马就到了商行后院。
把马鞭丢给过来牵马的伙计,顺便问他:“谈先生呢?”
谈思立听到声音来到门口,对问伙计的禹伯良说:“少东家来了。”
禹伯良进了屋,见谈思立身后跟了个未及冠的英俊男子,还不等他问,谈思立就介绍道:“这是我本村的后辈宴泽川。”
宴泽川就对禹伯良拱手行礼。
禹伯良觉得眼前一亮,对谈思立说:“先生的家乡真是风水宝地,出来的人个个清新俊逸仪表不凡!”
谈思立谦逊道:“东家过奖了。”
禹伯良:“先生总是那么谦虚。”
谈思立只笑了笑,开始说正事:“泽川春天去了一趟临关,这两天刚回来。”
说着就拿起宴泽川放在桌子上的匣子,继续道:“这是他在临关收到的东西,东家看看是否有兴趣。”
禹伯良接过匣子,打开一看,就笑了,然后问宴泽川:“宴公子打算多少出手?”
宴泽川还没回话,谈思立就道:“他平时只做干货生意,偶然得到这株人参,还为此吃了不少的苦头,现在只想着赶紧出手,东家按着培州的市场价给就是。”
禹伯良问宴泽川,谈思立却答了,话语间那如同是自家子侄的态度,让禹伯良明白这株人参不能压价。
身为万川商行的少东家,禹伯良是真不差钱,谈思立摆明了态度,他也不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