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9章功成身退 - 红楼:庶子称雄 - 林羽乐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819章功成身退

三日后,《大吴宪法草案》全文在邸报上刊载,顿时引发轩然大波,甚嚣尘上。  朝野上下、民间士林、茶馆酒肆,但凡读过书的人无不热议此事。

《草案》的核心思想是贾琮提出的三个分离,即:君相分离、政军分离、权法分离。

所谓君相分离,即皇帝只作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不再负责具体政务,只对重大国家事务进行签署表态。

比如邦交、对外战争、订立法律、任命高级官员等,并对国家机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同时有权提议罢免任何官员。

相权主要掌握在军机处手中,六位大学士从天下督抚、六部尚书中廷推产生,每任五年,最多两任。掌管天下政务、吏治、财政、外交等大权。

政军分离,即行政权和兵权分离,行政权归军机处、六部等衙门,军中的事归军方也就是大将军府裁夺,但军机处可在军费拨付方面进行制衡。

权法分离,即事务权和司法权分离,抽调三法司部份人手,组建新的最高司法机构——大吴最高法院、大吴最高检察院,不参与实务,但全权负责监督审判重大疑难案件,只对皇帝负责,不受军机处管辖。

九位大法官由廷推产生,终身任职,终身负责。

《草案》规定,成立朝廷权力最大的机构,大吴执政议会,由军机处、大将军府、各部院、各省督抚、京营各营主官、都中勋贵世爵、宗室王爷等充任,共计三百余人。

有权修订出台法律、廷推或者罢免大将军、军机大学士、大法官等,若皇帝失德,甚至有权予以废立。

这也是朝野之间争议最大的点,废立之事从来都是叛贼奸臣干的,如今竟堂而皇之写进律法,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还要不要?

朝会上,贾琮看着议论纷纷的众臣,道:“诸位臣工,《草案》正因秉持孔孟之道,故规定废立之事。

孟子曰,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可见,在他老先生心中,皇帝若是桀纣之君,别说废了,便是杀了也是大快人心之事,有何不可?”

众臣胆战心惊,互相看了看,不敢表态,君为臣纲的思想浸淫数十年,一时哪里改得过来。

贾琮又道:“诸位别以为废立皇帝就是谋反作乱,此乃大谬。

《草案》中写得明白,皇帝失德,是否废立,应由军机处联名提议,执政议会共同表决。

若另立新君,须从天家近支中廷推德才兼备者执掌神器。

此乃公议,并非行操、莽之事,所为者亦是国家万民之利,非一人之私利。皇帝可废,还有谁不可废?

如此,则天下官吏人人警醒,知道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天下无人可凌驾于律法之上,故此法乃圣天子垂拱而天下治的万世良法!”

段准率先表态,道:“殿下所言甚是,仆深以为然。”

“仆等附议。”另外几大军机除陈骥外,皆异口同声表态。

《草案》本就是他们拟定的,怎会自己反对自己,何况《草案》本身极大加强了文官权柄,众臣也渐渐回过味来,在维护皇权和自身利益之间,果断选择了后者。

“臣等附议。”众文武一起躬身道。

“《草案》呈太皇太后审阅。”贾琮微微一笑,《草案》筹备近十年,他有绝对的信心,任何人都阻挡不了。

养心殿,太皇太后看到送来的大逆不道《草案》几乎气炸了肺,银牙咬得咯咯作响,这些年她忍辱负重,就是希望熬到孙度成年,夺回皇权。

没想到刚看到曙光,贾琮竟来了这么一手,釜底抽薪,直接想永远将皇权架空,这个天下还是天家的么?

“传靖王!”太皇太后牙齿缝里冷冷吐出几个字。

“传靖王。”太监忙去传旨。

“儿臣给母后请安。”贾琮走进养心殿来。

太皇太后如今已是年近六旬,青丝中夹杂着不少白发,眉梢眼角皱纹暗生,两腮渐渐松弛下垂,早已不不复当年徐娘半老风韵犹存之态。

贾琮暗叹了口气,岁月如刀,美人迟暮,总是令人惋惜。

太皇太后凤目依旧锐利,审视着贾琮,道:“靖王,这《大吴宪法草案》是何意?”

贾琮道:“回母后,只为国家繁荣富强,天家千秋万世。”

“所以就让皇帝当傀儡?”太皇太后哂道。

贾琮道:“母后容禀,非琮忤逆,时移世易,非如此不足以延续国运。

设若因循旧法,本朝气运最多不过汉唐之数,看似强盛一时,而今汉唐安在?刘氏、李氏安在?

即便是汉唐所谓的强盛,与如今的天朝相比亦逊色远矣。”

太皇太后叹道:“你一片为国为民之心,朕自然明白,只是皇权旁落,各地门阀、军头岂能不生异心?此乱国之源也。

如今你东征西讨,神威盖世,天下景从,度哥儿又少不更事,全无威望,不如朕命他禅位于你,亦是顺天应人之举。

相信在你手里,天朝不单可以长葆盛势,更能远迈汉唐,对百姓亦是好事。”

贾琮知道她在试探自己,因笑道:“母后,儿臣若想当皇帝,何必等到现在?

即便儿臣厚着脸皮生受了母后赞誉,没把国家搞垮了,可儿臣的儿子、孙子,谁能保证他们不是昏聩残贼之君呢?

自始皇帝以来,历朝历代最多二三百年气数,本朝何能例外?

与其墨守成规,因循苟且,不如从我们这一代开始断然求变,想来再差也不会甚于以往。”

太皇太后哂道:“《草案》上明文规定,你这个首任大将军实行终身制,不受任期限制,这岂非是无冕之王?不穿龙袍的皇帝?”

贾琮道:“母后容禀,非琮贪恋权位,只因此法太过惊世骇俗,琮若两届任满走人,只恐有人意图复辟。

毕竟心心念念想当‘皇帝’的人别说是现在,恐怕再过一二百年都有。

故琮不敢轻易撒手,非得眼看着此法打开民智,在世人心中种下‘天下未必需要皇帝’的念头才罢。”

“你倒想的长远。”太皇太后显然不信,认定了贾琮花言巧语,就是想搞政变。

贾琮早有准备,道:“前儿琮已和度哥儿说了,让他过了年就微服出宫,巡幸天下,亲眼看看这个世界,看看他治下的臣民。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