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原文: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您想啊,打仗时间一长,士兵又累又没士气,财物也都用光了。这时候,那些诸侯们就瞅准机会来攻打您,到了这地步,就算再有智慧、再有谋略的高人,也很难收拾这烂摊子。所以说啊,在打仗这事儿上,只听说过老老实实追求速战速决的,从来没见过谁用兵巧妙却还拖着打很久的。为啥呢?因为拖着的危害太大啦,脑子正常的将领,都得追求速战速决。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亲,跟您聊聊这个拙速的“拙”字哈。历史上对它大概有两种解释。
一种解释是,为了能赶快结束战争,哪怕牺牲点机巧也没关系,代价大一点也无所谓,只要能迅速打完就行。要的就是速度,哪怕用点笨办法,只要能达成快速结束战争的目的,就算代价大也不怕。因为拖着的话,肯定损失更多。
另一种解释呢,“拙”字也能理解成“出”字,跟后面说的快速攻击、结束战斗是一个意思,就是说用兵关键在于速战速决,从来没听说过靠机巧打很久还没胜利的。就是说,只要是久战的战争,那都是愚蠢的,代价都大,就算再巧妙,也是愚蠢的,因为消耗太大、代价太高了。
总之,这一句话的核心意思就是,战争必须得速战速决,这样才能减少消耗。您觉得我讲明白了不?
您想想看,这仗要是打久了,人就容易迷糊,都忘了当初为啥要打仗啦,往往变成单纯的好勇斗狠。而且随着战争进行,又会出现新的目的和诱惑,把打仗是为了获取利益这初衷都给抛到脑后了。这么一来,时间越长,麻烦越多,消耗越大。到最后就算赢了战争,自己也把家底败光了。
就好比跟别人拼命,把别人国家砸得稀巴烂,自己的老本也折腾没了。最后呢,谁都没捞着好,甚至还有可能被诸侯们给推翻,啥好处都没得到。所以啊,打仗得速战速决,心里得有明确的目标,尽最大可能保证自己的利益
以下是为您总结的内容:
在战争中,如果时间过长,士兵会疲惫、士气低落,财物也会耗尽。这时诸侯就会趁机攻击,就算有智者也难以善后。所以打仗只听过追求速战速决,没见过巧妙用兵却久拖不决的。“拙速”的“拙”字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为了快速结束战争可以牺牲机巧,代价大也在所不惜,因为拖着损失更大;另一种是“拙”可理解为“出”,意思是用兵贵在速战速决,久战不论巧拙都是愚蠢且代价大的。总之,战争久了会让人忘记初衷,变成好勇斗狠,被新的目的和诱惑吸引,从而消耗巨大,就算赢了也可能败光家底,啥好处都没有,还可能被诸侯推翻。因此打仗要速战速决,明确目标,最大限度保证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