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孙子兵法》③
一、对《孙子兵法》原文的理解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这句话强调了善于作战的人首先要让自己处于不可被战胜的地位,等待敌人出现可以被战胜的时机。能否不被战胜取决于自己,能否战胜敌人则取决于敌人。所以善战者能做到不被敌人战胜,但不能强求敌人一定能被自己战胜。胜利可以预知,但不能强求。
二、关于“形”的阐述
1.决定因素
-军队的优劣由看得见的“形”与看不见的“势”决定。这里重点讲“形”,主要包括装备情况、军士素质、将领才能及谋略等方面。在战争还未开始时,这些外显的实力基本是固定的数字,通常谁的实力强谁就更有可能获胜。
2.与“势”的区别
-“形”是相对固定的,而“势”是在战争过程中临时出现的机会。例如,敌人在运粮过程中露出破绽,这就是一个对己方有利的“势”。即使双方实力相当,但把握好“势”就能击败对方。
3.隐形因素对比
-除了“形”,还有一些隐形因素如将领的心志是否坚定、士气是高昂还是低迷等。这些隐形因素在战争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这段内容通过对《孙子兵法》原文的解读,深入分析了“形”在战争中的重要性以及与“势”和隐形因素的区别,为我们理解军事战略提供了新的视角。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这句话的意思是:从前善于用兵作战的人,总是首先创造自己不可战胜的条件,并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机会。使自己不被战胜,其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敌人能否被战胜,在于敌人是否给我们以可乘之机。所以,善于作战的人只能够使自己不被战胜,而不能使敌人一定会被我战胜。所以说,胜利可以预见,却不能强求。
一、对《孙子兵法》原文的呼应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强调了善于作战的人先让自己不可被战胜,等待敌人出现可被战胜的时机。这与后文提到的高手管理自己、等待机会的理念相呼应。
二、普通人的毛病与后果
普通人往往想管理别人,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当别人骂自己时,就会与之斗争,结果导致积郁成疾,耽误自己的正事,最终一无所有。这是因为他们把精力放在了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上,徒劳无功。
三、高手的做法
高手明白只能管自己,不能管别人,做好自己的事情。赢得别人需要机会,没有机会就等待,同时管理自己,不较劲。他们不会去管自己管不了的事情,以免心神不宁、一事无成。
四、接受坏人的存在并修炼自己
要接受坏人的存在,包括那些不能击败的坏人。不要企图让敌人顺着自己的意图行事,这是愚蠢的。而是应该认真修炼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为等待时机做好准备。这样,当机会来临时,才能抓住机会战胜敌人。
《孙子兵法》中这句话强调,作战要先确保自身不可被战胜,等待敌人出现可被战胜的时机。
解读如下:真要与敌人较量,一定要等敌人失误,否则别动手。在生活中,其实不需要很多机会,要不断观察市场和周围环境,没机会或者不是好机会就别动,一直等,等到确信好机会出现,一击必中。平常就修炼自己的实力,观察、调查,等待机会,不焦躁。
《孙子兵法》中这句话指出,从前善于用兵作战的人,总是首先创造自己不可战胜的条件,然后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机会。能否不被战胜取决于自己,能否战胜敌人则取决于敌人。
解读如下:“形”是具体的实力,需要在平时通过努力夯实,在这方面要尽力超越敌人,这体现了功夫在平常。“势”是机会,时机稍纵即逝,要靠平时的谋略和观察以及对时机、势的把控,不能强求。所以有“形势比人强”的说法,这意味着不能仅凭主观想法认为能打败对方,而要从客观的物理实力、精神和谋略等方面形成的“势”以及对时机的把控去看待问题,利用自身优势与敌人作战。如果自身形势弱,就不要轻举妄动,而应选择逃跑或躲避。
《孙子兵法》原文:“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解读如下:人们往往缺乏耐心,焦躁不安,总想着有所行动。有时出于恨意、怨气或复仇心理,在时机未到时就贸然出手,结果不仅伤害不了别人,反而给自己带来巨大损失,甚至有覆灭的危险。真正的高手会等到对方失误才出手,否则坚决不出手。他们只关心自己的事情,严格按照原则、规则行动。在规则未到、不符合既定谋略和规则的情况下,不会因为生气、发怒、想不通或好大喜功而行动。真正的高手只关注原则、规则以内的事情,不关心规则以外的事。别人的行为由别人决定,而自己只需做好规则内的事情,严格执行原则、规则、规律,这样才是真正的善战者。
《孙子兵法》原文:“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解读如下:在战争中等待敌人犯错通常是一种被动等待的方式。也可以采用用间谍、离间计以及诱惑、辱骂等各种手段主动引诱对方犯错。但如果对方极其智慧、聪明而不犯错,那确实也没办法。就像诸葛亮很聪明智慧,但司马懿就是不上当,诸葛亮也无计可施。用各种手段引诱对方,还得看对方是否会上当。如果对方不上当,那就只能继续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