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第三十九章
这两天话题度最高的新闻莫过于林扶摇来平城参加招商会。
引人关注的不是招商会本身。
自与戴远知分手以来,这是林扶摇第一次回到平城这块土地,中间隔了十年之久。
本届招商会主理人虽是戴沛,打的却是戴远知的名号,外人都认为,林扶摇此番前来大有旧情复燃之意味。
午间休息的时候,茉莉见到了小苏,那姑娘彼时正靠在茶水间和同事八卦着林扶摇和戴远知那些年的旧闻逸事。
她个头小小的,眼里透着新闻人特有的警觉,说话的同时不忘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稍有风吹响动都逃不出她的掌控。见到茉莉进来也是一眼就认了出来,热情洋溢地打招呼,十足十的外交家姿态。
茉莉本想打完招呼,泡上一杯花茶就离开,却被小苏拉着硬听了一耳朵。
小苏是林扶摇的头号迷妹,对两人所谓的“情史”更是了如指掌,称林扶摇极具人格魅力。
“这姐搞钱第一名,情绪极度稳定,跟戴先生我估计也不是真爱,八成是看中了他的背景手段和人脉,利用完之后迅速抽身。啧啧啧,这姐的心理素质真让人佩服。”
林扶摇的资深迷妹小苏如是说道。
这番见解另辟蹊径,和外界传言截然不同,让人大跌眼镜。
但想到小苏是林扶摇的迷妹,这番观点不可能空穴来风,这使茉莉对林扶摇更添了许多好奇。
老苏说她运气好,他上次见林扶摇还是在十年前,入行三年才见到一面,她这刚进来没两天就赶上了这么大一个新闻。
同样也是职场小菜鸟的方艺敏似是不信,反问老苏:“这算是大新闻?”
老苏摇头叹气,称她们太年轻有所不知。
“这可不算大新闻吗?林女士可是能和戴先生相提并论的传奇人物,是这个,”老苏骄傲地比起一个拇指,“她那是女中豪杰,人中凤雏,能说道的可不仅仅是和戴先生那段感情史。”
随后老苏讲起了往事,十多年前发生的事了。
那时林扶摇同戴远知留学回国,按照计划,与两家长辈公开关系。先到江南林家,随后半年启程返回平城。
当年在平城,最有名也最轰动的一件事是,戴远知为了林扶摇推掉了家中长辈给安排的婚约。
也就在那一年里,林扶摇一面与戴远知协作布局,肃清绊脚石,另一面积极在平城做了许多好事,投资了一系列利于民众的基建项目,巩固了群众基础,为日后的事业打下牢固的基石,也为国内商业贸易发展的推动做了巨大贡献。
老苏还说,平城老百姓永远不会忘记林女士,虽然她生长在江南,但在老百姓心里,她早已成为了平城的一分子。
故事发生时,茉莉只是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在信息通讯不发达的年代里,普通家庭出生的她也是在十年后回溯这段往事,通过当年的报纸杂志,了解到冰山一角。
直到听老苏说起,才将一直以来那个耳熟能详的“林女士”与“林扶摇”这个名字挂上钩。
原来被平城百姓惦记多年的“林女士”就是林扶摇。
“林女士是她的称谓,和“戴先生”一样,是尊重,也是爱戴。
他们的故事听得越多,知道的越详细,茉莉越发明白自己与他们的世界遥不可及的差距。
她终于相信小苏说的“林扶摇身上的人格魅力”真实存在。
以前在不清楚林扶摇为人时,听闻他们的那些故事,会心酸,会难过,也会怀有好奇和向往,想听他亲口讲出那段往事。而现在,茉莉真正了解了林扶摇,听说了她的那些令人钦佩的事迹,不再遗憾,也不落寞。
她真正的明白了,戴先生身边需要林女士这样的人,更好的辅佐他的事业。
输给这样的人是不丢脸的。
她甚至觉得,自己的眼光很不错,她看中的人同样看上的也是那么优秀的人。
后来茉莉真的见到了林扶摇,只隔着人群远远地望了一眼就能注意到的人,果然和预料中一样耀眼闪亮。
林扶摇甫一落机就被人群大肆包围,保镖和助理挡在面前开道。
一米七的个头,梳着油光锃亮的背头,露出饱满的额头,气场很强。简单的上衣长裤,外披一件驼色大衣,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丝毫没有被人群挤压围堵的局促,大大方方让人拍着,宛如t台上的模特。
老苏忍不住感慨了一句:“林女士也成长了,十年前见面她还是很抗拒拍照的。”
小云笑他吹牛:“说的好像你认识一样。”
老苏下巴一昂,颇有底气:“那你小瞧我了,怎么说我也是在这个行业里混了十几年的,大人物那是也见过不少。”
小云嗤笑一声:“这么熟还来机场人挤人,这不得约个专访才够意思。”
老苏小声嘀咕:“想约她专访的人都能绕长城一圈了。”
小云:“这不就是不认识,还往脸上贴金。”
人群如翻滚的海浪涌来,瞬间吞没了他们。茉莉不可避免也被卷入其中,无数双鞋底从脚上踩过,如同身处早高峰的地铁,在密闭不透气的沙丁鱼罐头中东摇西晃。
她被挤着到了人群前方,一只只话筒从眼前掠过。
“林女士,请问您此趟行程有和戴先生会面的计划吗?”
“林女士,能说说为什么隔了十年才回平城?”
“林女士,这届招商会是戴先生主动邀请您参加的吗?”
“您和戴先生是否已经冰释前嫌?”
……
“林女士……”
“林女士……请正面回答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