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满满信心
杨广爽朗一笑,挥挥手示意长孙无忌起身,环视群臣,高声道:“宇文化及虽有失察之责,但念其平叛有功,暂且不予追究,加封为右武卫大将军,镇守江都!”
群臣心中明了,这是明升暗降之举,将宇文化及调离权力中心,相当于变相削弱了他的势力。杨广此举既安抚了宇文化及,又消除了群臣的疑虑,可谓一石二鸟。
庆功宴的气氛更加热烈,众人举杯共饮,庆祝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杨广看着眼前一张张欢欣鼓舞的面孔,心中豪情万丈。他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他还有更远大的目标要去实现。
宴会结束后,杨广将李秀宁、长孙无忌等人召至御书房,商讨接下来的战略部署。
“突厥虽败,但其野心不死,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加强边防,以防其卷土重来。”杨广沉声说道。
“陛下所言极是。”长孙无忌附和道,“臣建议,应尽快修复长城,加强边军训练,同时派遣使者前往周边国家,联合对抗突厥。”
杨广赞许地点了点头,目光转向李秀宁:“秀宁,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李秀宁秀眉微蹙,沉思片刻后说道:“臣以为,除了加强军事防御外,还应重视经济发展,只有国富民强,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外敌入侵的隐患。”
“秀宁言之有理。”杨广点头赞同,“朕决定,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将重点放在发展经济、巩固国防、改善民生等方面,为大隋的繁荣昌盛奠定坚实的基础。”
杨广顿了顿,目光炯炯地扫视众人,语气坚定地说道:“朕相信,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励精图治,就一定能够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御书房内,君臣几人围桌而坐,仔细商讨着未来的发展计划。窗外,夜色已深,但他们的心中,却充满了希望和信心,仿佛看到了一个更加强大、更加辉煌的大隋帝国,正冉冉升起……
晨曦透过窗棂洒入御书房,为案上的地图镀上一层金边。杨广的目光扫过地图上标识着突厥边境的区域,眼中闪烁着坚毅的光芒。昨日的庆功宴还回荡着胜利的喜悦,但他深知,这只是新的征程的开始。
"陛下,来将军和慕容将军已在殿外等候。"李秀宁的声音打断了杨广的沉思。
"宣。"
片刻之后,两员威风凛凛的将领步入殿内,正是来护儿和慕容雪。来护儿身躯魁梧,面容黝黑,久经沙场,而慕容雪则英姿飒爽,目光如炬,巾帼不让须眉。
"来将军,慕容将军,此次北伐,你二人功勋卓著,朕心甚慰。"杨广起身,语气中带着赞赏。
"臣等不敢居功,一切皆仰仗陛下英明神武,运筹帷幄。"来护儿和慕容雪齐声说道。
"两位将军不必过谦,"杨广示意他们起身,"朕今日召两位前来,是有一项重任要托付。"
"陛下请讲,臣等万死不辞!"
杨广走到地图前,指着突厥边境一带,说道:"突厥虽败,但其狼子野心,不得不防。朕决定,由你来护儿将军镇守幽州,慕容雪将军镇守并州,加强边防,严密监视突厥动向,务必保证边疆安宁。"
"臣等领旨!"来护儿和慕容雪感受到肩上的重担,神色更加坚定。
"朕已下令调拨粮草辎重,两位将军可自行挑选精兵强将,即日启程。"杨广补充道。
"臣等遵旨!"
目送两位将军离开后,杨广将目光转向一直沉默不语的魏征,"玄成,吏治腐败一直是困扰朝政的大问题,朕希望你能担起重任,整顿吏治,为大隋打造一支清正廉洁的官员队伍。"
魏征躬身领命,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厚望。"
杨广欣慰地点了点头,他知道,魏征是难得的治世能臣,有他辅佐,大隋的未来将会更加光明。
此时,御书房外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程咬金在侍卫的搀扶下走了进来。虽然伤势未愈,但他的精神状态却很好,脸上依然带着标志性的笑容。
"陛下,臣来向您辞行了。"程咬金拱手说道。
杨广连忙上前搀扶住他,"知节伤势未愈,何必急于一时?"
"谢陛下关心,臣身上的伤不碍事,"程咬金爽朗地笑道,"臣此次前来,是想向陛下保证,虽然臣不能随军北上,但臣会在后方为前线将士筹集粮草,鼓舞士气,绝不拖后腿!"
杨广心中感动,他知道,程咬金虽然性格豪爽,但却是真心为国为民,他的承诺也让杨广对未来的征程更加充满了信心......
程咬金的话语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杨广不禁动容。他深知,像程咬金这样忠勇之士是国家的栋梁,也是他实现宏图伟业的坚强后盾。“知节,朕相信你!待你伤愈归来,朕必为你接风洗尘!”
送走了程咬金,杨广的心绪却久久不能平静。他深知,开疆拓土,只是征途的开始,如何治理国家,让百姓安居乐业才是重中之重。而要实现这一切,他需要更多像魏征、程咬金这样忠心耿耿,有勇有谋的人才。
“陛下,”一直侍立在一旁的李秀宁轻声提醒道,“杨素杨先生求见。”
杨广回过神来,脑海中浮现出一位仙风道骨的长者形象。杨素,前朝名臣,足智多谋,德高望重,在朝野上下享有极高的声望。杨广登基之初,曾数次派人请杨素出山辅佐,但都被他以年迈体衰为由婉拒。
“快宣!”杨广难掩心中的激动。
须臾,杨素在内侍的搀扶下缓缓步入御书房。他虽然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目光如炬,丝毫不见老态。“老臣杨素,参见陛下。”
“杨先生快快请起!”杨广亲自上前搀扶,语气中充满了敬重,“先生能来,朕三生有幸啊!”
杨素在椅子上落座后,开门见山地说道:“老臣此次前来,是为陛下分忧解难的。陛下雄才伟略,欲开创千秋霸业,老臣虽已年迈,但愿为陛下略尽绵薄之力。”
杨广闻言大喜,他深知杨素的才能和经验,有了他的辅佐,自己就如虎添翼。“先生肯出山相助,实乃国家之幸,百姓之福!朕感激不尽!”
杨素微微一笑,说道:“陛下,老臣不才,愿为陛下出谋划策,治理国家,教化百姓。”
杨广欣然应允,当即下旨,封杨素为太傅,位列三公,成为他的首席顾问。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杨广与杨素、魏征、长孙无忌等贤臣一起,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旨在富国强兵,造福百姓。
然而,就在杨广信心满满地准备大展宏图之时,一个潜在的威胁却在暗中悄然滋长。宇文化及,这位表面上对杨广忠心耿耿的禁军统领,内心深处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野心……
御书房内,杨广与杨素相对而坐,探讨着国家大事。窗外,阳光明媚,照耀着大隋王朝的万里江山。
“先生所言极是,人才乃立国之本,”杨广深以为然地点头,“朕欲广开言路,招贤纳士,为我大隋的繁荣昌盛奠定基础。”
“陛下圣明,”杨素捋着胡须赞道,“老臣相信,在大隋的旗帜下,必将人才辈出,共创盛世。”
这时,宇文化及身着戎装,大步流星地走进御书房,他单膝跪地,抱拳道:“陛下,臣奉命整顿禁军,已操练完毕,随时听候陛下调遣!”
杨广看着眼前这位英姿勃发的将领,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宇文化及骁勇善战,却也深知他内心深处的野心和欲望如同潜伏的毒蛇,随时可能露出獠牙。
“好!宇文将军辛苦了,”杨广脸上没有流露出丝毫异样,依旧是那般温和亲切,“如今边境安定,国内太平,正是休养生息之时,将军且先好好休息,待到国家需要之时,朕定当倚重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