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三换县长 - 血战龙山 - 龙反首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血战龙山 >

第214章三换县长

第214章三换县长

第一次,杨震宇没理他们,国军也是试探性地安排一些所谓的警卫兵过来。  第二次,杨震宇还是给了武奇面子,没警告他们,结果人家马上来了个得寸进尺,一下派了几个小队的兵力,进驻到他们的县政府里。

一个为百姓服务的地方,装备这么多兵力有何用意,那些黑洞洞的枪口,是要对准谁的?是不是心里有鬼,是个人都看得出来。

这也不管,但是这些家伙又干出强抢百姓财物的事来,简直是作死!

抗联和八路军这些年来打跑小鬼子,为的是什么?不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吗?结果前脚把鬼子赶跑了,又来这群不要脸的豺狼。

可能是独立团没有直接反对的态度,让这些狗东西以为“老子天下第一”了。

没过几天,武奇又来了第三次换县长。

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有那么多县长人选,随时可以换上换下。前一个屁股还没坐热,后一个又来占窝子,完全把桦川当成了流水席,吃完抹抹嘴就走,真是太儿戏了。

不管你怎么折腾,杨震宇本来也都能理解。

不折腾,怎么向上面打小报告捞大钱?

不折腾,怎么能显示国军的超高地位?

但折腾可以,不要太过!

这么浅显的道理,是个人都应该懂,但国军就是掩耳盗铃,没有停止任何动作。

直接把独立团当成了空气。

这次国军借着换县长的名义,又加了很多重武器:机枪数百挺,大炮十多门,还不知在哪里弄了几辆装甲车,就差把飞机开过来了。

把这些东西开过来,可就反常了。

面对的都是手无寸铁的老百姓,这些东西要架起来打蚊子吗?

如果是要打仗,县城里面也就是独立团才拥有枪支弹药,这不是明摆着了吗?

还用换什么县长这种低级借口,真是太可笑了。你换不换,换了谁,一点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现在国军已经把炮架在门口了,跟把刀架在脖子上没什么区别。

杨震宇再能忍,也受不了这个气。

但是,谁先开第一枪,很有学问,毕竟城里还有那么多百姓。

对了!不能让他们害到平民,独立团一定要保护好老百姓!

关键是,这帮家伙对百姓的过分行为不断加码。人过来的越多,对老百姓的强取豪夺就越过头,就差欺男霸女了!

看来,不打是不行了!

为了不伤及无辜,独立团提前就作了动员,先是劝国军县政府周边的百姓,挨家撤离搬迁,引导他们向城郊转移,然后再向外围宣传……

经过努力,临近县政府的那半座城老百姓,都放心听从了独立团的撤离建议和安排。

枪炮无眼。

不伤到老百姓,是独立团的底线。

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国军县政府所在区域,已经变成了一片孤岛……

因为从来没有和国军对战过,杨震宇不知道他们的实力,至少从武器装备上来看,比原来小鬼子的还好。

正视对手,无可厚非。

杨震宇想过《论持久战》那名伟大作者的一句话——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重视你,打败你,就是正理!

这是一种气魄,更是一种运筹帷幄的自信与气度!

按照刀尖儿的说法,先把抓几个害老姓最多的小兵杀杀,杨震宇没同意。

就像前面说的,开第一枪是个学问!

在大伙的鼓动下,杨震宇想了一下,其实也没那么复杂。

后来,杨震宇当着将士们的面,开了第一枪。

国军一阵大乱,过了一会向着独立团喊话,杨震宇让人回话——擦枪,不小心走火了。

开始,双方都以擦枪走火为借口,你来我往试探着来。

后来不行了,火力越来越大,不可避免地死了人。

就这样,自然而然的就开火了。

撕下面具以后,反而不那么绊手绊脚了,双方的战斗,终于在桦川县打响了。

从杨震宇和对方打的第一枪开始,华夏重新掀起了战争的漩涡……

甚至有人说,这交大规模的战斗,原来是因为一个不争气的县长引起的,一个月换了三次县长,武奇这得是多么重视人民的疾苦啊,一定要把县长这个“重要岗位”弄好。

真假不知道,反正是战斗真的开始了。

作为第一次战斗,双方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毕竟都是吃黑土地的粮食长大的,没必要非弄个你死我活。

但是态度摆出来了,是为各自的立场而战!

杨震宇的立场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国军的立场是为了向上面交差,或者是把那些弹药打完。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