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荥阳失守,刘邦故技重施扰敌后
刘邦从韩信、张耳那边夺得兵马后,军力大增,迅速从楚军手中夺回了成皋。 听说成皋又被刘邦攻占了,项羽彻底怒了:上次趁我不在占我彭城,此时又趁我不在占我成皋,真是岂有此理!
霸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尚在梁地的项羽迅速回师,组织第二次对汉军的大规模进攻,不仅一举夺回了成皋,而且还攻破了荥阳。
当时刘邦出逃荥阳城时,有四个人还留在荥阳,第一个是纪信,他李代桃僵,冒充刘邦出城,被项羽活活烧死。第二个则是魏王豹,此人朝汉暮楚,在刘邦逃离荥阳后,摇摆不定,企图投降项羽,最后被守城的周苛和枞公以通乱谋乱的名义杀死。
另外两人,就是上面提到的周苛和枞公,这两个人是刘邦留下来坚守荥阳的将领,在楚军的强势攻打下硬是坚持了几个月时间。
当项羽攻下荥阳城时,周苛和枞公不幸被俘。
能在自己的眼皮底下硬扛几个月时间,自然也非等闲之辈。项羽上下打量了周苛一番,觉得此人堪当大任,便有怜惜之意,对他说道:“要不你就跟本王一起打天下吧,本王命你为上将军,另封三万户,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本来也是一番好意,谁知周苛并不领情,反而痛斥道:“依我看,你们这些人倒应该尽快投降汉王才对,不然的话,很快就要做他的俘虏了!”
此人是不是脑子被驴踢了啊,自己这条小命都顾不上了,还要帮刘邦那老小子说好话?项羽知道,这种不为己用的人留着已经没有价值了,于是命人抬上大锅,将周苛烹杀了,枞公同样逃不脱被杀的命运。
一再受挫之后,刘邦有点气馁,心想成皋、荥阳这一线实在是太难打了,倒不如后退一步,至巩城、洛阳一带重新组织防线?
正在刘邦萌生退意之时,说客郦食其向他进言道:“我听说能知道天之所以为天的人,可以成就统一大业;而不知道天之所以为天的人,统一大业不可成。”
刘邦知道他言有所指,便默不作声,没有反驳。
郦食其接着说道:“作为成就统一大业的王者,他以平民百姓为天,而平民百姓又以粮食为天。敖仓这个地方,天下往此地输送粮食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听说现在此处贮藏的粮食非常多。楚国人攻克了荥阳,却不坚守敖仓,而是带兵向东而去,只是让一些罪犯来分守成皋,这是上天要把这些粮食资助给汉军啊!当前击败楚军不难,而我们却反而要退守,把到手的利益扔出去,我私下里认为这样的做法是错的。更何况两个强有力的对手不能同时并立,楚汉两国的战争经久相持不下,百姓骚动不安,全国混乱动荡,农夫放下农具停耕,织女走下织机辍织,徘徊观望,天下百姓究竟心向哪一方还没有决定下来。”
“那依你之见,现在应该怎么做?”听了郦食其的话,刘邦思想上有所动摇。
“当务之急就是请大王赶快再次进军,收复荥阳,抢占敖仓的粮食,阻塞成皋的险要,堵住太行交通要道,扼住蜚狐关口,守住白马津渡,让诸侯们看看今天的实际形势,那么天下的人民也就知道该归顺哪一方了。”
“还有,”郦食其接着说道:“如今燕、赵都被平定,只有齐国还没有攻打下来,而田广占据着幅员千里的齐国,田间带领着二十万大军,屯兵于历城,各支田氏宗族势力强大且多诈,大王您即使是派遣数十万军队,也不可能在一年或几个月的时间里把它打下来。所以我希望奉大王的诏命去游说齐王,让他归汉。”
“既然如此,那就照爱卿的意思办吧!”刘邦最终被郦食其说服,一方面派郦食其去劝齐归汉,另一方面,又听从手下郑忠的建议,派刘贾与卢绾率兵二万人,骑兵数百,渡过白马津深入楚地境内,跟彭越一起继续骚扰楚军敌后,烧毁楚军屯积的军粮,并迅速攻下楚后方睢阳、陈留、外黄等十七座城池,剑指彭城。
经刘贾、彭越这么一闹,楚后方一时之间鸡犬不宁。听到这个消息,项羽不禁气歪了鼻子:好你个彭越,刚把你打跑,竟然没喘口气又来了,怎么像个打不死的小强?
于是,项羽决定再次亲自领兵回去平叛。可问题来了,成皋刚攻打下来,派谁来镇守好?
虽然自己手下精兵强将不少,但此时,钟离昧尚在围攻荥阳,龙且倒是个不错的人选,但项羽已决定派他去支援齐国。还有其他一些猛将,如季布、周蓝等人,都是有任务在身,被刘邦的汉军牵制住,根本抽不了身。
思前想后,项羽最终还是将这个重任交给了大司马曹咎。
这个曹咎跟项氏家族颇有渊源,当年项羽跟随叔父项梁陷身于栎阳县的时候,项梁被仇家陷害入狱,当时曹咎是监狱长,跟项梁是老相识,于是他便给当时的上司司马欣写了封信,司马欣碍于情面,便下令把项梁给放了。后来项梁举旗起义,曹咎举家支持,深受项项氏家族的器重和信任。待到项羽封王,但拜他为大司马,并封为海春侯。
虽然项羽知道,带兵打仗并非曹咎的强项,但成皋战略地位非常关键,必须让一个信得过的人把守才行,于是他才选种了曹咎,这是没办法的办法。
为确保万无一失,项羽在走之前,还特意作了一番安排,任命曾是汉中三王的司马欣和董翳作为副将,协助曹咎一起镇守成皋。同时,还特意向曹咎再三交待,不管刘邦如何叫阵,一定要坚守不出,只要守住半个月,等我回来,你的任务便完成了。
曹咎心想,这算啥子事啊!于是拍着心口向项羽保证,有我老曹在,霸王你就一百个放心吧!
眼看着曹咎签下军令状,项羽终于放下心来,带领主力浩浩荡荡地杀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