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论功行封难服众,张良一计平怨言 - 大秦野心家 - 一个人的远游s茹毛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大秦野心家 >

第一百五十章论功行封难服众,张良一计平怨言

刘邦如愿以偿登上天子宝座后,摆在他眼前迫切要做的一件事便是论功行赏。手下这班人冒着生命危险跟自己打拼多年,不就是为了封妻荫子么?  这年五月,为庆贺本人即位,刘邦在洛阳南宫置酒,大宴文武百官。

“你们都说说,为什么我最后能取胜,而项羽却失败了?可要说真心话啊!”觥筹交错之际,刘邦让大家总结一下革命成功的原因以及项羽失败的原因。

“虽然陛下高傲而经常轻侮手下,但陛下派人攻城略地后,得到好处都会大方地赏赐给他们,懂得跟人分享胜利成果。”

“项羽这个人,虽然仁义且懂得体惜手下,但他妒贤嫉能,对有功的人忌恨,对贤能的人随意起疑心,打了胜仗不给人照功行赏,夺得地盘不给人益处,这是他失掉天下的原因。”

高起、王陵先后站起来说道。

“非也,非也,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刘邦接着说道:“运筹帷幄当中,决胜千里以外,我不如张良;安定国度,抚慰苍生,供给粮饷,不隔绝运粮通道,我不如萧何;带领百万雄师,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人,都是人中俊杰,我能培养、重用他们,才是我取得天下的缘由。项羽连仅有的一个范增都没有重用,这是他最后失败的缘由。”

文武百官听了刘邦这番话,不禁心服口服,知道很快就要论功行赏了。

果然没过多久,刘邦便一下子封了一百四十五个侯,差不多将半壁江山都封了出去。不过,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他心目中最重要的三位功臣,在封侯时,萧何被封为酂侯,食邑最多,排第一位,而韩信和张良,则分别排在第二十三位和六十二位,反而没有任何战功的张敖竟排在第三位。明眼人都看出,刘邦在这次封侯中带有一点私心,因为张敖是他的世交张耳的儿子,亦是他的女婿、鲁元公主的丈夫。

其实,韩信之所以由楚王降成淮阴侯,是因为有人告他谋反,虽然杀了钟离眛自证清白暂时赢得了刘邦的谅解,但刘邦为了稳固江山还是需要对他进行打压,所以在封侯时不能封给他太多的食邑。

至于张良,刘邦原本是想让他去齐地选择三万户为食邑的,可张良却推辞说:“臣一介草民能追随陛下,实是上天的旨意,陛下能用上臣的计策已是万幸,您如果确实要赏赐的话,就请赏赐给魏无知吧,因为当时是他将我举荐给陛下的,陛下只需将留县赏给我就行了,我实在是受不起这三万户啊。”

按照张良的说法,自己在韩国灭亡后,家族已由贵族沦为了平民百姓,平民百姓能封侯,已经很满足了。其实,这仅仅是张良表面的说辞,作为一代谋士,他深谙功高震主、兔死狗烹的道理,更何况,刘邦将齐地封给他,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目的,就是想让他监视齐人的一举一动,毕竟韩信当过齐王,在那儿经营过一段日子。鉴于张良一再推辞,刘邦便顺从了他的意思,封他为留侯。

对于这个分封结果,有不少功臣、战将不服,私底下议论纷纷:“我们战场上身披战甲,出生入死、身经百战,攻下的城池不计其数,他萧何何德何能,只会舞文弄墨、搞搞后勤,又没打过仗,封赏却在我等战将之上,是何道理?”

听到手下的议论,刘邦有一次借上朝之机,问众大臣:“诸位懂得打猎吗?”

群臣均回答道:“懂得。”

刘邦接着又问道:“大家知道猎狗吗?”

群臣回答说:“知道。”

刘邦这时才意味深长地对大家说道:“打猎时,追咬野兽的是猎狗,但发现野兽踪迹、指出野兽所在位置的是猎人。你们上战场打仗的这班人,功劳不过像猎狗一样,仅能捉到野兽,而萧何则不同,他能发现猎物踪迹,并指明目标方向,功劳就好比那个猎人。况且,你们都是独自过来跟随我,多的也只有两三人,而萧何则是几十人一起过来,他的功劳当然是最大的!”

虽然刘邦的比喻有点牵强,但群臣听后,都不敢再说闲话了。因为在刘邦起义之初,如果不是萧何带着一班小弟在底下支持和吹捧,他也不可能被立为沛县令,更不可能有后来的一番大世界。

落实了功臣封赏问题,但事情并没有结束。有一次,刘邦在洛阳南宫行走,远远地见到好几个将士在沙地上交谈,便好奇地问身旁的张良:“他们在谈些什么呢?”

“陛下还不知啊?他们在谈论谋反哩!”张良故作惊讶地回答道。

刘邦一听,不禁大吃一惊,忙问:“现在天下都安定下来了,他们为什么要谋反呢?”

张良回答道:“陛下以平民百姓的身份取得很天下,今天已经贵为天子了。不过,你分封的对象不是自己的亲属就是自己的旧友,那些往日跟陛下有仇的人都遭到诛杀,将军们担心自身的安危,所以便聚在一起密谋造反啊!”

张良的这番话虽然带有添油加醋的成份,但刘邦听后,不禁有些担忧,便准备着手对这些将士进行封赏,以安抚军心。不过张良不主张这么做,认为按照传统的论功行赏,需要很长时间,而且人数太多,难以统计功绩。为稳住军心,张良献上一计,建议刘邦首先赏赐他最讨厌的人,给将士们吃个定心丸:我刘邦连最讨厌的人都封了,难道还会忘记你们吗?

“陛下您平时最憎恨谁?”张良问刘邦。

“当然是雍齿那家伙了!”刘邦回答道:“他与我积怨最深,曾多次背叛我陷害我,本想杀掉他,可又念他有不少功劳,所以忍着,这一点大家是都知道的。”

“那就先封雍齿吧!”

刘邦听从了张良的建议,果然自从封了雍齿后,将军们的情绪都安静下来,认为封到自己,是迟早的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