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板肉 - 落魄千金美食发家日常 - 鱼昆子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压板肉

压板肉

“这桩案子朕是看在张卿为社稷夙夜匪解的份上,才小惩大诫,不过众卿千万莫要心存侥幸,仗着自己身居高位,继续肆意纵容儿孙,以及一帮乱七八糟的亲戚倚强凌弱,无法无天。”

在朝会上,赵圭当着底下众大臣的面,专门提起张连虎的案子。

“……下回要是再有这类事,朕不会再顾及什么情面,到时朕连你们一块重罚。”

赵圭一番正颜厉色之下,张渐又一次反省,其他臣子也高喊:“臣等谨遵陛下教诲。”

该训的训完了,赵圭神色一转,提起另一件高兴的事。

“明年又是三年一度的大笔之年,朕期盼良久啊,诸卿有什么良策,现在可以提一提了。”

见官家脸色好了许多,底下的大臣吊起的心缓缓放下,你一言我一语的谈论起明年的科举,赶紧把方才的事揭过去,免得烧到自己身上。

科举一事向来是礼部负责,礼部尚书和礼部侍郎早有准备,将目前的筹划一五一十上报。

赵圭沉思稍许,开口道:“王卿以前没有操办过科举吧?”

礼部尚书王大人是光禄寺卿升上来的,回话道:“陛下,微臣虽未主管过科举,但也曾做过点检试卷官和监试官,对科举上下流程已经掌握清清楚楚,微臣定当竭心尽力,不负陛下重望。”

赵圭道:“王卿办事,朕自然放心,只不过科举事关国本,不得有任何闪失。”

一听这话,王大人猜到官家有别的想法,马上问:“陛下有何旨意,微臣敬听吩咐。”

赵圭笑道:“谈不上旨意,朕就是想派几个有经验的人帮帮你。”

礼部侍郎韩闵心思微动,他当过同知贡举1,操办科举颇有经验,有他不就够了,还要找谁啊?

下一瞬,便听见官家开口:“温旬在宾州待了有些时日了吧。”

冯坞道:“陛下,温大人在宾州任职算来已有两年半。”

“两年半,差不多了,”赵圭不紧不慢地问,“朕打算把他调回来,众卿怎么看?”

张渐心里咯噔一下,就因为温仲夏,害得他儿子进了大牢受苦,他也被陛下骂了好几顿。

现在又要把温旬调回来,陛下到底什么意思?

他虽有不满,却不敢出头表态。

国子监祭酒郭正五是第一个站出来说话的,“陛下英明,温大人主持过两次科举大考,从未出过纰漏,由他协助王大人,一则可以让其将功补过,以显陛下仁德,二则科举顺利举办,招揽天下有才之士,也能造福社稷,可谓是一举两得。”

郭正五一出头,杭起远和冯坞也先后出声附和。

其他臣子这还不明白嘛,官家这是和他们通过气啊,意味着这件事只是告知底下人一声,不是真的要征询他们的意思。

于是无人反对。

王大人问道:“陛下,那温大人调回来,担任什么官职为好?”

礼部尚书已经是他的了,总不能还回去吧。

赵圭道:“暂时让他在礼部当个郎中吧,要是他能把明年的科举操持好,再另做打算。

对了,他儿子温季春也在宾州,一块宣回来。”

“遵命。”

对于温旬即将起复一事,除了和温仲夏才结下梁子的张渐心中不快之外,礼部侍郎韩闵也是眉头不展。

温旬被贬后,他和温家迅速撇清关系,解除子女的婚约,如今他要回京,同在礼部共事,想想见面就十分尴尬。

想当初温旬贬去了岭南,他还以为自己稳稳当当能升到尚书,没成想官家把光禄寺卿调了过来,又压他一头,自个儿几年没动过窝。

别看温旬回来只是礼部一个小郎中,然而一旦官家想要重用他,还有冯坞、杭起远等人的支持,温旬往上升不是没可能的事。

也不知道冯坞那几人和温旬是怎么搅和到一块的,以前也没见他们关系有多好啊。

韩闵下朝回家,刚跨进正厅的门槛,便听到夫人拍着桌子骂骂咧咧。

“再熬一碗送过去,不喝也得给我喝。”

韩夫人一看到他回来,马上迎上去埋怨,“老爷,这个家我是管不住了,没一个听话的……”

“谁又惹你了?”韩闵问。

“还能有谁,董氏进门这么久,肚皮一点动静都没有,我巴巴给她熬补药,她还不喝,倒显得我这个婆婆多事一样……”

韩夫人越说越气,这个董氏如今越来越不听话,前几天她赴一贵妇人的家宴,董氏称病不陪她去,后来她才知道是装病。

韩闵本就心烦,听到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愈发不耐。

“她不想喝就算了,没病喝什么药。”

“那怎行,看看冯家,比我们晚成亲,人家儿媳妇马上要生了,我们家娶她进来不是当菩萨,是要传宗接代的。”

韩夫人抱怨连天,“当时怎么就看上她了,真是后悔。”

“那你看得上谁?”韩闵道,“当初温家的姑娘,你不也嫌弃吗?”

要不是这婆娘一直在他耳边煽风点火,他也不会那么快退掉温家的婚约。

妇道人家,就是坏事。

韩夫人一听火气蹭的窜起来,“老爷您这话什么意思,温家出事后您也想着尽快割席的啊。

再说了,那温仲夏我本就不中意,退了正好,一个不入流的商女有什么可惜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