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鲈鱼生活习性
以肉食性为主的鱼类,掠食性强,摄食量大,成鱼常单独觅食,喜捕食小鱼虾。
当水质良好、水温25c以上时,幼鱼摄食量可达总体重的50%,成鱼达20%。
食物种类依鱼体大小而异。孵化后一个月内的鱼苗主要摄食轮虫和小型甲壳动物。当全长达5-6厘米时,大量摄食水生昆虫和鱼苗。全长达10厘米以上时,常以其他小鱼作主食。当饲料不足时,常出现自相残杀现象。
在适宜环境下,摄食极为旺盛。冬季和产卵期摄食量减少。当水温过低,池水过于混浊或水面风浪较大时,常会停止摄食。
繁殖
1周年以上性成熟。2~7月间产卵,4月为产卵盛期。繁殖的适宜水温为18-26c,以20-24c为好。初重1公斤的雌鱼怀卵4-10万粒,为多次产卵型,每次产卵2000-10000粒。
观察侧线黑带、第一第二背鳍、胸鳍腹鳍臀鳍
平时雌雄鱼难以辨别,到了生殖季节,雌鱼体色较暗,鳃盖部光滑,胸鳍呈圆形,腹部膨大,体型较粗短,生殖孔红肿突出;雄鱼则体长,体色稍艳,鳃盖部略粗糙,胸鳍较狭长,生殖孔凹入。
可在池塘中自然繁殖,产卵前,雄鱼在池边周围较浅水处用水草或根茎筑巢,巢穴深3~5厘米,巢直径30~50厘米,距水面30~40厘米处,雄鱼筑好巢后便在巢中静侯雌鱼到来。雌鱼产卵后即离开巢穴觅食,雄鱼则留在巢穴边守护受精卵,不让其他鱼类靠近。受精卵略带粘性,粘附在鱼巢的水草上和沙砾上,待鱼苗出膜可以平游以后,雄鱼才离开巢穴觅食,孵化时间一般为5~7天。
刚孵出的鱼苗体近白色半透明,全长7-8毫米,集群游动。出膜后第三天卵黄吸收完后即开始摄食小球藻、轮虫,以后摄食小型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生物。在天然水域,孵出1个月内的鱼苗仍集群受到雄亲鱼的保护。
河鲈
河鲈--生物学上的鲈鱼
明显的五道黑色竖纹
按照生物学的定义,只有这种河鲈才能被直接称为"鲈鱼"。
在国内,河鲈只在新疆有自然分布种群。
因为其身体两侧各有五道黑色的竖纹,所以俗称"五道黑"。
别称:赤鲈、五道黑
生物学分类及拉丁名称
目
鲈形目
perciformes
亚目
鲈亚目
percoidei
科
河鲈科
percid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