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 - 退婚后夫家称帝了 - 唐时锦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端午

端午

关于宴会最后那段时间的记忆,令仪不大记得了,只记得她好像吃醉了酒,然后就没了。

至于吃醉酒后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她硬是想不起来。

还是阿母说,她昨夜睡着时是靠在燕钰身上的,最后也是被他抱上车驾回来的。

那当时岂不是被许多人瞧见了?

令仪下意识心中一咯噔,但很快又释怀了。

又不是没名没分的男女,何况人家也是好意,算了,不想了。

晨起饮下醒酒汤,消解了最后一丝酒意和不适,她想着日后得重新估量估量自己的酒量才行。

她昨夜可才饮了一盏,怎会如此?

……

吴王婚宴一过,接踵而来的便是五月五的端午。

端午节过后,便是最正经的夏日,气温升高了,但随之而来的是蚊虫也滋生了,这段时节是容易流行瘟疫,因而人们管五月初五叫做“恶日”,认为这一天是邪佞当道、五毒并出的一日。

为了应对这等不详,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前悬挂艾草,插上蒲剑,佩石榴花,再饮雄黄酒。

端午日,各家还要纷纷制作角黍,更有射粉团的游戏,赛龙舟这等盛事自然也不会少。

赛龙舟不仅是权贵的盛事,也是百姓的热闹,陛下想要与民同乐,没有像废帝那般每年将赛龙舟这等热闹放在宫内的太液池,只让上层权贵热闹享乐,随百姓如何。

令仪不大喜欢夏日,因为实在是太热了,完全没有春秋两季舒适。

用阿妹的话来说,在日头底下打个鸡子,怕是一转眼都要烤熟。

令仪本就不是个爱出门的性子,现下更不愿出去了,还是在家乘凉吃冰饮子好。

不过燕钰是个厉害的,这样恶劣的夏日,他竟然还能隔三岔五地来寻他,满头大汗的,令仪每每看到都劝他别再来了,回去自己歇息歇息也是好的。

但这人是个犟驴,每次说过还是要过来找她,乐此不疲。

燕钰说,端午那日在洛水上的龙舟赛,他也会参加,让令仪务必来看他,还扬言定会拿个头名回来给她看。

令仪倒不在意,还觉得他有点傻。

这么热的天,还要在大太阳底下挥桨划船挣个你死我活,这对于令仪来说是十分辛苦的。

但转念想想不是所有人都是她这般习性,况且儿郎确实要皮糙肉厚闹腾些,燕钰喜欢这些倒也正常,想来是在凉州没少做。

因着临近端午,令仪时常在家编织长命缕,预备在端午那日送给亲朋好友。

长命缕又叫长寿缕,是由五色丝线编制而成的端午厌胜佩饰,起初是挂在门上,悬在床上的东西,后来渐渐演变成了佩戴在身上,据说可以防止邪佞,带来好运,也能为佩戴它的人续命。

这类端午饰品又受到了女郎的青睐,在编织时不再是单调的五彩丝,会被爱俏的女郎加上点金玉小饰品,让其看起来吉祥又精致。

每年令仪都会给家人和好友送自己亲手编织的五彩丝,消除厄运,迎来福祉。

不过从今年开始便要多做一个了。

某日燕钰过来,在她屋里掬了几把冰水洗脸的时候瞧见了她正在做这活计,立即就舔着脸上来要了,

其实不消他开口,令仪也会心细给他多做一个,毕竟已经成了未婚夫,表面功夫是一回事,这人的性子令仪摸透了几分,看见她给别人没给他,定会闹起来。

应承了燕钰后,果然瞧见了对方喜笑颜开的脸。

除了长命缕之外,令仪还记挂着她的两个小侄儿,在编织长命缕的同时也不忘给两个娃娃绣了个五毒图案的肚兜,也是一种在端午给稚子祈福消灾的象征。

眼看着端午来临,令仪一想到那日还要射粉团,就一阵叹气。

每年端午,无论是宫里还是家家户户,都有个射粉团的游戏,无论男女老少,都会玩上几箭。

玩这个游戏时,将用艾灰汁浸泡过的黄米角黍剥开,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粉团,放在平滑的大漆盘中,让人用特制的小弓箭去射粉团,射中者得食。

虽然射粉团不用像上次射杨树叶站得那么远,但粉团也有粉团的难处。

因为是黄米蒸成,粉团表面无比滑腻,一块一块地被切得又小,箭头很容易一触即歪,很难扎进去。

就算是精通箭术的儿郎也不能保证一箭即中,更何况是本就不擅长射箭的令仪。

怕是到时候一群姊妹玩射粉团的时候她又要空手而归,令仪心想。

端午日,家宅所有门上都插满了艾草和蒲剑,庭院也被清扫一新,洒了驱蚊虫的药水,防止毒虫靠近居所。

吃了早食,一家人乘车往洛水边去了。

虽仍是洛水,但同上次上巳节选的位置不同,因为要承载大船与龙舟竞渡,还有岸边几乎全程的百姓,此次选在了更为宽阔的柳湾岸。

令仪算是去得早的一批,但到了柳湾岸时还是被那人山人海的一幕给惊着了。

还是低估了洛阳人对此次龙舟竞渡的热情,令仪心道。

在家仆的帮衬下令仪带着弟妹穿过人群,到了家中事先搭好的棚下,棚中也提前置了冰块和扇车,让热了好一会的令仪终于舒坦了些。

平日不贪凉的她都吃了两碗冰酥酪。

这样的天出来简直是受刑!

也是巧了,崔家隔壁便是郑家,一见令仪过来,郑谙就笑嘻嘻过来讨长命缕了。

令仪将一条缀着金豆子和玉虎的长命缕拿给她,郑谙才心满意足,也赠了她一个差不多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