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 梁祝系列2《养小鬼》 - 尘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三十一章

“不幸”被抓的人民警察郑枚兴高采烈地拉着施久的手,一迭声地喊着“来来来,快屋里坐”,半扯半拖地将施久拉进门的时候,斜对着大门的电视屏幕里,被牛魔王抓的唐僧正自己打开牢门,冲至尊宝温柔地招小手:“悟空,你也来了啊,来来来,快屋里坐。”

现实和艺术,原来巧合至此。

施久郁闷地打量着屋内陈设,房间并不大,布置也不豪华,但如果以牢房来考量的话,实在是好得有点过头。

“师兄,你为什么会在这里?”

“为什么?因为被抓了啊。”正在张罗着泡茶,完全一派家居生活的郑枚放下茶杯,笑眯眯地轻松回答。

“所以,我问的是,你为什么会被抓。”

郑枚停下手,看门口。一直站在门外的王宓很大方地冲两人摆摆手:“你们先聊,我去准备晚餐,过会再来找你们。”说完,转身很潇洒地离去,一点都不怕两人逃跑的样子。

郑枚一直看到王宓的背影消失在走道尽头,才将房门带上,走到施久面前,定定地看他,看了一会很严肃地道:“师弟……”

“嗯?”

“你……你要吃巧克力蛋糕吗?”

施久嘴里一口茶全喷到对面电视屏幕上了,拍着胸脯,一个劲地咳嗽。郑枚却“啊呀”一声,不知打哪儿抄起一块抹布就冲到电视屏幕前就猛力擦。才刚擦完,屋外的走道上已然响起一片孩童嬉戏笑闹声,一阵叠着一阵,明明就是在外间,却仿佛就回荡在两人耳边一般,响得人心头直发毛。

施久屏住了呼吸不敢动弹,郑枚也捏着抹布,蹲在电视机前,紧张地盯视着门外。那些孩童的声响一路过来,到了两人的门前停住,像是彼此推搡着谁先进去,门上紧跟着传来指甲刮花门板的声音,一会又有人拼命敲打门板的声音,那些声音持续地闹了好一阵,才逐渐平息下去,缥缥缈缈地远去了。

施久拿手擦着汗,长出了一口气:“还好还好,终于走了。”

郑枚也长出了一口气,:“还好还好,还没来得及吃蛋糕,否则掉下一地蛋糕屑来,不定要招出多少小鬼。”

施久猛然抬起头:“小鬼?师兄,你刚刚说了小鬼这个词吧。”

“说了啊。”郑枚将抹布拿到洗手间冲洗干净,这才回来,在沙发上坐下,“王宓养了很多小鬼,你我都很清楚。”

施久“啊”地张开嘴巴,下巴快掉下来:“师兄,你不是国家公务人员吗?”

“国家公务人员就不能信怪力乱神吗?”郑枚很不屑地看施久,“你记得我跟你说过吧,王宓这个人的背景很有问题,当时我还提醒你要多多提防她。结果呢,你看你,居然还是被抓到这里来了。”说着,两手一摊,摇摇头,一副施久是刘阿斗的样子。

施久喝口茶,说:“师兄,容我提醒一下,你比我更早被抓。”

郑枚的嘴巴张了张,又合起来,幽幽叹口气:“我也不想啊,谁让上头要结案,我只能单枪匹马了,你也知道我运气一向不好,想当年……”

施久打断郑枚:“师兄,说正题,你还没回答我,你为什么会被抓,什么时候被抓的?”

郑枚觉得挺没意思地看了施久一眼,终于老老实实地回答:“昨天中午跟你分手后没多久就被抓了,被抓的原因很简单,我摸到这里来,被那群小鬼发现了。”

“师兄,你能从头说吗?”

“好吧好吧。”郑枚慢条斯理地道,“王宓来报拐骗案的那天,我与她在局里有过一面之缘,当时那件案子并不归我管,这是你也知道的。我那时跟她擦肩而过,也就觉得这个人长得有点脸熟,但却并没有多加注意,一直到偶然发现同事在查你的资料,这才把这件案子揽下来。此后,我去拜访过她家几次,她和她的老公伍卫东……”

“伍卫东?”施久诧异,“师兄,你说的是那个个头中等,剃着小平头的中年男人?”

“就是他。”郑枚回答,“他们夫妻俩在本市经营一家小服装店,收入中等,除了夫妻感情看起来并不太好外,乍一看,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而已。然而……”说到这里,郑枚顿了一顿,忽然转换话题道,“师弟,你知道前年a市破获的那起“泾园花庭”的案件吗?”

施久想了一想,记忆中确实有那么一件事。a市颇具知名度的一家房地产公司,在花钱打通了质检总局的机关后,又雇用了大批职业贩子,收买多家媒体,以不实广告,对其名下一大片“豆腐渣”楼盘进行炒作后以“天价房”出售。这一事件因为该公司内部一名员工的突然死亡而被揪出,警方一路寻根究底,查出了这个惊天事实!

“当时在‘泾园花庭’内部的暗帐中,警方查到有几套该公司在其他省市的豪华别墅,被以令人想象不到的价格,几乎是半买半送的划入了某个人名下。”

“莫非是王宓?”施久提问。

“这么说吧,房产证上写着那个人叫做周莲英。我退休的同事老张过去是负责这起案件的干警之一,他曾多次走访那几处房产所在地。据查周莲英是一名从事泰国咖啡、茶叶、丝织品等进口贸易的商贩,常年在国内外跑生意,邻居反映一年中见不到她几次,对于‘泾园花庭’房产的问题,她自供是因为曾经在一次跨国交易中偶然帮过‘泾园’老总一把,对方对其感恩,所以才以这种形式对其表示感谢。”

“有这么好的事,怎么没人送我几套房子?”

郑枚颇有深意地笑笑,道:“你听我说下去,事情不止到这里而已,之后还有更有意思的地方。”

周莲英这个人,在国内不是个有名气的实业家,但在慈善圈子里却有着‘乐善好施’的名声。根据一些数据显示,在超过五年的时间里,她以个人名义向全国多家孤儿院、偏僻山区的小学捐赠了超过七百万的金钱与日用品,有些地方的百姓感恩戴德,甚至为她供上了长生牌位,以求其健康长寿。”

“那可真是厉害了,这样的人物,怎么没有新闻节目采访她一把?”

“这就是问题所在了。”郑枚道,“周莲英这个人处事相当低调,每次捐款虽然会亲自到场,但从不允许媒体进行曝光。在五年的时间里,她一面捐款,一面进行着另一项‘慈善事业’。”

“她以各种名目,在各家孤儿院领养了超过二十名的十岁以下幼童,甚至是婴儿。她声称,媒体的曝光将会对这些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拒绝了全部媒体的采访要求,甚至连纸媒采访也一概拒绝。一开始,事情都显得很正常,孤儿院的负责人会定期前去拜访周莲英,了解被领养儿童的生活情况,即确认是否存在虐待、猥亵儿童等犯罪行为的存在,然而,经过一段时间后,负责人却不再能见到那些儿童。周莲英方面给出的回答是,那些孩童已经分批被她送出国念书,接受更好的教育。”

“出于对周莲英的信赖,孤儿院方面并没有对此产生疑心,加之,不定期会有以那些孩童名义邮寄的来自国外的明信片送到孤儿院,渐渐地也不再有人问及此事,而那些孩童是否真地在国外接受着良好的教育,也无人知情。

老张当时对此事颇有些疑心,奈何‘泾园花庭’的案件与周莲英本身并没有直接关系,所以无法对其就此事进行调查取证。本以为再等等,还会有机会,然而也就是在前年,‘泾园花庭’案件结案后不久,周莲英突然变卖了国内的全部资产,移民加拿大,从此杳无音信。而巧合的是,王宓夫妇正是在前年,由外地迁入本市。老张后来因为家庭原因调来我们局的时候,曾经给我讲过这事,也给我看过周莲英的相片,那个女人,与王宓有八成的相似。”

说到这里,郑枚意有所指地看向施久:“你明白我当时为什么会说王宓可能比薛晴更危险了吧。”

“也就是说,你怀疑王宓很可能就是周莲英,而那些孩子……”话说到这里,施久的心里不由得一阵发凉,那些曾经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天真烂漫的孩子们,难道在无人所知的岁月里,被谋杀,然后祭炼成了害人的小鬼?

“当然,我最开始也只是怀疑周莲英是一名拐卖孩童的人贩子,但这一点从某种本质上来说就解释不通。人贩子贩卖孩童是为了谋财,周莲英已经很有钱,她甚至可以移民,为什么还需要那么多的孩童呢?这一点让我极其头疼。

在王宓来警局报案的时候,我见到那张脸,便隐约觉得有些眼熟。后来,到你家调查取证的时候,你的小表外甥说的一句话启发了我。”

“师兄,你还记得我们家小文啊,你可把他害得不轻。”施久咬牙切齿,拳头捏得咯咯响,狰狞的模样吓得郑枚不自主地缩了缩脖子。

“师弟,那个,你冷静点,先听我说下去。你的小表外甥当时看到我拿着的‘天天’的相片,曾经说过他在街上看到的薛晴带着的孩子并不是那个照片上的孩子,这让我直觉怀疑薛晴并不是个初犯,而是一个职业拐骗幼童的惯犯。然而,我在局里的档案库中却并未调到薛晴的犯罪记录,也许是灵光一现吧,我想到了老张曾经说过的这起事件,忍不住调出了当年周莲英的个人资料来,这才发现,相片上的周莲英与王宓无比相似,区别仅仅在于,王宓看起来比周莲英要更年轻。”

“周莲英,王宓,薛晴……这一些人这一些事情听起来仿佛毫无头绪,但却有一个共通点……”

“失踪的孩子。”

“没错,失踪的孩子。王宓来局里报警是在6月15日,她声称薛晴在6月7日带着自己的孩子失踪,那么,在这一周的时间里,她为什么没有前来报警?按照她自己的说法是,薛晴在这段时间内本来应该是带着孩子去王宓老家探望亲人。但根据调查,王宓的老家广西省习甸市镇家坪村根本已经没有她的亲人,非但如此……”

“王宓当年还是被村里人赶出来的。”

“你怎么会知道这件事?”这次轮到郑枚惊讶,“这件事如果不是当年村里的老人,也不会有多少人知道了。”

“我?或许是巧合吧,我怎么知道的无关紧要,我只知道,王宓当年会被赶出来是因为她犯了村里的大忌,在半夜挖了别人孩子的坟想要偷尸体。”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