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7章唐六世后
第977章唐六世后
宫门落下,巍巍有光。
李圣一在宫殿中安坐。
洛圣夕上了马车,车轮压在道上,吱吱作响,他坐在车上闭目养神,他的兄长方才所言,他明白是什么意思。
李圣一自己是不担心的,他这一生就算是超越不了祖宗,但按部就班的完成既定战略,没有问题。
他只是在思考以后。
他在思考大唐会因为什么原因而衰落下去,说句实话,就现在天下的局势,他看不出来大唐可能会灭亡。
李氏宗族现在已经强到前无古人的强度了。
洛氏和李氏合一后,的确是让洛氏,在不登顶帝位的情况下,前所未有的强大。
洛圣夕到苏州的时候,姑苏郡王府中正走出几个人,看穿着也是大贵族,远远瞧了洛圣夕的座驾一眼,因为洛圣夕没有让钦差使团一起跟着来,所以没认出来。
姑苏郡王和周郡王虽然都是郡王,但周郡王是铁帽子王,姑苏郡王则不是,如今江南洛氏所承袭的爵位是姑苏郡公。
又道:“诸夏在向前,这是一件好事,有时候不能太过于在意中原,否则就做不成事,成就不了大功绩。
手里还握着一件堪称无敌的神器。
这座府邸说来也算是洛阳的一个奇景,从装修成王府的规格之后,十几年都没有人住,因为洛王洛千秋是和天子住在皇宫里面的。
洛成云也听出来了,迟疑道:“家主,这人口南迁是不是还得仔细考虑一下,如果中南半岛那边真的有了一两千万人口,那朝廷可就真的控制不住了。”
周围的藩属国作为中原人口的泄洪地,这是从天后时代就提出来的概念,这件事的原理是祸水东引。
宋国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那另外的国家中,难道就不会发生吗?
现在他们都是李氏的宗王,以后可不一定是李氏宗王。
洛圣夕这一脉体内流着太宗皇帝的血。
洛王洛圣夕,加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扬州大都督、荆州大都督,奉旨钦差,提调长江以南一切军政要务,所行之处,如同天子亲临,拥有便宜行事之权,亲王以下,先斩后奏。
以后不会让他再踏进洛氏一步了。”
洛成云接着说道:“但是现在既然知道了,那就能和一些事情对应上了,萧氏还有不少江南士族的人,应该是在朝廷和宋国之间两头下注了,他们很可能在宋国中,掌握了很多权力,甚至将私兵运过去,以护卫矿产的名义,组建了军队。
有些事,那些江南士族不说,洛氏也不问。
我们占据着中原,这里是最好的一块土地,如果都不能抵挡周围的话,那后代的洛氏子孙就太无能了,后世的天子也太过于无能了。”
洛氏是不能接受的,否则就会有绝嗣危机。
这是一件双方互惠互利的事。
一直到洛圣夕长大后,这座府邸才算是有了自己的主人。
而且邦周当初还有广袤的未开拓地区,所有后来秦楚齐这些外姓邦国发展的比姬姓宗族还要强大。
当初邦周的姬姓诸侯,有多少都被公族和卿族架空,最终夺权。
蓬莱周围都是大海,就算是发生一些什么,比如暴乱,比如流民遍地,只要把船一开走,影响不到中原,等到事情过去,就过去了。
其无后乎?
“无论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但现在我们做的事情,是对的,不是吗?”
“那子敬你说,这件事我从哪里开始查为好?”
爵位虽然不算高。
尤其是在大唐这种国公遍地跑的朝代,就更显的低了。
天下震动。
洛成云心中暗自叹口气,这就是主支,当初在邦周的时候,就多次放过楚国和秦国,现在感觉就是在做同样的事情。
当然,现在朝廷主要的人口疏散地是中亚和西亚。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洛圣夕和李圣一可是双胞胎兄弟,当年的武王和素王都差了一丝。
但在李圣一看来,等到中南半岛和天竺半岛彻底纳入大唐的藩属统治范围,大唐还怎么灭亡?
以洛氏和李氏这种亲如一家的关系,洛氏根本不可能会辅佐其他外姓。
至于未来有人会威胁中原,会威胁大唐,那自然会有人去收拾他们。
不仅仅是声望,还包括各种硬实力。
箕子半岛是同样的道理,辽东也是,只要把那几条路堵住,就根本进不了中原。
可能走私都大摇大摆的就过去了。
洛圣夕来到江南之后,几乎没有在扬州停留,没给任何人献殷勤的机会,直接座驾就到了苏州。
洛成云略一沉吟,而后斩钉截铁道:“从萧氏开始查,这江南的事情,总是绕不开萧氏的。”
洛圣夕对此不意外,毕竟就算是没有洛氏主支,江南洛氏也是世上一等一的豪门,传承四百多年,一直都是顶级高门,能比得上江南洛氏的,很少。
日后就算是中原衰落,有了新的豪杰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