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0章洛千慎
第970章洛千慎
有心人都能感觉到,如今天下有些不平静。
洛国公洛千秋被封为超品洛王,天子的嫡次子洛圣夕被封为嗣洛王,正一品亲王,有一些传言在民间流传。
这些流言是某些野心家流传开的。
目标自然是诋毁洛氏。
洛氏在百姓以及正义之士的心中声望很高,但有正就有反,那些心怀鬼胎之人,自然恨不得洛氏早日湮灭才好。
毕竟洛氏太过高洁,从不与他们同流合污,也不曾欺压良善百姓。
现在洛王竟然会将这件事揽在身上,毋庸置疑是有些出乎众人意料的,就算现在西域大祭司是洛氏子,但身处那个位置,有些事就是身不由己的。
太平从小深受武曌和洛君薇的影响,同样是个狂信徒,此刻脸上满是肃穆,这种情绪影响到了殿中群臣。
吐蕃的存在阻碍了大业,该是时候解决掉它。
进攻吐蕃,一定要有西域的玄门神庙军,否则难以功成。”
如果洛千秋单纯说前面那些,他们还将信将疑,但洛王最后说了什么,他亲自说就连敢战士都比不上神庙军,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扪心自问,不答应很有可能。
其中有些是脑子有问题,自古以来富贵子弟多废物,大唐也不例外。
就算是敢战士也比不了,敢战士毕竟还是肉体凡胎,而神庙军已经超脱了这种范围。
若是你有什么想法,给为兄来信,你我兄弟该是时候见一面,好好谈谈有关于西域和中原的事情了。
西域的破碎同时导致对于吐蕃的合围难以成就,楚国的通道也难以打开。
这将是一场不亚于国事会谈的会面,吸引许多人的目光。
我应该也属于其中的一员吧,安定公主望着洛千慎的脸颊思索着。
太平也将目光落在洛千秋身上,“洛王,诸位爱卿所言,有几分道理,朕继位以来,和西域的关系,与先前也没有什么变化,是否能请动玄门出手,朕没有把握啊。”
“恭请圣裁。”
从这一点上来看,政治上的分裂是迟早的事情,当初洛苏说天下终将陷入无边无际的战火中,同样是这个原因。
现在不翻脸只是因为谁都不想当出头鸟,毕竟以大唐现在的实力,按死任何一个王国,都没有问题,大唐的体量,绝不是他们所能够对抗的,毕竟三个王国都有天然的缺陷。
现在李洛合一走到了最后,家族的大业也已经进入了更深的一点。
西域虽然没有独立的法理,但大唐同样没有吞并的法理,这比另外几个王国的处境好得多。
再下诏抽调最精锐的披甲士。
无数人都将目光投向了神临城,那位站在西域最巅峰的圣座,会如何面对这件事呢?
在无人知晓的神殿中,玄门大祭司正展开一封信看着,玄门圣女,同时也是大唐安定公主依偎在他的身边。
再往下的官员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恩荫的机会,而且大唐致仕已经相当成熟,除了之前狄仁杰那种特殊情况,大部分的官员到年龄就会致仕,现在用这种方式来恩荫,是一种对致仕官员的再利用。
而且不仅仅是李氏宗王在蠢蠢欲动,这些宗王之下的臣子中,也有挑拨的。
宰相和将军们在殿中七嘴八舌,但没有人退缩,强盛的大唐,充盈的府库,足以应对一切敌人。
这是每一个后世君王所需要面临的情况,即,就算是有能力,但能力根本就展现不出来。
这是不可调和的问题,先前这个问题能够掩盖,是因为大唐内部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不过为什么吐蕃会在这個时候突然进攻楚国呢?”
楚国遭受到了灭顶之灾。
“见。”
见到洛千慎读完信之后在沉思,安定公主当即问道:“兄长在信中说了什么?”
……
但洛氏子的立场是永远一致的。
最关键的则是西域的玄门神庙军。
洛千慎手中掂着信纸,缓缓说道:“兄长在信中详细的讲述了现在中原和西域的关系,以及现在西域状态,对于整个诸夏形势的不利。
“洛氏敢战士,基本上都生活在辽国,本王可以给辽国公修书一封,让辽国公率领敢战士前来。
况且,就算曹操没那么差,谁能保证他以后就不会变差,历史上前明后昏的君主,难道还少吗?
刘备这一类成就大事的人,绝不会把希望交给别人,而是要握在自己手中,他们心中总有一种信念,“只有我才能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而且我能控制自己,我永远都不会变。”
西域的统合是因为初代玄门之主洛玄奘的巨大威望,以及西突厥可汗等国主的配合,但现在的西域发生了变化。
战争早日结束是好事,但洛氏子有自己的判断。
在某种意义上,就像是独立王国,在独立王国中,自然有自己的一套政治运行规则。
洛千秋的目标则很简单,就是利用朝廷天然的优势地位,大力促进诸国和中原的交流,使各国的文化趋于统一。
竟然这么严重?
这绝对是当前最棘手的一件事,对于大唐来说,再也没有比西域更让人忧愁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