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没玺印的诏令能叫诏令?以忠臣之名
第122章没玺印的诏令能叫诏令?以忠臣之名,袁绍杀弟
貂蝉有些急了,她已经笃定吕布定是遭到诓骗,否则怎会如此维护天子?
作为吕布弃天子逃离长安的亲身经历者,她比严夫人都更加清楚吕布的为人。
面对吕布的警告,她还是提醒了一句:“最近有个关于许县天子的消息,将军听说了吗?”
“什么消息?”吕布皱了皱眉,一听到许县那个假天子,他就很不爽快。
再加上他这段时间只顾着领兵赶路回下邳,迫不及待的要和夫人与女儿分享好消息,根本没有关注过外界的消息。
貂蝉心中打了一遍腹稿,又斟酌了一遍,才说道:“前些日,许县天子发出诏令,命北海孔融前去许县。听闻是曹操意让孔融为天子验明正身。”
袁术抬起头,目光从台下密密麻麻的百姓头顶上掠过,从远处的青山上掠过,看向远处天际。
郭嘉站在袁尚身后,显得毫不起眼。
待众人欢呼声稍稍平息之后,袁绍走到刘协身前道:“陛下,逆贼袁术已经伏诛!”
孙策和孙权两兄弟对此深以为然。
说话之人,正是来自邺城的使者。
所以哪怕一直被孔融拒之门外,他也不敢有半点不敬,只能每日在府外蹲守,希望找到机会入府传达诏令。
太史慈上前两步,躬身行礼。
继许县天子派使者送来天子诏令后不久,邺城的天子也派使者快马加鞭送来了诏令。
没多久,一阵喧闹声传来。
袁术的无头尸身倒在地上,头颅滚滚,跌落在尘土之中,眼中已然没有了神采。
这老者,正是北海国相,当今文坛的执牛耳者——孔融!
“子义来了?”
又是传国玉玺,许县使者只觉得异常憋屈。
“我不服!”
如今的北海,俨然成为了天下瞩目的焦点。
孔融称病在家闭门不出,谁也不见,这诏令自然无法交到孔融的手上;而没有拿到诏令的话也就没法让孔融去许县觐见天子。
“子义……”孔融有些动容,“此事与你无关,你无需以身涉险。”
“谢陛下恩典!”袁绍谢恩之后,转身当着所有百姓的面,大袖一挥:“押逆贼袁术上台!”
他知道这只是太史慈的托词罢了。
袁绍冷冷道:“什么要求?”
仅仅十招左右,少年手中的武器便被孙策挑飞,败下阵来。
“孔融这个老匹夫,还是去许县了。”
真是个死人的好日子。
衬得他的身影更加苍老而佝偻。
许县使者很是焦急的问道:“可是这静养要养多久?我有天子诏令在身,需要亲手交予国相。”
为了保证严谨,无论是许县还是邺城他都是要去的,把两个天子都见上一见,再看看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两位还是请回吧,莫让小人为难了,真的是不能进……”
周瑜轻轻点头,不置可否。
自袁术兵败,孙策便听从周瑜的建议,将大军撤回了江东,并没有和吕布的大军正面起冲突。
“杀的好——!”
因此回了会稽后,孙策便一边养精蓄锐,一边关注扬州的局势。
“不过,倘若许县的天子得到了孔融承认的话,在正统名分上便能与邺城的那位相抗衡了。”
“国相!是国相!”
按照周瑜的计划,等到吕布和曹操斗到两败俱伤之时,他再一举出兵夺取整个扬州。
袁绍看向一旁的沮授,问道:“处刑袁术的事情准备得怎么样了?”
两排放满了书籍以及竹简的书架、挂在墙上的几幅字画以及一张书案,便是整个书房内的全部陈设,看起来颇为简陋。
管家微微一礼后便转身离去了。
孙权脸上满是愤愤不平之色,从地上爬了起来,对孙策怒目而视:“大哥你武艺本来就比我高,居然还使诈?怎能如此阴险!”
“哦?仲谋何出此言?”周瑜听到孙权这话,眼中顿时闪过一丝惊奇。
尤其是许县使者,难以置信地问道:“为什么他可以进去?国相不是谁都不见吗?我也要入府见国相!”
如此种种,稍稍分析一下,便知邺城那位天子,俨然就是在拉拢吕布。
袁绍看完手中这封快马加鞭送来的简报后,沉着脸将其撕成了碎片。
百姓一看,顿时沸腾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