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贾岛的诗心之旅》 - 诗人小故事简介 - 大水瓶子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65章《贾岛的诗心之旅》

在中唐时期,一个名叫范阳的地方,贾岛出生在了一个贫寒的家庭。他自幼聪慧,但命运似乎并未对他展露过多的笑颜。

贾岛年少时,便对诗书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家中那几本破旧的书籍,被他翻来覆去地诵读,直至书页磨损。然而,贫困的家境无法支撑他去拜师求学,他只能依靠自己的摸索和领悟,在诗词的世界里独自探寻。

一日,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贾岛简陋的小院里。他坐在破旧的木桌前,手中握着一支自制的毛笔,眉头紧锁,苦苦思索着诗句。此时,他的心中满是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渴望能有机会一展才华。

“阿爹,我想去京城闯荡一番,或许能寻得机遇。”贾岛终于鼓起勇气对父亲说道。

父亲看着他,眼中既有欣慰又有担忧:“儿啊,京城路途遥远,此去艰难,你可要想好了。”

贾岛坚定地点点头:“阿爹,我不怕,我相信凭借我的诗才,定能有所作为。”

带着简单的行囊和满怀的憧憬,贾岛踏上了前往京城的漫漫路途。一路上,风餐露宿,但他心中的那团火却越烧越旺。

终于,京城的繁华出现在了他的眼前。车水马龙的街道,熙熙攘攘的人群,让贾岛既兴奋又有些惶恐。他在京城的一角找了个便宜的住处,开始四处打听文人墨客的聚会。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贾岛得知了一个诗会。他精心准备了自己的几首诗作,满怀期待地前往。诗会上,才子佳人云集,大家吟诗作对,气氛热烈。贾岛站在一旁,静静地聆听着,心中暗自赞叹。

终于轮到他展示诗作了,他有些紧张地走上前,清了清嗓子,开始朗诵。然而,他的诗作并未引起太大的反响,甚至有人还露出了不屑的神情。

“这也能叫诗?平淡无奇,毫无新意!”一个尖锐的声音响起。

贾岛的脸瞬间涨得通红,他想要辩解,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在众人的嘲笑声中,他默默地离开了诗会,心中充满了失落和沮丧。

“难道我真的没有才华?”贾岛在寂静的小巷中喃喃自语。

但他并未因此放弃,反而更加刻苦地钻研诗作。他常常在深夜里,对着一盏孤灯,反复推敲着每一个字,每一个词。

这一日,贾岛骑着毛驴走在京城的大街上,心中还在构思着新的诗句。毛驴慢悠悠地走着,贾岛的思绪早已飘远。

突然,毛驴撞上了一辆华丽的马车。马车上的官员掀开车帘,正欲发怒,却见贾岛神情恍惚,口中还念念有词。

“大人,饶命!我……我在想诗句,一时走神了。”贾岛连忙道歉。

这位官员正是韩愈,他见贾岛如此痴迷于诗,心中不禁起了好奇:“你在想什么诗句,说来听听。”

贾岛便将自己正在构思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句诗说了出来,并苦恼于用“推”字还是“敲”字更好。

韩愈听后,思索片刻,说道:“‘敲’字更佳。月夜寂静,敲门声更能凸显出环境的清幽,也更有韵味。”

贾岛听后,恍然大悟,连连道谢。从此,他与韩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韩愈的指点和鼓励下,贾岛的诗艺日益精进。

经过多年的努力,贾岛的诗作终于开始在京城流传开来。他的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赞赏。

然而,贾岛的性格依旧孤僻,他不善于迎合权贵,只一心沉浸在自己的诗歌世界里。这也使得他在仕途上一直不顺。

一次,贾岛参加一个权贵的宴会。宴会上,众人皆阿谀奉承,唯有贾岛独自饮酒,默不作声。

权贵见状,心中不悦,故意刁难他:“听闻你诗名远扬,今日在此,可否即兴赋诗一首,让大家开开眼?”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