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张俞的诗与梦》
北宋年间,蜀地的青山绿水之间,有一座宁静的小村庄。村子里有一位名叫张俞的书生,他自幼聪慧过人,对诗词文章有着极高的天赋和热爱。
张俞家境贫寒,但他的父母却深知读书的重要性,省吃俭用供他读书识字。张俞也不负众望,每日刻苦攻读,期望有朝一日能够金榜题名,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
这一日,阳光正好,微风不燥。张俞带着自己的书卷来到村子外的小溪边,寻了一块大石头坐下,准备静下心来温习功课。就在他沉浸于书中的世界时,一阵清脆的笑声打断了他的思绪。他抬起头,只见不远处的草地上,几个少女正在嬉笑玩耍。
其中一位身着粉色衣裙的少女格外引人注目,她的笑容如春日里绽放的花朵般灿烂,眼神中透着灵动与纯真。张俞不由得看呆了,手中的书卷也不知不觉地滑落。少女似乎察觉到了他的目光,转过头来,与他的视线交汇。那一瞬间,张俞只觉得心中仿佛有一只小鹿在乱撞。
少女名叫婉儿,是邻村一位农户的女儿。自那一日的相遇后,张俞和婉儿的心中都种下了一颗特殊的种子。他们常常在溪边相遇,一起谈天说地,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
婉儿虽不识字,但她对张俞的才华钦佩不已,总是静静地坐在一旁,听他吟诵那些优美的诗词。而张俞也会为婉儿讲述书中的故事,教她认字读书。在相处的过程中,两人的感情日益深厚。
然而,张俞深知自己肩负着家族的期望,不能因为儿女私情而耽误了学业。于是,他更加发奋努力,日夜苦读,只为能够早日考取功名,给婉儿一个安稳的未来。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科举考试的日子。张俞带着父母和婉儿的期望,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途。一路上,他风餐露宿,历经艰辛,但心中的信念却从未动摇。
终于,张俞来到了京城。京城的繁华让他眼花缭乱,但他却无心欣赏,一心只想着考试。考场上,他文思泉涌,奋笔疾书,将自己多年的所学所悟都倾注在了试卷之中。
考试结束后,张俞怀着忐忑的心情等待着结果。日子一天天过去,他的心情也愈发焦虑。就在他几乎快要绝望的时候,喜讯传来,他金榜题名,高中进士。
张俞欣喜若狂,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要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婉儿。他快马加鞭地赶回了家乡,却发现婉儿家遭遇了变故。原来,婉儿的父亲生了重病,为了给父亲治病,家里欠下了巨额债务,无奈之下,婉儿被债主强行带走,要将她卖入大户人家为奴。
张俞心急如焚,四处打听婉儿的下落。终于,在一位好心人的帮助下,他得知了婉儿所在的地方。他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赎回了婉儿。
婉儿见到张俞的那一刻,泪如雨下。两人相拥而泣,感慨命运的无常。张俞紧紧握住婉儿的手,深情地说道:“婉儿,从此以后,我再也不会让你受苦,我会用我的一生来守护你。”
不久后,张俞带着婉儿来到了京城,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深受百姓的爱戴。而婉儿则在他的身边,默默地支持着他,为他操持家务。
然而,官场的黑暗和复杂远远超出了张俞的想象。他的正直和清廉遭到了一些权贵的嫉妒和排挤,处处给他使绊子。张俞感到心力交瘁,但每当他回到家中,看到婉儿温柔的笑容,听到她的安慰和鼓励,他又重新燃起了斗志。
在一次重要的决策中,张俞坚持己见,得罪了朝中的一位权臣。权臣怀恨在心,设计陷害张俞,导致他被贬官流放。张俞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
在流放的途中,张俞看到了百姓的疾苦,感受到了社会的不公。他将自己的所见所闻都化作了诗词,抒发着心中的悲愤和无奈。
经过多年的颠沛流离,张俞终于得到了平反,重新被召回京城。但此时的他,已经看淡了官场的名利,决定辞官归隐。
他带着婉儿回到了蜀地,在青山绿水之间,盖了一间简陋的茅屋。从此,他们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生活。张俞每日吟诗作画,与婉儿相伴,度过了平静而幸福的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