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结局
43.结局
林臻和秦沁迎来了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刻——婚礼。
阳光洒满了大地,天空湛蓝如洗,仿佛连大自然都在为这对新人送上最美好的祝福。婚礼现场布置得既典雅又浪漫,白色的玫瑰花瓣和精致的烛台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如梦如幻的氛围。
林初在一旁不停地忙碌着,帮忙招呼客人,确保婚礼的顺利进行。
伴娘是秦沁的表妹,她身穿一袭淡粉色的礼服,宛如一位美丽的花仙子,笑容甜美可人,眼神中透露出对新人的祝福和羡慕。
伴郎则是郑思远,他身着笔挺的西装,显得英俊潇洒。
作为新郎的好友,他在婚礼上一直陪伴在林臻身边,为他提供支持和帮助。
婚礼仪式在众人的期待中正式开始。
何思为赶在最后一刻到了婚礼现场,她刚从束河回来,正好看到林臻和秦沁手挽着手,缓缓走向红毯的另一端。
看着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当他们互换戒指的那一刻,何思为在一旁情不自禁红了眼睛。
随着婚礼的深入进行,现场的气氛也达到了高潮。
宾客们纷纷举杯为新人送上祝福,祝愿他们的爱情长存、婚姻美满。
何思为注视着眼前婚礼仪式,目光与台上的郑思远无意中对视。
他眼神穿过人群,像一道炽热的光束,始终锁定在她身上。
这一刻,她仿佛读懂了他的眼神——那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是对未来幸福生活的祝愿。
何思为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明白,这份情感是珍贵的,它超越了时间的流逝,也超越了生活的琐碎。
婚礼继续进行着,何思为的思绪却飘回了过去。
她想起了和郑思远一起度过的那些日子,那些充满欢笑和泪水的时光,一起度过了无数欢乐时光。
她轻轻扬起嘴角,再次将目光坚定地投向郑思远。
距离上次见面不过短短半年,何思为觉得好像过了半辈子。
物是人非这四个字,她体会得无比深刻。
礼毕,郑思远下台走到她面前,笑着说:“黑了。”
何思为将被风吹乱的头发划至耳后,“太阳晒多了。”
“但人看起来更精神。”郑思远继续说。
“恭喜你获奖。”何思为将话题转到他身上。
“谢谢。”
是向芸走之前给他报的奖项,没想到误打误撞评上了。向芸邀请他去澳门合作新项目,郑思远答应了。
当初从澳门回来是为了了却心愿,如今心愿变成过往,也没了再坚持的意义。
“我看到你拍的节目了,拍得很好。”郑思远同样祝贺她。
“谢谢。”
终于在对方星光熠熠的时候,何思为已经超过及格线很远了,远到那条线是否存在都不再清楚。
或许在不知不觉间那条线已经被擦除了。
何思桓毕业去了部队,送别那天何思为回来送他。
她第一次看到陈梅哭,泪水在陈梅的眼眶里打转,闪烁着晶莹的光芒。
何思为是在这一刻突然明白了陈梅的艰难,家庭的重担、儿女的压力、人际关系的纷扰,这些无形的负担像一座座大山。
然而,陈梅从未向人抱怨过,她总是以微笑和乐观面对生活的挑战。
但今天,或许是何思桓的离开触动了她内心最柔软角落的瞬间,让她的泪水有理由在众人面前倾泻。
好似家庭中每个人都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以应对生活的种种挑战。如果家庭需要有人像轮岗一样坚强,那么何思为愿意成为那个扛起责任的人。
“妈,还有我。”何思为轻声说道。
陈梅看着何思为,泪水再次涌上眼眶,但这次她没有再憋回去。她任由泪水滑过脸颊,仿佛在释放着积压已久的情绪。
陈梅看见儿子上了军车,情绪逐渐平静,她和何思为走在回家的路上。
“你怪我吗?”陈梅问。
何思为知道她问的是什么。
“不怪,只是不理解。”何思为顿了顿说道,“现在理解了。”
关于杨西宁深入古镇拍摄的消息不胫而走,无数摄像爱好者和商业机构纷纷向她抛出橄榄枝,希望与她合作。
然而,面对这些诱人的机会,杨西宁却一一婉拒,她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不随波逐流。
何思为背着沉甸甸的背包,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追随杨西宁的旅程。她们一同穿越广袤无垠的戈壁,跋涉在黄沙漫天的沙漠中,也曾在潺潺流水旁和幽深曲径中流连忘返。
这些经历让何思为对摄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让她明白了杨西宁那句话的深意:“摄像的世界比你想象的更为广阔和深邃。”
在这个过程中,何思为见证了杨西宁如何用独特的视角捕捉古镇的韵味。她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构图和色彩搭配,而是用心去感受每一个细节,去捕捉那些被常人忽视的美好。
杨西宁告诉她,摄像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一种表达,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