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第91章
毒月的这场雷雨,下了很多天,颇有一种惊雷不止,扼退猛兽的凶煞气势。
朝会之上,陈柘手持笏板出列,上禀请辞。
他以身体不慎康健,想退居田园修养为名,主动递交了辞呈,请求辞官归隐。
赵翦准许了这个’请求‘,然后念及他辅佐先王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遂在邯郸近郊划了一块地赏赐给他,要他留在京畿安心修养。
辞官可以,安度余生也可以,但是人必须永远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
唯有陈柘及其家眷在手,陈沁那颗棋子,才会乖乖听话,永不叛变。
送她去洛邑,自然不是光明正大的以赵国人的身份去。
周朝式微,封土仅剩洛邑,天子在列国之间夹缝生存,但也达成了微妙的平衡。
列国之间,虽各自较劲,互相觊觎,寻衅不断。
时机不到,谁也不敢直接做第一个掀翻周室的’佞贼‘。
无他,一旦有谁如此行事,其余诸国便会打着为周天子讨伐叛贼的旗号,群起而攻之。
当年楚国一口气北伐宋鲁,灭了周室宗国-鲁国,得疆域千里,差点就犯了众怒。
周边一些小诸侯国恐慌不已,生怕下一个就轮到自己,于是联合派使者上书周天子陈述楚国之罪。
彼时,齐燕两国震怒,已经做好了随时陈兵迎战的准备。
周式虽衰微,不敢轻视天下那群虎视眈眈的诸国,到底还是明面上的老大。
除了下诏书调和,避免楚国近一步扩大战火,也做不了其他。
楚国毕竟刚刚经历一次报复性的举国之战,战力受损,不能立刻就进行再一次的战况。为了不成为公敌,楚王顺着周天子的台阶而下,将宋鲁两地,分别划了一些不足轻重的城池出去,贿赂齐国,说不会北扩,不会与齐国为敌。
齐国不战而得此便宜,偃旗息鼓,与楚国相安无事。
那之后,齐国的那位来自鲁国的姬姓王后及其子女,也忽然暴毙。
唇亡齿寒,周朝见证了鲁国的覆灭,即便无能为力,也一直不敢再信周边群雄。
知道这一点,赵翦自然不会明目张胆的往周天子身边送人。
这样只会令天子提防,心怀戒备,继而生厌。
周天子年满十八,选秀在即,已经由宗室挑好了清白人选。
故而,赵翦给陈沁安排了一个新的身份,让她顶替其中一个秀女入洛邑。
当时,陈沁问他,需要她在天子身边做什么。
他交代陈沁:“只需让天子爱上你,为你痴迷,寸心如狂。其他的,暂时什么都不必做。”
*
芈颜陪同芈鹭,在宗庙焚香七日,回来后发现陈沁已经出宫,无人知晓她的去向。
问及宫人,也都支支吾吾,答不出来个所以然。
她立马将这个奇怪的事,写在信笺上,派人快马加鞭送到娲皇宫,告知姬禾。
当天夜里,姬禾收到来信的时候,刚刚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胎动,没什么心情去管旁的。
此前,她用完晚餐后抄经,刚写到《道德经》中的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知其母,复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突然之间,已经越来越明显的小腹,鼓动了一下。
当中蕴含的力量,惊得她手中的笔一歪,写坏了一个’殆‘字。
她记得这种感觉。
她曾摸过身怀六甲的姬蘅的肚子,那时的登儿,就是隔着肚皮,顽皮地踢了一下她的手掌。
如此,姬禾才第一次切实感受到腹中那个孩子的存在。
怀胎,不再是一个形容,而是有了具象。那’胎儿‘用自己的动静和力量告诉她,祂在她的肚子里,祂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生命。
姬禾心中突生恐惧,她丢下笔,惊慌地叫稚辛,催问她寻找司懿的进度。
稚辛闻声,连忙放下手中的针线活,过来安抚着姬禾。
最后,她坦诚:“司懿先生下落不明,恐怕难以找寻,姑娘,时至今日,你除了将孩子生下来,别无他法。祂都已经胎动了,莫说司懿先生,就算是神医在世,也难以做到不伤母体,您就顺其自然将祂生下来吧。”
稚辛也不想见她终日陷入两难,看见案桌上,她抄写于帛书上的最后一句话。
她灵机一动,苦口婆心地继续劝说:“您成日抄经,自然比奴婢更明白其中的道理。这句’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是那道家经文都在劝您顺其自然。”
“您比奴婢有学问,更清楚其中所说的万物变化之理:只有守其之根本,顺应其理,才不会有意外发生;执心世事,画地为牢,终身不得解脱。这个孩子是天意使然,您不若顺应天意,生下他吧。”
提起这个,姬禾有些浮躁。
成日抄经,抄的《道德经》和《南华经》都在强调顺应天意,顺其自然,而她从来都不屈服于所谓的天意。
她活下来,一直都在与天意,背道而驰。
她若顺应天意,她至今还在楚国为阶下囚;她若屈服天意,她至今仍是生不如死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