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第106章
姬禾一回宫,就去见了赵翦,跟他说了赵允家的事情。
说赵允已经亲手处决了石蜜。
赵翦对那个结果,没太大的反应。
赵允能如此,说明他还够清醒,没有因情失智。
姬禾接着开始兑现答应赵允的事情,为石蜜保个全尸。
于是,姬禾从各方面综合来进谏:“毕竟此事事关我们赵国的御史大夫,他前期虽不知情,但好在一经发现,就能够及时止损,大义灭亲。若是毫不避讳的对外公开,说堂堂御史夫人,竟然是齐国的细作,不仅会叫齐国和列国笑话,还会引起朝野之间人心惶惶,引发众怒。届时众怒难平,势必会牵连到赵御史;就算王上念在他大义灭亲,诛杀细作,以此将功抵过,恐那涛涛众怒,也足以将他淹死。”
赵翦端坐案前,静静听着,“所以?”
她坐在他旁边,擡眼看了看他,继续道:“王上的宏图霸业正是百废待兴之际,培养出这样一个忠义能臣,殊为不易。所以从大局上考虑,我想劝谏王上,莫要对外公布石蜜此人的身份信息,就当为了保住赵御史。”
赵翦:“不公布,如何杀一儆百,震慑余下没浮出水面的细作?”
姬禾还在赵府,对赵允说下的那句’石蜜不是细作‘的言论前,就已经想到了解决的办法。
她不慌不忙,从容献策:“赵御史从石蜜口中得知,关于齐地来的细作,她们彼此之间,互不知道各自是谁,藏在何处。是以,我们可以从天牢找个死囚替代,悬于城墙,震慑余裂。至于细作的身份和窃取机密的方式和手段,可以保密不宣,以免被未成事的其他细作效仿。”
静默了一瞬后,赵翦拍板:“阿禾言之有理,寡人采纳了。”
姬禾连忙称颂:“王上英明。”
此事可以保全赵允的仕途,也不仅可以保全他心爱之人的全尸,还可以保全她的’声誉‘。
赵允是个拎得清的聪明人,他会知道这种李代桃僵的恩典,是为了什么。
石蜜死后,姬禾特意说得那句“害死她的不是你,也不是赵国和王上,而是让她来到你身边的齐国和齐王。”
为得就是在赵允心里,种下了一颗仇恨齐国的种子。
她相信,依照他的立场和血性,往后余生,他都将会为了斗齐国,而永忠于赵国,忠于赵翦,感恩于她。
说完这件事,赵翦后知后觉,姬禾怎么也掺和到这件事里去了?
还就在现场,看着赵允诛杀的石蜜,真是一如既往的勇,也不怕惊着腹中的孩子。
这般想着,赵翦多少有些不满她的不打招呼,就擅自出宫,独自行事:“阿禾,你怎么这样?”
姬禾差点要以为他是不是提前知道了,自己隐去的那段,配合石蜜假装被挟持的事情。
她镇定地问:“我怎么样?”
“从前在椒兰围场我们说好的,遇到事情你要告诉我,两个人一起去面对。”赵翦见她如此,方知她是真的一点也没放在心中,“你怎么能够知危险于不顾,独自行事?”
“阿禾,你到现在,还拿我当外人?”他无奈叹气,语气幽怨,宛若深闺怨妇。
原来是这个。
姬禾摇摇头,半真半假告诉他:“因为赵御史从石蜜口中审问出一桩齐国旧事,是关于我的亲姐姐,齐国前王后的旧事,想将此告知我。王上日理万机,我怎好因这点事就去打扰您。”
赵翦喋喋不休:“什么叫这点事?你独自去见一个细作,万一她对你动手,伤到你了怎么办?赵允也是,不知轻重,想告诉你上个书不就行了,还让你特意走那一趟。”
“王上放心,我带了稚辛,还带了暗卫,我不是一个人去的。去了才知道,赵御史想要石蜜在伏诛前,为她的造谣亲口向我道个歉。”
她当然不能明着说,是因为赵允借此与她交换条件,所有她只得用道歉来搪塞。
反正石蜜确实为那件事,向她道了歉。
赵翦见她坦然,也就没有再抓着这个。
他接着问了姬禾,石蜜跟她说了什么关于齐国前王后的事情。
这件事,姬禾不打算瞒着他,他不问的话,她也会主动告诉他,需要借他的手,帮她找人。于是直言不讳,悉数告诉他。
末了,她语带恳求:“王上,我想找到这个孩子。”
赵翦听后不置可否,客观评论了一句:“一个凭空猜测,可信度不高。”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愿意相信。相信姐姐的孩子是被她送出了齐国,流落在外。”姬禾对他说了一句掏心窝子的话,“王上您亲环友绕,身边都是亲近之人,或许不懂我这种死亲师友的亡国之人的滋味。”
她主动牵起他的手,轻轻贴在腹前:“除了登儿,和我们的孩子,我已经没有什么血亲了。那个孩子,是姐姐唯一的骨血,纵然他留在世间的这个可能十分渺茫,我也想找找看。”
她那句’死亲师友的亡国之人‘,着实扎到了赵翦。
她的语气并不激烈,相反还很平静。
正是这么一种平平静静的语气,才愈加令听者感到苍凉,滋生出一丝感同身受——
那是一种无法改变、无可挽回的遗憾和痛楚。
是即便以后一路繁花似锦,光明辉煌,都难以填平缺憾的暗淡过去。
现在想来,遭遇了那种国破家亡,她一个女子能够在这沉浮乱世活下来,是件很难很难的壮举,和奇迹。
奇迹的诞生,不是因为她够幸运,而是源于她内心的坚韧,催生出的强大。
坚韧到能够在泥潭沼泽中,百折不挠,随遇而安。
强大到能够在逆境中,披荆斩棘,踏出一条生路。
但凡她的心性少一分坚韧,也许他就见不到她了。
隔着衣物,赵翦的掌下触摸到了她腹中的那丝胎动,一个鲜活的小生命孕育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