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第112章
这一年,深冬的白雪兆丰年。
赵国在齐国屡次的针对下,安然度过。
而楚国的大地上,自从十一月开始,却陷入了一场缺粮危机中。
楚王熊昶得知淮北并未上贡今年的秋收,一通追责之后,才知道那些刺头,仗着山高国君远,竟然没有实施撤橘种粮的策略。
反而被那些游方商人带来的一则’赵王长期千金购橘‘的消息,给忽悠得现在还在种那不顶用的酸橘子。
祸不单行,淮北不仅没有如期交付贡粮,反而因每家粮食不够闹饥荒,一个月内,三万民众发动了七八起大规模的殴斗事件。
那些刁民结成一股力量,一路南下,劫掠富人为生,并且直冲寿春,在王城中劫掠贵族,于贵族家门口,京兆尹府门闹着喊着,逼着朝廷给他们发粮。
以至于,贵族们载声怨道,为了安危,不敢出门,不敢上朝。
那些贵族们躲在家中,连连上书,后来出动王城禁军在城中巡视,加强警戒,才没有继续滋生事端。
熊昶上位之后不过两个月,就遇到这样令他生气的事,当下想将那些流民通通乱刀砍死。
这样不负责任的做法,自然是遭到了良臣的劝谏和阻止:“王上万万不可,国以民为本,若是将他们都斩杀于王都,岂非是暴君行径,将会令国中百姓望而生寒,与国君离心离德。”
熊昶怒喝,“刁民暴动,都到寡人的眼皮子底下了,不能杀那当如何?供着他们当祖宗吗?!把寡人的王位让给他们来当好不好?”
旁边的宫人吓得瑟瑟发抖,跪伏在地。
令尹又继续上谏:“王上息怒,民以食为天,安抚流民,只需让他们吃饱穿暖,便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臣建议,可在城中设粥棚,先让那些流民吃饱,再予以怀柔安抚,按人头算,每户领取足以过冬的粮食和粮种,等来年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一切都将有转机啊。”
又是一阵暴喝:“放肆!他们胆敢违背先王之命,没有撤橘种粮,交不出贡粮,寡人没找他们算账,没砍他们的头就算好了,还敢反过来要寡人供养他们!这像话吗?啊?这像什么话!”
“王上……京兆尹所言有理!臣附议,请王上三思啊!”
“臣附议,请王上三思!”
“臣附议,请王上三思!”
“……”
满殿陆续响起附和之声。
“好啊,你们,你们这群慷寡人之慨的老狐貍。今年国中到处雪灾,处处贡粮都较之以往少了一半,都在哭穷!这会儿国库的存粮养军中都不够,还要分出去养那批刁民。”熊昶抓了抓御案,不耐道:“既然你们都提议设粥棚,发米粮。国难当头,那便先由你们开始缩衣节食,就从你们俸禄中扣出八成,寡人也出七成,予以赈灾。”
令尹毫不犹豫地高举笏板,率先跪地:“臣无异议。”
那些刚才跟着进谏的臣子,犹豫片刻,也都下跪:“臣无异议。”
新任君王不爱百姓,遇事慌慌张张,只会大吼大叫,还如此抠抠搜搜,让这些追随他的人大失所望。
他们竟都在后悔,当初没有跟着先王而去,为何就留下来选择侍奉他了呢?
然而难民多到挤爆寿春王都,短短几日,好不容易送走了一批又一批难民。
而然还剩下大一半的未领到,那些赈灾米粮,就迅速见了底。
剩下的没有领到,怒而砸粥棚,继续生事端。
一切,再一次回到原点。
熊昶气得双手叉腰,于大殿上怒声大骂:“国库存粮都要见底了,再发下去,举国都喝西北风去!”
他接着阴阳怪气地冷笑一声:“令尹,你来看看,你提的好事。不怕没水喝,就怕一碗水端不平,前头那些人已经领到粮食了,后面的却领不到。令尹,你散朝回家路上,最好小心一些,当心那些领不到的人,怕是会活吞了你。”
令尹坚贞上疏:“臣愿意捐献出家财,于他国买粮,解我楚国之危。”
暴怒的熊昶闻言,顿时静了一瞬。
这个想法,他还真没想过。
楚国山多,很多土地并不适合居住耕种。
是以历代君,王无一不将’朝北扩展,进军中原‘为方针蓝图。
他们四处侵略北方中原小国,劫掠了不少的奇珍异宝。
虽然知晓国库财物众多,但当他真正褫夺君位,接掌王位之后,才真正见到了那个宝库。
数不尽的金银珍宝,各国货币,堆积如山,连串钱的绳子都烂掉了。
也正是这些庞大的财物,一直支撑着楚国源源不断的南征北战,穷兵黩武。
换而言之,楚国并不缺钱。
他们只是目前缺粮。
令尹的话提醒了他,区区粮食短缺而已,有钱就能办到的事情,那就不叫事情。
还算个屁的国难。
想清楚这点,良久之后,熊昶开口:“令尹为国为民,叫寡人好生感动。你说的倒也是个办法,为今之计,只有如此了。卿一介臣子,都能如此,寡人这个一国之君岂能作壁上观,真不管寡人的臣民。寡人将国库钥匙交给你,任你拨款将此事办。这之前,你自己想办法解决那些闹事的民众,别再让寡人听到他们再生事端。”
令尹顿首接旨:“臣领旨。”
*
朱儿与赵翦安排在楚国的眼线,同时将这件事传回赵国。
姬禾知道,当初她孕期,赵翦交由赵国商人放风出去,千金买橘的计划,终于到了收网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