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丢人现眼
就在赵明依倒下的瞬间,贺昭像是背后长了眼睛,极其敏捷地、甚至带点嫌恶地侧身一避,动作快得只留下一片衣角残影。
“噗通”一声闷响!
赵明依结结实实地摔在了地上,发髻散乱,珠钗歪斜,精心维持的柔弱姿态摔得粉碎,只剩狼狈不堪。
她疼得眼泪瞬间涌出,一半是摔的,一半是羞愤的。
贺昭居高临下地瞥了她一眼,眼神中不含丝毫情绪。
他转向夕若,语气恢复如常,“阿若,父亲让我带话给你。”
夕若点点头,甚至没多看地上的赵明依一眼,便与贺昭走向内室。
周围的窃窃私语和隐含嘲笑的目光如同针一样扎在赵明依身上。
赵明姝走到她面前,并未弯腰,只垂眸冷冷地看着她,那目光里的鄙夷和冰冷几乎将她冻结。
“还不起来?怎么,还嫌丢人丢得不够吗?”赵明姝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赵明依耳中。
回府的马车上,气氛压抑得可怕。
一回到赵府,赵明姝径直去了父亲的书房。
她没有哭闹,只是平静却难掩愤怒地将百工阁发生的事客观陈述了一遍,末了,她抬起眼,眼中是实实在在的委屈和失望。
“父亲!我将她带出去,本是存了姐妹和睦之心,想让她见见世面,改改性子。可她呢?见了外男便如同苍蝇见了血,竟使出这等下作手段往人身上贴!贺公子避之如蛇蝎,在场多少人看着?她丢的不止是她自己的脸,是我的脸,是整个赵家的脸面!如此不知廉耻、屡教不改,若传扬出去,赵家女儿的名声还要不要了?父亲若再纵容,女儿日后也无颜出门了!”
赵父听完,气得脸色铁青,额上青筋暴跳!
他原以为接回女儿好生管教便能安稳,谁知她竟如此不堪,毫无悔改之心,甚至变本加厉!一想到今日她丢人丢到了贺公子面前,还可能开罪了贺家,赵父就一阵后怕和暴怒。
“这个孽障!死性不改!”
他猛地一拍桌子,怒吼道,“来人!把那个丢人现眼的东西给我拖进祠堂跪着!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准给她送饭,不准放她出来!让她对着列祖列宗好好反省!什么时候知道错了,什么时候再来回我!”
于是,刚刚结束严嬷嬷教导的赵明依,连口气都没喘匀,便又被粗使婆子毫不客气地架起来,在一片哭喊哀求声中,被扔进了阴冷昏暗的祠堂里。
厚重的祠堂大门“哐当”一声紧闭,隔绝了外面的一切光亮和声音。
赵明依瘫坐在冰冷的蒲团上,对着森严的祖宗牌位,终于忍不住发出压抑的、充满怨恨的呜咽。
赵明依被关祠堂反省的消息,如同在赵府深潭中投下的一颗石子,涟漪很快平息。
府中上下依旧按部就班,只是西院那位新来的二小姐,成了下人们口中一则心照不宣的笑谈和警示。
几日后的一个清晨,京城的气氛却悄然不同。
长街洒扫洁净,驿馆忙碌异常,空气中弥漫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郑重。
原是西域大宛国派遣使团前来朝贡,以示友好。
皇上对此颇为重视,特命年轻一代中佼佼者的裴九肆与贺昭共同负责接待事宜,既有历练之意,也显我朝对来使的尊重。
【系统提示,触发“丝路鸾鸣”任务。大宛使团意图学习中原精湛刺绣技艺,深化两国文化交流。请协助使团成员阿托玉在百工阁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成功将显著提升百工阁声望及与西域友好度。】
夕若正在百工阁内核对一批新到的软缎,脑海中忽然响起系统的声音。
她微微一愣,旋即了然。
近日街谈巷议皆是大宛使团之事,没想到其中还有这番渊源。
“夕若姐姐!”一声清亮欢快的呼唤从门口传来。
夕若抬头,只见林毓穿着一身鹅黄色衣裙,俏生生地站在那里,气色红润,眼神明亮,显然伤势已彻底痊愈。
她身旁站着的是神色娴静的赵明姝。
经历种种,赵明姝眉宇间褪去了几分少女娇憨,多了几分沉静通透,却更显风仪。
“林毓,明姝,你们来了。”夕若笑着迎上去,“妹妹看来是大好了。”
“早就好啦!在府里闷得都快长蘑菇了!”林毓活泼地挽住夕若的手臂,又对赵明姝笑道,“多亏明姝姐姐时常来陪我说话解闷,不然更无聊。”
赵明姝浅笑,“是你自己性子好,恢复得快。”她目光转向夕若,“今日过来,是想挑些新样的丝线,林毓妹妹也想学做几个香囊。”
三人正说着,忽见阁外一阵小小的骚动。
只见裴九肆与贺昭领着几位身着异域服饰的男女走了进来。
为首的是一位女子,约莫十八九岁年纪,深目高鼻,肤色是健康的蜜色,头发编成无数细辫,缀着彩珠和银饰,身穿色彩鲜艳的锦袍,眼神大胆而好奇地打量着百工阁内的一切。
她便是大宛使团中的一员,名叫阿托玉,据说是大宛国内一位擅长织染的贵族之女。
“夕若。”裴九肆率先开口,声音一如既往的沉稳,“这位是大宛国的阿托玉姑娘。奉陛下旨意,阿托玉姑娘欲在京城期间学习中原刺绣技法,朝廷认为百工阁最为合适,特来安排。”
贺昭在一旁补充道,“阿托玉姑娘汉语尚可,沟通应无大碍。有劳夕若姑娘费心。”
阿托玉上前一步,右手按在胸前,行了一个大宛国的礼节,汉语虽带口音,却十分清晰,“阿托玉见过阁主。久闻中原刺绣精美绝伦,如同天上的云霞,水中的月光,心中向往已久。此次奉命而来,恳请阁主不吝赐教。”她的目光真诚而热切,充满了对未知技艺的好奇与渴望。
夕若还了一礼,微笑道,“阿托玉姑娘客气了。文化交流,本是美事。百工阁荣幸之至。姑娘若有任何需要,尽管开口。”
林毓在一旁好奇地打量着阿托玉奇特的服饰和发辫,小声对赵明姝说,“她的衣服真好看,颜色好鲜艳。”
赵明姝也轻声回应,“听闻大宛国擅长织染,他们的毛毯和挂毯闻名西域,色彩运用确有过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