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七画(7)
第59章七画(7)
【功效应用】祛痰止咳:用于顽痰阻塞,胸满咳喘,时吐稠痰,单用为末,蜜丸,枣汤送服,如皂荚丸(《金匮要略》)。通窍开闭:用于中风口噤及癫痫痰盛,神昏窍闭。用于中风口噤,可与细辛、薄荷、南星、半夏、雄黄等为末,吹鼻取嚏,如通关散(《丹溪心法附余》);用于癫痫痰盛,神昏窍闭,可与白矾等份为末,温水调灌取吐,如稀涎散(《圣济总录》)。若治大便燥结不通,可单用煅炭存性,研末,米汤送下;亦可与细辛等量研末服。此外,还可散结消肿,除湿杀虫,用于疮癣疥癞,可与雄黄、蛇床子、轻粉等入黄蜡中制膏剂外搽,如神异膏(《证治准绳》);用于疮肿末溃者,可与蓖麻仁捣烂外敷。现代常用于慢性气管炎、脑血管意外、癫痫、蛔虫性肠梗阻、急性乳腺炎、疥癣等。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1~3g。外用:适量,研末搐鼻,或煎水洗,或研末撒、调敷,或熬膏涂。
【使用注意】口服可刺激胃肠黏膜,引起呕吐、腹泻,故仅能小剂量研粉或入丸剂使用。孕妇忌服。
【现代研究】含数种皂苷、鞣质、谷甾醇等。动物试验,能增加呼吸道黏膜分泌,有祛痰作用;对离体大鼠子宫有兴奋作用。在试管中,对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皂角刺见《本草衍义补遗》。为豆科植物皂夹gleditsiasinensislam.的棘刺。产地同皂荚。
【异名】皂刺、皂针、皂角针、天丁、皂荚刺。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胃经。
【功效应用】消肿排脓:用于痈疽疮肿,乳痈,瘰疬痰核,常与山甲、银花、生甘草等同用,如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痈疽脓成不溃者,常与黄芪、当归、川芎、山甲配伍,即透脓散(《外科正宗》)。搜风杀虫:用于麻风,皮癣。治麻风,可与大枫子油、大黄等同用,如追风散(《证治准绳》);治皮癣,常与醋浓煎,外涂。
现代常用于急性扁桃体炎、乳腺炎、痈疮、乳汁不通等。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单用10g水煎,早晚2次分服。
【用法用量】煎服: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醋煎涂;研末撒;或调敷。
【使用注意】痈疽已溃者不宜服。孕妇忌服。
【现代研究】含黄酮类、酚类、皂苷。
含羞草见《岭南采药录》。为豆科植物含羞草mimosapudica的全草。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地区。
【异名】知羞草、喝呼草、怕羞草、感应草。
【性味归经】甘,微寒。有小毒。归心、脾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热毒疮肿,带状疱疹,单用鲜叶捣烂外敷。安神镇静:用于夜寐不安,失眠,常与夜交藤、远志、酸枣仁等同用。清利湿热:用于湿热泄泻,淋证,小便不利,常与车前草、海金沙、木通等配伍。此外,与伸筋草各15g水煎加酒少许服,可治跌打损伤。
现代常用于痈疖、带状疱疹、胃肠炎、泌尿系结石、神经衰弱、急性肝炎等。治急性肝炎,可单用水煎服。
【用法用量】煎服:15~30g;或炖肉。外用:适量,捣敷。
【使用注意】本品有麻醉作用,内服不宜过量。孕妇忌服。
【现代研究】含含羞草碱及其葡萄糖苷、松醇等。
含羞草根见《云南中草药》。为豆科植物含羞草mimosapudical.的根。
【性味归经】微苦,温。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止咳化痰:用于肺气上逆之痰咳,单用水煎服。祛湿通络:用于风湿痹痛,单用泡酒服。和胃消积:用于小儿食欲不振,嗳腐吞酸,单用水煎服;或与山楂、莱菔子等配伍。
现代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小儿消化不良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或浸酒。
【现代研究】含生物碱,内酯类物质和黄酮苷。动物试验其煎剂有明显止咳作用。能对抗乙酰胆碱引致离体兔肠的痉挛作用。体外试验,对金黄色、白色葡萄球菌、卡他布兰汉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和鼻病毒17型亦均有抑制作用。
怀牛膝见《神农本草经》。为苋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牛膝achyranthesbidentatabl.的根。主产河南、山西、河北、山东等地。
【异名】怀膝、准牛膝、牛膝、怀夕。
【性味归经】甘、苦、酸,平。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活血祛痰:用于瘀血阻滞的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腹痛,常与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等同用;用于产后胞衣不下,可与冬葵子同用;用于跌打损伤,常配伍当归、川芎、续断等。补肝肾,强筋骨:用于下肢无力,腰膝酸痛因肝肾不足所致者,可与杜仲、续断、补骨脂等配伍;湿热偏胜者,常与苍术、黄柏同用,即三妙丸(《医学正传》);风湿所致下肢关节疼痛,常配伍独活、木瓜、防己、萆薜等。引血下行:用于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可与小蓟、茅根、栀子等配伍;用于阴虚火旺所致龈肿齿痛,口疮,常配伍地黄、石膏、知母等,如玉女煎(《景岳全书》);用于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常配伍代赭石、龙骨、牡蛎等,如镇肝息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利尿通淋:用于热淋尿痛,尿血,常与瞿麦、滑石、通草等配伍,如牛膝汤(《备急千金要方》)。此外,牛膝生用捣敷,可治金疮疼痛。
现代常用于高血压、脑血管痉挛性头痛、风湿性关节炎、急性尿路感染、膀胱结石、月经不调、急性扁桃体炎、牙龈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或浸酒、熬膏,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
【使用注意】凡中气下陷,脾虚泄泻,下元不固,梦遗失精,月经过多者及孕妇均忌服。
【现代研究】含三萜皂苷(其中一个苷元是齐墩果酸)、多量钾盐、蜕皮甾酮、牛膝甾酮等,醇浸液能抑制大鼠的实验性关节炎。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小鼠实验性疼痛(扭体反应)。流浸膏对多种动物子宫有兴奋作用。能短暂降低狗、兔的血压;并有轻度利尿作用,还能抑制心脏和肠管的收缩。
谷芽见《本草纲目》。为禾本科植物稻oryzasatival.的成熟果实,经加工而发芽者。
【异名】稻芽。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消食化积:用于食积停滞,胀满,泄泻,可与山楂、神曲、橘皮水煎服;亦可与白术、砂仁、甘草配伍。健脾开胃:用于脾虚食少,单用,或与党参、白术、砂仁、炙甘草制丸或研粉服,如谷神丸(《澹寮集验方》)。
现代常用于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大剂量,30g);或研末。
谷精草见《开宝本草》。为谷精草科1年生草本植物谷精草eriocaulonbuergerianumkoern.的带花茎的花序。主产于长江流域及江南各地。
【异名】天星草、灌耳草、珍珠草。
【性味归经】辛、甘,凉。归肝、胃经。
【功效应用】疏散风热,明目退翳:用于肝经风热,目赤肿痛,目翳,雀目,偏正头痛,单用炖鸭肝服,亦可与荆芥、龙胆草、赤芍药等同用,如谷精龙胆散(《证治准绳》)。
现代常用于急性结膜炎。
【用法用量】煎服:6~15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血虚目疾者禁用。
【现代研究】水浸剂在试管内对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龟板见《神农本草经》。为龟科动物乌龟chinemysreevesii(gray)的腹甲。主产于湖北、安徽、湖南、江苏、浙江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