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五画(8) - 中药大辞典 - 刘彬编著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中药大辞典 >

第37章五画(8)

第37章五画(8)

【功效应用】疏风解表:用于感冒风热所致头痛,牙痛,目赤,咽痛,单用,或配伍使用。感冒头痛者,可配伍一枝黄花、生姜、葱白;牙痛者,可配伍蒲公英、犁头草、威灵仙等;目赤肿痛者,可取二层根皮,加奶适量,捣烂取汁点眼。清热利湿:用于湿热泻痢,黄疸,淋证,可单用。泻痢者,亦可与算盘子、铁扫帚同用;黄疸者,可配伍茵陈、龙胆等。祛风除湿:用于风湿腰腿痛,可以鲜根水煎,加酒适量饮服,或与马尾松针、刀豆壳水煎。此外,本品捣敷,又治痈肿,蛇伤。现代多用于感冒,咳嗽,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急性结膜炎,急、慢性肝炎,肠炎,痢疾,高血压头痛,慢性肾炎水肿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

【现代研究】含苷类及鞣质。

白牛胆见《泉州本草》。为菊科落叶灌木羊耳菊inulacappadc.的根及全草。分布于江南各地。

【异名】羊耳菊、毛老虎、山白芷、白背风、毛秀才、毛茶、小茅香、毛柴胡、白叶菊、大力黄、上大黄。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肝、脾、胃经。

【功效应用】散寒解表:用于风寒感冒之恶寒发热、咳嗽、哮喘,单用其根水煎服。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单用,或与胡枝子、大风藤、当归等同用。行气化滞:用于胸膈痞闷,胁肋胀痛,跌打损伤及泄泻,痢疾,可单用。胁肋胀痛者,亦可配伍连钱草、白花蛇舌草、牛皮消、石菖蒲等。此外,本品捣敷,或煎水洗患处,又治痔疮及疥癣。

现代常用于感冒咳嗽、风湿性关节炎、胃痛、神经性头痛、胆结石、胆囊炎、痔疮、疥癣等。

【用法用量】煎服:15~30g(鲜者30~6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现代研究】主含挥发油、黄酮、甾醇、酚类等。小鼠腹腔注射煎剂有止咳作用。

白牛膝见《滇南本草》。为石竹科植物狗京蔓cucubalusiferal.的根。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西南地区尤多。

【异名】小九古牛、九股牛膝、长深根、小被单草根。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活血祛瘀:用于瘀血阻滞所致经闭,倒经,跌打损伤,痈肿疮肿,瘰疬,单用煎服,浸酒服或捣敷。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单用,或与苡米、威灵仙、凌霄花等浸酒服用。利尿消肿:用于小便不利,水肿,常与车前草、萹蓄、金钱草等同用。

现代多用于跌打损伤、腰肌劳损、风湿性关节痛、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痈疖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

【现代研究】含多种低聚糖,都是蔗糖的半乳糖苷,中有剪秋罗糖、异剪秋罗糖和棉子糖;此外,还含蔗糖。

白毛藤见《百草镜》。为茄科蔓性半灌木植物白英salanumlyraturnthunb.的全草。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异名】白英、蜀羊泉、毛风藤、排风藤、毛秀才、葫芦草、金线绿毛龟草、毛老人。

【性味归经】苦、甘,凉。归肝、胆、肾、膀胱、脾经。

【功效应用】清热利湿:用于湿热黄疸,带下,淋证,水肿。治疗黄疸,单用,或与胡荽、虎刺根同用;治疗带下,常与大枣或桂圆同煎;治疗淋证,水肿,单用,或与薏苡仁、车前草、海金沙等同用。解毒消肿:用于痈肿疔疮,可以鲜草炖服,另以鲜叶捣烂敷,或煎水洗患处。此外,浸酒服或煎服,又治风湿痹痛。

现代多用于病毒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胆石症、白带、肾炎水肿、痈疖肿毒、肺癌、肝癌、宫颈癌。用于肺癌、肝癌,可与半枝莲、丹参、贝母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品15~30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捣敷;或捣汁涂。

【使用注意】体虚无湿热者忌用。大量使用可引起恶心,呕吐,眩晕,瞳孔散大和喉头烧灼。

【现代研究】全草含生物碱。与红枣按1:1混合制成煎剂、糖浆剂,对小白鼠艾利虚腹水癌及梭形细胞肉瘤的实体型及腹水型有抑制作用。可促进机体的抗体形成,以及蛋白的合成。可以增强机体非特异性的免疫生物学反应。蜀羊泉碱均有抗真菌作用。

白石脂见《神农本草经》。为硅酸盐类矿物高岭石族高岭石kaolinite.的矿石,全国各地均产,主产山西、河北、河南、山东、江苏等地。

【异名】白陶土、高岭土、白符。

【性昧归经】甘、酸,平。归大肠、肾经。

【功效应用】涩肠止泻:用于久泻,久痢,单用,或与干姜、粳米等配伍。固崩止带:用于崩漏,带下,常与乌贼骨、阿胶等同用。涩精止遗:用于遗精,可与龙骨、牡蛎等同用。此外,细末扑脐中,又治小儿脐中流液,赤肿。

现代多用于慢性痢疾、慢性结肠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10~15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使用注意】有湿热积滞者忌服。

【现代研究】主要成分为水化硅酸铝。

白兰花见《四川中药志》。为木兰科常绿乔木白兰花micheliaalbadc.的花。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江南各地。

【异名】白兰、白玉兰。

【性味归经】苦、辛,温。芳香。归肺、脾、肾经。

【功效应用】化湿行气:用于湿阻中焦,脘闷腹胀,可与厚朴、砂仁、橘皮等配伍;用于脾虚湿盛之带下,可与薏苡仁、车前草、革薢等同用。止咳平喘:用于咳嗽痰喘,单用水煎调蜜服。

现代常用于急性胃肠炎、支气管炎、带下症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

【现代研究】主含挥发油等。动物试验,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

白头翁见《神农本草经》。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chinensis(bye.)reg.的根。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安徽、山西、陕西、江苏等地。同属植物兴安白头翁pulsatilladahurica(fisch.)spr.朝鲜白头翁pulsatillakoreananakai、细叶白头翁pulsatillaturczaninoviikrylovetserg.和蒙古白头翁pulsatillaambigusturca.expritz.的根亦供药用。

【异名】白头公、野丈人。

【性味归经】苦,寒。归大肠经。

【功效应用】解毒止痢:用于热毒血痢,单用,或与黄连、黄柏、秦皮同用,如白头翁汤(《金匮要略》);若属产后血虚下痢,可配阿胶、甘草等,如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金匮要略》)。杀虫止痒:用于阴痒,可与苦参、蛇床子等煎水冲洗阴道。凉血止血:用于血热所致鼻衄,痔疮出血,崩漏下血,单用,或配方使用。治衄血,可与黄芩、白茅根等配伍;治痔疮出血,常与地榆、槐角等同用;治崩漏下血,可与棕榈炭,莲蓬炭等同用。此外,与薏苡仁、樗白皮、苦参等同用,又治妇女带下症。

现代常用于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及滴虫性阴道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者15~30g)。外用:适量,捣涂或煎水冲洗。

【现代研究】含皂苷、白头翁素等。白头翁煎剂及其皂苷在体外和体内都能抑制阿米巴原虫的生长。5%白头翁流浸膏在试管内5分钟可杀死滴虫。新鲜茎、叶榨取的汁液在体外(平皿挖洞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有抑制作用。煎剂对某些志贺菌属有抑制作用。

白豆寇见《本草拾遗》。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豆蔻amomumcardamornurnl.的果实。分布于南亚地区,我国广东、海南、广西、云南亦有栽培。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