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五画(10)
第39章五画(10)
现代常用于小儿惊厥、颜面神经麻痹、破伤风、癫痫、急性喉炎、扁桃体炎、流行性腮腺炎、疖肿、颈淋巴结核等。【用法用量】煎服:4.5~9g;或入丸、散,0.5~1.5g。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或调敷患处。散风热宜生用;其他多炒用。
【现代研究】含脂肪和蛋白质,此蛋白质有刺激肾上腺皮质作用。体表的白粉中含有草酸铵,是对抗小鼠士的宁惊厥的有效成分,对治疗癫痫发作有一定疗效。具有催眠,抗惊厥,抗凝、降血糖和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作用。
白背三七见《云南中草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子菜gynuradivaricate(l.)dc.的根及根茎。分布于广东、广西及西南各地。
【异名】大肥牛、枪刀药、清心菜、散血姜、胖儿草、三百棒、玉枇杷、金丝桃杷。
【性味归经】辛,凉。归肝、肺经。
【功效应用】润肺止咳:用于肺热及肺痨咳嗽,单用水煎服。舒筋活络:用于风湿痹痛,单用水煎服;用于跌打损伤,可用鲜草捣敷,并用根泡酒服。凉血止血:用于崩漏下血,单用水煎服;用于外伤出血,研粉撒布患处。此外,鲜叶捣烂,加白糖拌成糊状敷患处,又治水火烫伤。
现代常用于支气管炎、百日咳、肺结核、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等。
【用法用量】煎服:6~15g;或浸酒。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敷。
白螺蛳壳见《本草纲目》。为田螺科动物方形环棱螺bellamyquadrata(benson.)或其同属动物的陈旧螺壳。主产于浙江、江苏等地。
【异名】白螺壳、棱螺壳。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化痰止咳:用于痰热咳嗽,单用研粉冲服。和胃止痛:用于胃痛,吐酸,反胃,单味火煅,研粉温酒调下。敛疮生肌:用于疮疡不敛,单味火煅,研粉掺之;用于杨梅疮烂,可与朱砂各等份,冰片少许,为末搽之:用于水火烫伤,单用,火煅研粉,油调敷。
现代常用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胃溃疡、疮疡不敛、烧烫伤等。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3~9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现代研究】主含碳酸钙等。
白毛夏枯草见《本草纲目拾遗》。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金疮小草ajugadecumbensthunb.的全草。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各地。
【异名】金疮小草、筋骨草、散血草、青鱼胆草、破血丹、白夏枯草、散血丹、透骨消、活血草、苦地丹。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痈肿疔疮,毒蛇咬伤,单用捣烂外敷,或绞汁饮服;用于热毒上攻所致咽喉肿痛,常与射干、桔梗、甘草等同用;用于目赤肿痛,单用煎服,或用鲜草捣烂敷眼上。化痰止咳:用于肺热咳嗽,咳痰黄稠,可与前胡、瓜蒌、桔梗同用;用于肺热成痈,咳痰腥臭,可用鲜品捣汁内服,或与薏苡仁、桔梗、鱼腥草、金荞麦等同用。凉血散血:用于跌打损伤,以酒煎服,并捣烂外敷;治外伤出血,可捣烂外敷。此外,与白茅根、侧柏叶、大蓟等配伍,又治咳血,衄血。
现代常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急性结膜炎,跌打损伤,痈疖,高血压等。治高血压,可与钩藤、白芍、决明子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10~30g(鲜品30~6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现代研究】含新克罗烷双萜类化合物、环烯醚、萜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等。具有镇咳,祛痰,平喘,抑菌,抗病毒,降压,抗炎,抗过敏等作用。
白花蛇舌草见《广西中药志》。为茜草科1年生草本植物白花蛇舌草oldenlandiadiffusa(willd.)roxb.的带根全草。分布于广东、广西、湖南、福建、浙江、江苏、云南、江西等地。
【异名】蛇舌草、羊须草、蛇总管、二叶葎、蛇舌癀。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胃、大肠、小肠、膀胱经。
【功效应用】清热利湿:用于膀胱湿热,小便短赤,淋漓热痛,单用,或与车前草、半边莲、石韦等同用。解毒消痈:用于热毒疮痈,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肠痈,内服,或捣敷患处。治疗疮痈,常与金银花、连翘、菊花同用;治疗肠痈,常配伍红藤、败酱草等。此外,利用其清热解毒作用,亦可治疗多种癌症。
现代常用于尿路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阑尾炎、盆腔炎、附件炎、胃癌、食管癌、直肠癌等。
【用法用量】煎服:30~6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
【现代研究】含卅一烷、豆甾醇、熊果酸、齐墩果酸、β-谷甾醇等。在体外(相当于生药6g/ml)对急性淋巴细胞型、粒细胞型、单核细胞型以及慢性粒细胞型的肿瘤细胞有较强抑制作用(美蓝试管法);用瓦氏呼吸器测定,对前二者的抑制作用亦较强。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志贺菌属有微弱作用。煎剂在动物试验中,能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增生和增强吞噬细胞活力。
瓜蒂见《神农本草经》。为葫芦科1年生草质藤本植物甜瓜cucumismelol.的果蒂。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
【异名】甜瓜蒂、瓜丁、苦丁香、甜瓜把。
【性味归经】苦,寒。有毒。归胃经。
【功效应用】涌吐风痰宿食:用于痰涎宿食壅塞上脘,蒙蔽清窍而致胸脘痞胀,欲吐不出,烦闷不安,或发为癫痫,惊狂,喉痹。前者,常与赤小豆等量为末,香豉煎汤送服,即瓜蒂散(《伤寒论》),得吐即止;后者,单用研末冲服,或与郁金、全蝎等同用。祛湿退黄:用于湿热黄疸,湿热头痛,身面浮肿,单用研末,吹鼻中少许,待鼻中流出黄水即停止吹人,如瓜丁散(《千金翼方》)。
现代多用于催吐毒物,治疗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2.5~5g;或入丸、散,0.3~1g。外用:适量,吹鼻取涎。
【使用注意】体虚、失血及上部无实邪者忌服。
【现代研究】含葫芦素b、葫芦素e、葫芦素d、异葫芦素b等。葫芦素b、葫芦素e的混合物有抗肝炎作用;对四氯化碳肝损伤的大鼠,能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减少肝细胞的疏松变性、坏死、空泡等病理改变;能增加肝糖原及防止脂肪变性,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类似转移因子的作用。内服能刺激胃黏膜,引起反射性呕吐。犬中毒后,可致呼吸中枢麻痹而死。
瓜蒌见《神农本草经》。为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kirilowiimaxim.的果实。主产于山东、安徽、河南等地。
【异名】枯楼、全栝楼、栝楼皮、栝蒌实、瓜蒌皮、瓜蒌仁、蒌仁霜。
【性味归经】甘、苦,寒。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清热化痰:用于痰热壅肺,咳痰黄稠,胸膈痞满,常与黄芩、枳实、胆星等同用,如清气化痰丸(《医方考》);停饮积痰,胸闷气急者,可与半夏、枳实、陈皮等配伍。宽胸散结:用于胸痹,结胸。痰热互结心下之小结胸证,常与半夏、黄连同用,即小陷胸汤(《伤寒论》);痰浊结聚之胸痹心痛,常与薤白、半夏同用,如瓜蒌薤白半夏汤(《金匮要略》)。消肿散结:用于火毒蕴结之乳痈,肺’痈,肠痈。治乳痈,常与蒲公英、银花、连翘、山甲等同用;治肺痈,常与银花、鱼腥草、芦根等同用;治肠痈,常配伍蒲公英、丹皮等。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可与甘草同煎,加蜜调服,即瓜蒌煎;亦可配伍火麻仁、郁李仁、枳实等。
现代常用于急性支气管炎、胸膜炎、肺炎、肺脓肿、冠心病、乳腺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9~12g;捣汁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大便不实,有寒痰、湿痰者不宜用。反乌头。
【现代研究】含三萜皂苷、蛋白质、有机酸、糖类、树脂等。动物实验有增加冠脉流量和降低血脂的作用,并能增加耐氧的能力。本品对小鼠有镇静作用,并对小鼠肉瘤及腹水癌细胞有抑制作用。瓜蒌皮的体外抗癌效果比瓜萎仁好,且以60%乙醇提取物作用最强。煎剂或浸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奥杜盎小芽胞癣菌、星形奴卡菌、铜绿假单胞菌、伤寒沙门菌、志贺菌属、霍乱弧菌及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动物实验还证明,自瓜蒌皮分离的总氨基酸有良好的祛痰作用。
瓜子金见《植物名实图考》。为远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瓜子金polygalajaponicahoutt.的全草或根。分布于东北、华北、长江流域、西南等地。
【异名】金锁匙、远志草、小远志、瓜子草、辰砂草、散血丹、竹叶地丁、瓜子莲、小叶瓜子草、黄瓜仁草、铁线风、铁洗帚、产后草。
【性味归经】辛、苦,凉。归肺、肝、脾经。
【功效应用】化痰止咳:用于痰多咳嗽,咳痰黏稠,单昧煎服,或捣烂绞汁服。宁心安神:用于痰热壅盛、蒙蔽清窍所致惊悸,健忘,失眠,单用水煎,制成糖浆剂服用。解毒消痈:用于咽喉肿痛,痈疽疮毒,蛇咬伤。治咽喉肿痛,可与白花蛇舌草、车前草等配伍;治痈疽疮毒,晒干研粉,黄酒送服,或黄酒调敷患处,亦可取鲜草捣敷患处。活血止血:用于吐血,便血,崩漏下血,月经不调,煎服,或捣烂绞汁服用。此外,与猪肝共煮食,又治小儿疳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