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四画(1) - 中药大辞典 - 刘彬编著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中药大辞典 >

第19章四画(1)

第19章四画(1)

王瓜见《神农本草经》。为葫芦科多年生攀援性草本植物王瓜trichosanthescucumeroides(ser.)maxim.的果实。分布于江苏、浙江、湖北、四川、台湾等地。【异名】雹瓜、苦瓜莲、吊瓜、杜瓜、山冬瓜、小苦兜、水瓜。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肾经。

【功效应用】清热生津:用于热盛津亏之消渴,噎膈反胃,常单味研末服用,或与枣肉为丸,酒冲服。通经下乳:用于瘀阻经络之闭经,乳汁稀少,常与通草、王不留行同用。此外,捣敷外用又治痈肿疮毒。

现代常用于糖尿病、产后乳汁不通等。

【用法用量】内服:烧存性研末入丸、散。外用:捣敷。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

【现代研究】含β-胡萝卜素、番茄烃、豆甾烯-7-醇和α-菠菜甾醇。

王瓜子见《药性论》。为葫芦科植物王瓜trichosanthescucumeroides(ser.)maxim.的种子。

【异名】赤雹子、马雹儿子、土瓜仁。

【性味归经】酸、苦,凉。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单用微炒,研粉冲服;用于便血,可与生地、黄连共为蜜丸,米饮送服。清利湿热:用于湿热黄疸,可与茵陈、郁金、秦艽、白鲜皮各10g,水煎服;用于痢疾,多炒用煎服。

现代常用于病毒性黄疸型肝炎、细菌性痢疾、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等。

【用法用量】煎服:3~10g;或入丸、散。

【现代研究】含谷氨酸、精氨酸等多种氨基酸,脂肪油等。

王瓜根见《名医别录》。为葫芦科植物王瓜trichosanthescucumeroides(ser.)maxim.的根。

【异名】土瓜根、堵拉、耗子枕头、土花粉、山苦瓜。

【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应用】泻热生津:用于热病烦渴,单用煎汤顿服;或配伍麦冬、枇杷叶、甘草,即土瓜根散(《太平圣惠方》)。散瘀止痛:用于经水不利,带下瘾瘕,常与芍药、桂枝、廑虫等量研粉,酒冲服,即土瓜根散(《金匮要略》)。清热解毒:用于咽喉肿痛,可单用研粉吹喉中口含片刻,或切片口含,令唾液流出;治疮痈,可单用煎服,其渣与红糖捣烂敷贴;治蛇咬伤,水火烫伤,可单用研粉,冷开水调涂。

现代常用于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毒蛇咬伤、外伤痛等。

【用法用量】煎服:6~9g。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及孕妇慎服。

【现代研究】含胆碱、精氨酸、淀粉等。

王不留行见《神农本草经》。为石竹科草本植物麦蓝菜ariasegetalis(neck.)garcke的种子。主产于河北、山东、辽宁等地。

【异名】留行子、王不留、麦蓝子、大麦牛、炒王不留行、剪金花、金盏银台。

【性味归经】苦,平。归肝、胃经。

【功效应用】活血通经:用于血瘀经闭,痛经,常与当归、川芎、香附、红花等配伍。下乳消痈:用于产后乳汁不下,常与穿山甲同用,如涌泉散(《卫生宝鉴》);若气血亏虚,乳汁稀少者,常配伍黄芪、当归、猪蹄等;用于乳痈肿痛,常与蒲公英、天花粉、赤芍、瓜蒌、夏枯草等配伍。利尿通淋:用于淋证,可配伍瞿麦、石韦、冬葵子等。

现代常用于乳汁不通、急性乳腺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6~10g。

【使用注意】孕妇及血虚无瘀者忌服。

【现代研究】主含三萜皂苷等,小鼠灌胃实验表明,有抗着床,抗早孕及镇痛作用。

天麻见《雷公炮炙论》。为兰科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天麻gastrodiaelatabl.的根茎。主产于云南、四川、陕西、贵州等地。冬、春两季采挖,冬采者名“冬麻”,质量优良;春采者名“春麻”,质量稍次。

【异名】鬼督邮、明天麻、冬天麻、赤箭、定风草。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肝经。

【功效应用】熄风止痉:用于各种原因所致肝风内动,惊痫抽搐。治小儿急惊风,常与羚羊角、钩藤、全蝎等同用,如钩藤饮(《医宗金鉴》);治小儿脾虚慢惊风,常与人参、白术、白僵蚕等配伍,如醒脾丸(《普济本事方》);治破伤风,痉挛抽搐,角弓反张,常与天南星、白附子、防风等同用,如玉真散(《外科正宗》)。平肝潜阳:用于肝阳上亢之眩晕头痛,常与钩藤、菊花等配伍,如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如痰较重者,宜配伍半夏、白术、茯苓等,如半夏天麻白术汤(《医学心悟》)。祛风通络:用于风湿痹痛,关节屈伸不利,常与秦艽、羌活、桑枝等同用,如秦艽天麻汤(《医学心悟》);用于中风手足不遂,肢体麻木,可与没药、乌头、麝香等同用,如天麻丸(《圣济总录》);若肝肾亏虚,肢体萎软无力,麻木不遂,可与杜仲、牛膝等同用。

现代常用于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硬化、三叉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破伤风、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传染性疾病引起的脑神经刺激症状等。

【用法用量】煎服:3~9g,或入丸、散、酒剂。

【现代研究】含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醇、琥珀酸、β-谷甾醇等。动物实验,水煎剂注射液可有效地制止癫痫样发作,明显降低外周血管和冠状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量。对小白鼠实验性疼痛有镇痛作用。

天雄见《神农本草经》。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debx的块根之形长而细者。主产于四川、陕西等地。

【异名】白幕。

【性昧归经】辛,热。有毒。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祛风,散寒,燥湿:用于风寒湿痹,历节风痛,四肢拘挛,常与附子、肉桂、干姜、防风等同用,如天雄丸(《圣济总录》)。益火助阳:用于阴寒固结之心腹冷痛、痃癖瘾瘕,常配伍干姜、小茴香等。此外,男子遗精,腰膝冷痛,可与白术、桂枝、龙骨等同用,如固真丹(《鸡峰普济方》);体倦乏力,腰痛脚弱,足冷畏寒者,可与巴戟天、补骨脂、杜仲、地黄等同用,如天雄丸(《太平圣惠方》)。

现代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性功能减退、坐骨神经痛等。

【用法用量】煎服:2.5~6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阴虚阳盛者及孕妇禁服。

天仙子见《本草图经》。为茄科草本植物莨菪hyoscyamusnigerl.的种子。主产于东北、西北、华北及山东、安徽、四川等地。

【异名】莨菪子、牙痛子、小颠茄子、熏牙子。

【性味归经】苦、辛,温。有大毒。归心、胃、肝经。

【功效应用】解痉止痛:用于胃肠痉挛,脘腹剧痛及肾绞痛,单味研粉水冲服,或煎服;用于风湿痹痛,可与草乌头、五灵脂、乳香、地龙等同用;用于跌打损伤,既可内服,亦可研粉外敷;用于牙痛,可单用研粉点牙痛处,或与细辛等水煎服。安神定志:用于惊痫,癫狂,可与牛黄、鲤鱼胆等同用,如莨菪子散(《古今录验方》)。涩肠止泻:用于久泻不止,可与干姜、诃子、橘皮同用,如天仙子丸(《圣济总录》),或与赤石脂、枯矾同用;用于痢疾后重,可与大黄同用,如妙功散(《普济方》);用于脱肛,可炒至黑色,研粉,洗净肛门,掺药末以手轻揉托上。

现代常用于胃肠痉挛疼痛、风湿性关节炎、跌打伤痛、龋齿牙痛、慢性结肠炎、细菌性痢疾、肠炎、精神分裂症等。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